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六年:说说考研、求职、公考、司考、实习那些事儿

这是篇旧文,写于2008年6月,首发于珞珈山水bbs,之所以翻出来,是因为昨天写的 《混迹职场重要的不是“鸡汤”是“行动”》后,承诺以杜拉拉为线索结合自身经历为职场新新人类写写职场那些事儿,这几天会准备相关素材。大家看看这篇旧文,虽然有些信息可能有些过时,但道理应该是想通的,希望对大家能有些许帮助。

老爸一直劝我写写在武大的六年生活,一开始我不假思索的拒绝了。一是因为拜读过刘老校长的儿子的回忆,自知我不会比他出众和有文才,想来下笔无益;二是觉得多少有炫耀之嫌,而我实在是无可炫耀。然而还是决定写了,算是总结一下我走过的路,希望能够给师弟师妹们多少有些帮助。

一.考研篇

直接跳过四年的经历,不是因为我觉得四年中的其他内容并不重要,只是因为我的本科四年实在是太过平凡甚至可以说平庸。没有在学生会混过的经历,不知道学生会中的是是非非和组织活动的技巧经验;不曾发表过任何论文,也因此与保研的平坦大道擦肩而过。一年的考研历程的确可以说是我大学本科四年中做的最投入和最认真也最有成效的一件事情,所以可以谈谈我的考研经历。

选择考本校是因为风险小,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只想有个硕士毕业文凭的同学其实考本校真的是个性价比比较高的事情,当然如果从就业考虑选择京沪穗也是挺好的选择,至少那边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不过那些地方的竞争可能也稍显激烈。

其实我想考研这个事情应该因人而异,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各科目的平衡、心态的平衡。前者是因为曾经看到有同学因为单科没过而与研究生失之交臂,不免有些扼腕叹息,所以在这里给师弟师妹特别提个醒。后者则是因为考研本身就是攻坚战,特别是法科的学生,时间跨度长,科目多,而且武大法学院素来又是个小道消息满天飞的学院,所以保持心境的平和至关重要。我是文科生,考试的科目是四门:英语、政治、综合、专业。我的政治下的功夫不算多,报了一个恩波冲刺班,10元附送了一个点题班,感觉用处也不是很大,但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候有人给自己鼓鼓信心也许也是好的,辅导班的意义有时候也就在于此,不过我那年的邓论辅导班确实是押对了大题。参考书感觉启航的二十天二十题还是不错的,其他的参考教材和习题都差不多吧,任汝芬的序列三我是做了,但是也没觉得比别的书好很多,大家看着随便挑一本习题和一本教材就可以了。是法科学生,专业和综合的书非常之多耗费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英语更是弱项,大学四级70多分过的,六级64分过的,所以英语是攻坚战。前前后后做了石春帧的题目,吴永軨的阅读,胡敏的阅读(这本书感觉还不错),又做了几套模拟题,看了几遍真题,最切身的感受是英语真题的重要性。有人说真题要背,我是没背过的,因为实在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试了一下就宣告放弃,但是的确仔细的下了新东方的课件,听过对重点阅读篇章的解读,并且背诵过新东方的模板和经典写作范文。英语论坛中的沪江论坛的考研板块还是不错的,需要者不妨看看,我是在那里下了新东方的考研FLASH听了一下,相信付出总是有回报的。

专业课的复习各个专业大同小异,重要的是知道珞珈学派自己有什么独创的观点。法学的指导书目偏多,我自己是一本为主兼顾其他。有人说综合课程不重要,最后背背就可以了,还有什么什么科目每年就考名词解释不用仔细看,复习名词解释就好。我性格素来谨慎,觉得这样的说法没什么依据。毕竟选择了考研,就要对自己负责,因为错过了就业的机会(我想法学是这样的吧),所以我们都是赌不起的,所有的书至少看一遍有个印象还是必要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的新增书目,我那年考研宪法有新的指定书目,最后所有的内容都考的是新书。仔细研读真题,把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在书本中画出来,自然就知道了哪些章节哪些部分是重点。当然综合课程偏基础,死扣那些有理论深度的东西对于应试是没有太大的意义。

考的是民商专业,书本实在是多。我看的应该也算多吧。走过这段路回头想想基础很重要深度可能也比较重要,至少老师们擅长的东西大家要了解吧。温老师的保险法,余老师的民法原论和亲属法、陈老师的担保法和商法总论的独到观点大家都应该了解和掌握。那些常考的知识什么合同的成立与效力、保险利益原则、商法的基本原则、公示公信原则和延伸的一些知识点就算不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一场民法也应该熟知。如果学有余力的话不妨看看全国人大复印资料的《民商法学》、《法学评论》、《中国法学》以及《法学研究》的文章,写起论述辨析什么的比较有理论深度。老师们的最近的发表的文章也应该仔细看看,知道学科中有些什么前沿的东西,立法有些什么新的动态,老师们有些什么新的观点。如果有时间去听听老师们的课程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不过的确也是很浪费时间,我当时逢课必上,后来想想看看书可能效率会更高一些。

笔试通过了面试就是英语和专业面试。我这人英语开不得口,专业面试见到老师就紧张,所以也没什么可以给大家提供的经验。看看面试不错的同学的经验一是要自信二是基本知识掌握还是必要的。常见的知识点什么占有改定、简易交付、赠与合同是实践性还是诺成性合同还是应该掌握的。

二.求职篇

找工作是研究生一年级结束开始的,先后改了三遍简历,面试了广州一家公司,广东电信、联合利华、中国银行湖北分行、招商银行。央行广州分行、新华社海南分社止步于笔试,最终签约一家在武大小有名气的港资企业,担任总经办下的法务专员(后因考取公务员解约)。求职的经历可能比起一些超级面霸来说比较少,但有外资有中资,有企业有媒体,也还算全面。

一般来说,比较牛的公司大多招工流程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和面试。笔试的内容又分为两种,大多数是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加英语,招商银行是这种的典型;还有一种是考试专业,央行历年的笔试题目就是这种。而面试则分为群面(小组面试)和单面。

我的一个同学在他的空间中写道:学法学的如果不能舌灿如花的话,那么还有别的什么优势?他是个牛人,拿了一大堆OFFER,最后如愿进入了心仪的证券公司,我想的确是经验之谈。在我看来,语言表达能力和态度是面试中最重要的部分。积极而不嚣张,评论他人客观而不咄咄逼人可能能帮你最后胜出。群面的题目一般都很简单,招商银行的题目是材料题目:蜜蜂和苍蝇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蜜蜂出不去而苍蝇乱飞很快找到了出口,智者愚者谈看法。广东电信是关于电影拍摄组是否应该在故宫拍摄电影《梅兰芳》,采取的是辩论形式。中国银行湖北分行则较为传统,是让做一个有关银行最新推出的业务的调查。我觉得群面做组长或者不做组长都没有很大的影响,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组长要做好组织和时间控制工作,做组员则要说够足够的话、有建设性意见并且意见可以操作。如果在小组讨论中没有说够足够的话,那么就有必要抢一下最后的总结陈词,在总结中逻辑和意见取舍当然是最重要的。一般小组好也就大家好,并没有固定的一组选拔几个之说。有的小组在最后面试官会问你你认为谁会胜出,这个大家应该看情况吧。我总是不好意思毛遂自荐,后来觉得很多单位应该更欣赏那些推荐了自己的人。

我总是被卡在单面上,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大家介绍的经验。教训倒是有一个:一定要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回想一下我的求职经历如果我没有对自己的表现评价错误的话更多的时候我都是被挂在了专业上,司法考试过的太早专业书没有好好看使得每次面对专业题目都有手足无措的感觉。顺便给大家说下我遇到的专业题目,广东电信的专业题目是婚姻法的一道侵权法的一道吧,侵权法是有关安全保障义务的,说是一个面试者在面试的宾馆摔了一跤责任分担问题。中国银行则是让说下对用工方有利的新劳动合同法的三条和物权变动原因与物权变动的分离对银行业的影响。当然也有别的题目了,常规的比如你最不想和什么人合作?变态点的还有如果着火了你作为一个记者是先救火还是先拍摄。两难题目,我选择了先救火,感觉单位好像还有点失望的样子,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求职的网站比较好的应该推HAIL和应届生招聘信息网,中华英才网也是我常看的。着装大家都是量力而为了,好一点的有买G2000和VEROMODA的,差一点的有到司门口去定做的,感觉后者还是相对便宜也更实惠一些,女生的衣服可能黑色的比较保守更用途广一些,因为银行业非常重视着装和气质。我没有太多的英语面试的经验,因为口语实在是没有什么优势,好在一般中国的公司对英语面试的并不是太多。

三.公考篇

法科学生参加公考是常态,有的同学国考、江苏、浙江、上海、天津、江西、广东、两湖来了个大杂烩,一个都没有漏掉,也有的考的相对少点,但是一个都没考的几乎没有。也可以理解了,本来嘛,法科的学生要求专业对口的话做法官和检察官是上上之选,何况现在公务员是铁饭碗,自然成为大家心仪的对象,考碗一族应运而生也是有道理的,我也没能免俗,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公务员考试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以国考为代表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浙江、江西、广东、湖北就是这种,只不过各省市的题目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二是在第一类中又加了个公共基础知识,江苏就是这类;还有就是上海了,行测中常识部分有多选,第一类基础上又加了个专业考试,里面也有多选,从题目类型上看有些吓人。

其实我个人觉得公务员考试是撞大运买彩票,中上了自然很好,不中上也没有什么,所以不主张孤注一掷的去考公务员,因为全国的高手实在是太多,要报好一点的职位确实是竞争激烈,所以觉得有好的公司还是应该去面面试试的,免得最后弄的自己被动。当然也是一家之言了,我也承认确实是有些牛人,诉讼法的一个女生考什么中什么,让我羡慕不已。大家看情况吧,如果你司法考试才过或印象深刻又文理兼通,考公务员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你也可以完全不找工作赌一把。

常用的公务员的参考书是党史版的,在大图门口或者湖滨就有卖的,价格也不贵,我自己还买了李永新的行政能力测试的讲解,感觉那本书讲的到位些分类也好些,可惜没有盗版,去浙江考试的时候同住的一个女生说淘宝上有盗版,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大家自己可以去找找。诉讼法的女生她们宿舍考什么地方买什么地方的书,好像也还挺有成效的,大家量力而行吧,如果铁了心要考公务员而且觉得自己底子不错的话可以试试,毕竟每个地方的重点都是有所不同的。我是考什么地方看QZZN论坛的那个地方版,做了一下各省的真题就去上阵,搞得考江苏成天习惯性看江苏版,考上海又成天转战上海版。另外,西祠胡同有一个江苏公务员考试的论坛还不错,虽然有推销书之嫌,但是至少有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的讲解是可以下载的,内容确实不错,特别是公文写作讲的相当的清晰(这个很多省份都会考到的)。申论有本叫做申论万能宝典的看起来感觉不错,上面有什么万能八条之类的。

我考公务员总体来说不太占优势,因为数学不是很好,申论拉分又拉不上去,就笔试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虽然最后被一家区人民法院录取,觉得还是运气的成分稍微多点。感觉时间分配很重要,数学不好的同学可以先抛弃数学最后回头做多少算多少,做不完跟我一样全画C。我浙江公考时题目做的居然没有国考多很受伤,所以上考时学乖了,在答题卡上直接图答案最后如愿完成了卷子,公文写作当时没有复习遇到了全填ABCD。所以有心去上海的一定要好好准备公文写作,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专业考试听说都是法律硕士的全国考试题目,大家可以事前准备一下,感觉比司法考试难度简单一些。我有个国际私法的同学事前看了法条最后专业课总分50分考了40多分,确实还是占了不少优势。总之,公务员考试要对症下药,撞运气也要有撞的资本,如果连自己都放弃一点都不准备,天上一般很难掉下馅饼来。

很多人都说公务员考试很黑,面试经常会被黑掉,我自己觉得在中国这种事情很难避免,就算是你去面银行也会有同样的困惑,去考试就是愿意承受这样的风险。我们这级法学中间最高法去了5个,审计署去了1个,中央办公厅、上海都有去的同学,我想绝大多数的人和我一样都没什么关系。顺便说下,上海一般会有单位提前过来宣讲,大家不妨去听一下,上海黄浦区法院和上海市检察院系统(市检、一分检、二分检)今年都有来宣讲,同时上海一中院和二中院也都网上接受电子版简历。如果提前提交了会相对比较有针对性,你符合单位条件的话单位会电话通知你,胜算也就又增加了几成。上海是考完了画线后报志愿,三个平行志愿哪个单位先点击你你就去哪里面试。都不点击就最后接受调剂,有点类似高考出分后报志愿。

面试我经历了上海的面试,感觉上海的面试题型比较固定,一般五种题型,第一种是自我介绍,大家有限的时间把自己吹嘘一把就好了。第二道是现象题,我那天题目是说神六上天但我国有的行业创新力度不足如何看待,看论坛上还有些人抽得是雪灾和地震相关题目。第三题是人际关系题,尊重理解沟通帮助就好了,我的题目是有一同事遭遇家庭变故所以影响工作,你如何做。第四题是组织题,组织一场讨论还是什么的,还有一个是突发事件应急,具体的题目印象不深刻了。法院一般有专业题目,我考的是高空抛掷物责任分担,看论坛上有的也考刑法正当防卫什么的题目,感觉大多数法院都是考的会有一些理论争议的问题。QZZN有个新浪的UC群,大家可以去模拟面试试试,感觉一次就好,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就行了。我之前去大图借了本面试1000题的书,同时在论坛还下了一些题目套路,感觉准备一下确实能短时间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当然面试的仪容仪态也是重要的,着装以保守的黑色套装为宜吧。

补充说明一下,应届生求职网上有一个求职旅社版,各地的求职旅社还是相当不错的,都住的毕业生,只要有学生证或者毕业证复印件就可入住,一天20或30,比较经济实惠。我在上海住的是职达求职旅社,用百度可以搜出来,条件还不错,十人间八人间都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都有分店,有热水也很干净,推荐给大家。

四.司考篇

又是一年司考时。每年的这个时候,有很多法科学生都会在家或者在学校努力的准备着。因为学法学不容易,有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算是对自己和自己的专业也有个交代,将来公务员考试考法院或者做律师都比较方便。不过我的司法考试的确也是过的侥幸,因为刚刚考研结束,考研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复习的强度和时间都没有跟上,最后三个月的复习仅仅通过了司法考试,比起那年我们班的最高分380多分还是没办法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还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可以说说。

司考的复习书目也是众说纷纭,我当年是用的司法部指定的三本教材通过的,也有同学说万国的教材重点清晰详略得当,不失为最好的复习教材。我想因人而异吧,后来因为准备公务员的专业面试我也翻阅过万国的民法。如果你喜欢全面的掌握知识,那么司法部的教材当然是首选,前提是知道什么是重点难点或者有其他书比如重点法条相配套;而如果你想复习的有针对性走捷径,万国当然是好的选择。学无定式嘛,我和一个好朋友经常一起考试复习,她每次都是指定的时间书籍翻阅几遍而我通常只能翻阅一遍,但是两人分数每次都是不相上下,所以我觉得大家也不必太多的迷信所谓“前人”的经验或教训,做一个参考就好。

我的复习时间只有三个月,时间有限又回了家,强度更是有限,我想最终通过可能也是借了考研时候的全面复习五门公共专业课,所以那些考研的同学不要灰心,三个月的时间通过司法考试绝对有希望,我的一些考研的同学都是这样通过了司法考试。之前看论坛说是重者恒重,又说是“得民刑者得天下”,所以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民刑二卷特别是刑法卷上。对司法考试的复习又应了我一贯的补弱上。本科的刑法学的不是很好,加上司法考试据说刑法卷是赵秉志老师出题题目偏难,自己本来就有心理阴影,所以复习起来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当时有论坛可以下到万国的录音,我下了下来配合司法部教材听了,并且在教材上重点地方做了笔记,感觉受益匪浅。万国作为司法考试的最好的辅导班确实有其自身的道理,韩友谊老师有关刑法的讲解我自己认为确实是非常到位,一些难点重点让我听的非常清楚明白。所以如果基础不好而且有钱有精力的同学上个辅导班我觉得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如果想节约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免费资料自己在家或学校进行复习。法法网,三个汤姆和谐司法考试论坛都是我当时使用的比较好的司考论坛,现在据同学说大家论坛的司考板块做的也还不错,相信大家可以借助这些平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听录音最大的障碍可能是耗费时间较多,我想可以有重点的听一下。民刑和林鸿潮的行政法都有必要听听,诉讼法大家酌情考虑吧,我是完整的听了这些科目,因为感觉看书看的多了,让耳朵分担点内容,复习的似乎更有效率。

三个月的复习上了考场我还是很受刺激,感觉更多的时候我是在靠感觉和法学逻辑在做题目,特别是做到二卷诉讼法部分的时候的确是手足无措,所以建议大家在临考前不妨回头看下诉讼法和一卷,毕竟那些东西记住比较容易丢分可惜。面对做不到的题目也不要慌张,因为司法考试本身就是一个及格考试,600分的总分有余地丢掉240分,所以不会某些题目或者很多题目原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四卷的内容偏多,大家注意时间的控制和把握,不会的题目可以暂且丢掉回头再做,实在不会的话也至少写点东西上去,挨上边了就好,主观题目嘛,老师们总是会根据总体情况和通过率酌情考虑,有内容至少就有了希望。

抓重点法条和真题,有重点的复习,这是我觉得司法考试最应该注意的部分。这些年司法考试通过率逐年增加,我们上年通过率是百分之十二,我们那年达到了百分之十四,我们下一年的通过率也还在增加,只要有信心加认真的准备,相信法科学生都能如愿的通过司法考试。

五.实习篇

其实实习篇我原本不打算写的,但是想想多少对找工作有些帮助,而且也贯穿了我整个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两年。说实在的,这些经历使我从各个角度认识了法学,知道了法学所能起到的和应该起到的作用,也学会了如何抓住机会和珍惜机会,所以有机会大家不妨去参加一些实习,真的会对自己有所帮助。机缘巧合,曾经在法院做过书记员,在仲裁机构做过仲裁助理,在法律援助中心做过援助者,也曾经担任了一年的兼职经济法代课老师,这些经历今天想起来或多或少的从心理、专业等各个方面对我有些帮助。

第一次实习是在家乡的一家中级人民法院,还是大学一年级期末吧,民一庭的工作很琐碎,我所能做的也就是做做记录,帮老师打印一下裁决,装订一下卷宗。那个时候专业知识不多,所以对很多东西也只是朦胧的有个感性认识,到今天想想也觉得奇怪,当年进了民庭实习,而后来我读研选择了民商,最终又进了法院,难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有些事情看来也真是难以说清。

大二入选法律诊所和在武汉大学弱者保护中心实习是我在本科四年中第一件觉得骄傲的事情。大一的我是沉默而少言的,一转身发现周围全是优秀的同学,学生会面试失利,英语分到了慢班,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负面的,而在竞争中能够入选法律诊所真的是我大学的一个转折点,给了我相当的自信和勇气。我也至今很感慨在那么低落的情绪中我怎么会还是去参加了那么一个演讲,又怎么被徐晨老师选中?在诊所的学习是很系统的,徐晨老师、项焱老师、李傲老师和MSPAMPHAN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告诉我如何去做一个法律人,而我自己也曾经和一个同学两个师兄代理过很不成功的案子,和当事人交流过和法官沟通过。直到后来在深圳遇到其中一位师兄谈起当年的经历还是感慨很多,我想这也许就是法律诊所留给我的吧。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能不能抓住?这也许是我永远都会提醒自己和告诫自己的。

研一下学期的代课经历和暑假的贸仲华南分会的实习受惠于当年9月司法考试的顺利通过,腾出了时间让我去做做一些别的事情。师母有一天打电话对我说:你是不是不用准备司法考试,有个代课的机会想不想试试?于是我就去了。从开始的在弘博楼顶备课半天最终能够脱稿授课到最后的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备课,温习了经济法的课程,也锻炼了我的口才。我想这些在后来的求职经历中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吧。虽然我还是会紧张,但是我相信良好的准备让我不至于表现的太差,而那里的学生和老师们的肯定也使得我每次有足够的信心去参加每场面试。

贸仲华南分会的实习是所经历的最严格的实习,因为和选拔有关,入选实习要进行面试,进行实习每个星期也还要应对一项考核。一个月的实习,现场速录庭审记录(打字考核)、模拟辩论、案件分析和法律英语翻译,虽然最终无缘贸仲,但作为求职前的一次热身,我学到了很多。还记得傅哥很认真的指着我给他盖的一份法律文件的章子说盖的不够正不好看,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严谨。也还记得最后韩健老师的那句为了中国的法制建设而努力的叮嘱。深圳贸仲华南分会之行,应该是不虚此行。

写到这里,我的珞珈六年应该告一段落。今天下午在BBS上遇到了DABAO师兄,发站内消息聊了几句他戏称明年也许会写上一篇《珞珈一觉九年梦》,果然是高人,名字都起得那么不俗。我笑笑,想起我曾经说过我的梦中没有北大,只有武大。我想我会记住天地玄黄的樱花城堡,记住在法学院新大楼准备考研的日日夜夜,记住在武大我曾经走过的每一步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珞珈六年:说说考研、求职、公考、司考、实习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