在华人电影领域,如果说最佳电影让人难以抉择的话,最著名最优秀以及最伟大的导演,非李安莫属。
李安共获得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四座金球奖、两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李安是电影史上第一位于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金球奖三大世界性电影颁奖礼上夺得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在我看来,李安称之为伟大的地方,首先在于他对于各个题材的尝试。探讨中国家庭文化的“父亲三部曲”,开创武侠经典的《卧虎藏龙》,好莱坞英雄电影《绿巨人浩克》,以及边缘群体的《断背山》等等,广阔的领域涉及,显示出导演的不凡掌控力。
其次,也在于李安对于电影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创新。3D特效的重新定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帧数提升带来的沉浸感《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表明李安在叙事和电影镜头之外,对于电影行业的发展有着更深的思考。
“父亲三部曲”是李安最初拍摄的电影,也是仅有的几部李安亲自参与编剧的电影。3部电影都是以家庭和人物情感为核心主题,已经显露出李安的人文关怀。这几部电影虽然在镜头把控和拍摄手法还略显稚嫩,但将李安情感表达细腻克制的优点最大化。
从拍摄时间来看,三部曲的顺序为《推手》 (1991),《喜宴》 (1993),《饮食男女》(1994)。我的观看顺序也是如此,因此以下的文字也按照这样的顺序展开。
1、《推手》(1991)
三部曲中,《推手》算是李安的第一部导演作品。虽然还略显生涩,但是李安最擅长的人文关怀已经初见雏形,很多以后铺开来的思考都有迹可循。
何为推手?在太极拳中讲究推与收,在看似你来我往的表面和平中双方博弈,见招拆招。而这种博弈在电影的体现,不仅在功夫中,更产生在两种文化碰撞中。
影片的一开始便交代了故事背景。在大陆生活多年的老父亲,在太极拳教授的身份退休后,独身来到美国投奔儿子。儿子在美国已经组成家庭,工作稳定,家庭也很和睦。而这平静的生活,因为父亲的到来而被打破。
爱打太极拳、听京剧、写毛笔书法,经典的中华文化符号在父亲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家中写作、素食主义者,独立又有个性的外国妻子则代表了新兴的美国思想潮流。两者在房子中的相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矛盾。
而身兼儿子与丈夫的身份,男主角在其中也很难平衡。一边是历经千辛万苦,养育自己多年的父亲,而一边是朝夕相处,彼此深爱的妻子。因为语言的不通,两边的所有思想只能透过男主来传达,无法达成有效的沟通。
当矛盾无法得到纾解时,就会升级成战争。儿子与妻子的家庭战争,促使父亲只能选择退让,即离家出走。之前在中国城教授太极拳,诸多因素导致目前只能去黑心中餐馆洗盘子。而苛刻的老板与倔强的父亲产生的冲突,不屈服的个性加上一身功夫,引发的打架招来了警察。
在拘留所面对自己的父亲,儿子泪流满面,也明白了父亲退让的良苦用心。他联系了父亲新认识朋友陈太的家庭,有意要撮合这一对。不料如此的行为被两位老人看破,他们并没有开心,而是感伤已经年老遭到儿女嫌弃。
故事以无依无靠的父亲搬到中国城附近,儿子定期来探望而收尾。而父亲偶遇陈太,导演似乎在暗喻两人之后的可能性。最终,两位老人以自我的退让来远离纷争,让生活恢复到平静的表象。而这种看似合理的美式养老院制度,只是老人抗争失败后的妥协罢了。
文化的交流过程不可避免产生冲突,而导致家庭关系的矛盾又难以解决。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复杂缠绕中,找到一个权衡点至关重要。而一方的逃避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是掩盖了真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2、《喜宴》(1993)
这部影片是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最佳影片】,以及第30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
在三部曲当中,《喜宴》的题材更加具有普遍性。影片探讨的问题,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而导演李安提出解决的方法,结合中国文化的背景,演绎出喜剧外壳下的悲剧色彩。
喜宴,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酒席。婚礼,象征着庄重的承诺与喜悦、但是这场特殊的喜宴,居然是由谎言编织而成的仓促与随意。而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新郎特殊的同性恋身份。
男主在美国从事白领工作,与外国男友同居在一起。而男主自己的积蓄,只够投资一些偏远的工厂房。男主见贫穷的女主画画可怜,于是便将房子便宜租给了她,女主甚至因为没钱付房租而将自己的作品抵押当房租。
而父母的催促结婚打乱了男主的生活。他们先是在台湾为男主报名了婚介所,想要介绍女二给远在美国的男主。对父母逆来顺受的男主参加了,尴尬的气氛充斥了见面过程。而恰巧在这个时刻,为餐厅做兼职打工的女主发现了这场见面,责怪男主对男友的欺骗,恰好捅破了窗户纸。
这时的男主选择对女二打开心扉,同时他也向女主解释了这次见面之前与男友沟通过,于是两位女性的误解都烟消云散。不料在与女二的谈话中,得知自己的父亲不久前住院,在危急时刻最大的心愿就是男主能够组成家庭,于是男主便想要完成父母的心愿,给他们一个交代。
如何交代呢,男主的计划是与女二假结婚,而男友的正式身份则为房东。撑过父母来的几个礼拜之后,一切都回归到正规。而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没料想到执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父母终于来到美国,得知男主结婚之后,惊讶却又喜悦。既真心为男主终生大事的解决而开心,却又带有一丝责怪男主的草率与鲁莽。见到作为媳妇的女主如此贤惠,心中的石头落下了一些。但是当了一辈子长官的父亲如此的好面子,心中过不去的坎便是如此简陋的整个婚礼。
这一压抑,在婚礼晚上的聚会中达到高峰。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加上男主极力想要敷衍的行为,让父亲心里十分不快。没料到偶遇到餐厅的老板,让父母的情绪得到了纾解。他作为父亲的故交,热心地提议举办一个大操大办的喜宴,并主动包揽了整个流程。父母来到美国后,第一次喜笑颜开。
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的宴会,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喜庆气氛和娱乐手段,也许今天的婚宴未必都是如此,但我并不认为导演有所夸张,更毫不怀疑类似、甚至更过分的场面今天依然在上演。只是,当导演像一个形式主义者般“让石头成为石头”,当他使这熟悉的生活与我们拉开距离、而又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们才会发现:这是一场何等糟糕的宴会,疯狂,混乱,龌龊,荒诞……连导演李安也忍不住安排一个桥段亲自发表议论:
一外国客人不解地说:“我原以为中国人都是内向的数学天才。”
一中国客人(李安客串)说:“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sexual-repression)的结果。”[1]
终于,在经历过所有的流程之后,男主与女主累瘫在床上。男主终于完成了整个对父母的交代与欺骗,女主则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她在婚礼的当天早上给远在上海的父母打了个电话,却也是只言片语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的结婚。而男主父母对女主的喜爱也让她左右为难,欺骗实在是太辛苦了。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一直孤身一人,似乎什么也没有收获。影片没有交代是偶然还是蓄意,女主趁着没衣不蔽体推倒了男主。没想到这一看似微小的行为,又引发了之后的一连串的反应。因为这一晚,女主怀孕了。
女主的怀孕,首先引发了男友的愤怒,他毫不顾忌的在饭桌上用英语开始责怪男主。而女主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竟会怀孕,于是承诺自己会打掉孩子回归平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男主的父亲在此时中风进医院了。男主终于忍不住,在医院向母亲袒露了自己的秘密。
母亲在震惊之余,交代男主不要将此事告诉父亲。而父亲在与男主男友的交谈中,也透露说其实略懂英文,因此在餐桌上便已知道了男主的性取向。男主与母亲合伙欺骗父亲,而父亲则对这一欺骗心知肚明,两边通过互相隐瞒来维系感情。
而母亲得知男主的秘密之后,女主的心思自然也就不难了解。这段谎言中不该产生的亲骨肉,自然会被女主放弃。但是面对男主和女主的决心,匆忙中母亲无力劝阻。传宗接代的任务,似乎也就此断送。
没料到在去医院的途中,女主改变了主意,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女主打算将孩子生下来,离婚独自抚养长大。而这一决定,似乎是皆大欢喜。男主和女主回到了房子,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五个人回到了正常的轨迹。
到了结尾,父母离别美国的时刻。看着结婚相册,每个人带着不同的秘密,但是却又真心的笑了。最后一幕,父亲面对着海关检查,举起了双臂,仿佛投降的姿势。这象征着父母对生活的委屈求全,象征着男主女主的良苦用心,更象征着所有人对于传统的缴械认输。
影片不同的人物,分别贡献了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男主面对椅子上熟睡的父亲,忍不住去探息父亲的呼吸;母亲面对男主的真相,惊讶中怀疑是不是美国人带坏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在婚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女主给远在大洋之外的父母拨通了电话,想要倾诉但是欲言又止;父亲与美国男友的交谈中,说为了延续香火,自己甘愿收到男主的欺骗......这所有的行为,看似不可思议,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显得理所当然。而这种中国独有的处世哲学,就如同荒谬又热闹的喜宴,是导演想要让我们所思考的。
3、《饮食男女》(1994)
三部曲中最为出名的一部作品,也是李安评分最高的电影,获得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这部电影更加隐秘,讨论的话题也更为特殊。如果说前两部是生活片的话,那么这一部文艺的气氛更浓。
饮食,代表着父亲的身份,一辈子的厨师。男女,则分别是丧偶的父亲,与辛苦拉扯大的三个女儿。如此特殊的家庭构成,埃勒克特拉情结,也就是俗称的恋父情节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片在大厨父亲熟练忙活做周末团圆饭中展开,热气腾腾的饭菜,营造了浓厚的中国传统家庭的氛围。而三个女儿的身份,也都用寥寥几笔巧妙的勾画出来。信仰基督教听圣歌的大女儿,与前男友藕断丝连的公司高管二女儿,单纯天真在速食店打零工的三女儿,各自的身份也都代表了家庭不同的地位。
在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中,三个女儿自身的个性,不仅决定了她们的家庭地位,也预示了她们最终的人生故事。
大女儿,保守又内向,身为教师的她将近三十岁依旧是个老姑娘,长姐如母。但朴素的外表与着装之下,隐藏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她听不得窗外野猫的发情,听不得邻居卿卿我我的K歌,也看不惯收到情书的学生大惊小怪。而造成她孑然一身的原因,是由于大学时代初恋对她的创伤。
二女儿,独立自主的航空公司高管。她最像母亲,聪颖漂亮,更是烧得一手好菜。受到最多的偏爱,梦想与父亲一样做一名厨师,却也不得不做着不喜欢的职业。与前男友藕断丝连的她,即使愿意为前男友做一桌目不暇接的食物,却也不愿意父亲对自己的温暖回忆被亵渎。
三女儿,似乎是家庭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面对稳重的大姐与优秀的二姐,她收到的关注只能从夹缝中争夺。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个女孩,却过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平衡家庭的关系。看似乖巧的她为了爱情居然勇敢出击,把欣赏的男孩从朋友手中争夺过来。
而平静的生活,首先由年纪最小的三女儿打破。她在家庭中不断周旋,竞争中对于捕获爱情已经驾轻就熟,因此,很快与男孩互生情愫。她真的不知朋友对男孩的冷漠是一种欲拒还迎吗?我认为未必,她对于内心活动的观察是十分细腻的。因此即使面对朋友的演戏,她选择顺水推舟借力打力,未婚先孕的嫁入豪门。
接下来是二女儿情感的大转变。她本来是最想搬出去的一个,却因为各种原因改变了心意。多年积蓄购入的房产被坑,经济上遭受打击;新来的男同事就是大姐口中的渣男,却得知大姐不过是编造了谎言来维系单身,亲情上遭受惊吓;想要找前男友舒缓自己的情绪,却发现自己不过是被玩弄,爱情上遭受挫败......
而促使最新潮最开放的二女儿的转变,则是由于父亲老友的变故。她到医院探望,恰巧瞥见来检查心脏的父亲。而老友的离世,更是让她感悟到家庭才是最考验依托的地方,因此放弃了优渥的出国发展机会,选择了陪伴父亲。
最保守的大女儿,也在压抑中选择爆发。在遭受学生情书恶作剧之后的她急需爱情,涂上红唇穿上时髦的套装,变得炽热而又大胆。面对活力健康的体育老师,她迫不及待地展开攻势,迫不及待中选择领证结婚。匆匆宣布这件事,又匆匆地离开。她坐在大功率的机车后座泪流满面,裙摆飞扬地消失在夜色之中。
为整个家庭扔下重磅炸弹的,却是父亲。独剩二女儿与父亲的家庭之中,这一晚坐满了父亲召回的所有人。众人都心照不宣的以为,父亲要娶隔壁刚回国不久的太太。连太太本人,也都换上了最隆重的装饰,等待着接受父亲的爱意。
菜肴是如此的丰盛,也体现出此事的隆重。在席间父亲起身,鼓起勇气宣布,他愿意娶家里的“四女儿”,即隔壁太太的女儿,大女儿的同班同学。在众人的震惊之中,父亲甚至献上他的体检报告,许诺他的真心真意,愿意付出余生照顾“四女儿”和她的小女儿。
这个匪夷所思的转折无疑让所有人震惊。然而,回忆起影片之前的情节,一切却又是有迹可循。第一场宴会中的神秘来电、“四女儿”拜访时看似不经意的关怀、父亲每天不辞辛劳为小女孩做便当、父亲经常与太太闲话家常......这个结局是意料之外,却也因为铺垫显得情理之中。
故事慢慢走向结尾。依旧是琳琅满目的一桌好菜,最沉稳的三女儿和最乖巧的大女儿都已经开始新生活,而只有最新潮的二女儿选择留下独守空房。父亲出现,这场晚餐也只有这两人。再次让“四女儿”怀孕的父亲,无疑是拥有的新的人生。然而面对着带有前妻味道的二女儿的菜肴,他心中仍然充满欢喜。不知怎么的,失去的味觉竟然又回来了。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食欲与性欲,是不是紧密相关? [2]
导演没有明说,但是最后一个镜头交给了这对父女。完成了对父亲认同的二女儿,拾起了味觉与心底记忆的父亲,一切尽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