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这是发生在一位二胎妈妈和大儿子之间的冲突。这个家庭里有哥哥小明,五岁;弟弟小涛,一岁半;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职业;爷爷奶奶是主要养育人。小明就是爷爷带大的孩子。
冲突:小明最近迷上了手机上的一款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经常会拿着爸爸和妈妈的手机玩,而且会玩很久。为了不让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爸爸妈妈也相继把手机里的游戏卸载了。一个傍晚,放学后,妈妈把小明接到自己上班的地方,发现小明在拿着爷爷的手机继续在玩这款游戏。看到这里,妈妈非常生气,当着众人狠狠批评了孩子,并拿走手机,当着孩子的面,强行删除了这款游戏。孩子哭了,最后跟着爷爷回家了。
当自己冷静下来,妈妈意识到自己处理得不好,因为她是一位正在学习PD的妈妈,她很后悔,因为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是有失妥当的。但是自己也很迷茫,除了以前的靠吼的方式之外,还能有其他的什么办法啊呢?
这位妈妈找到了我。
我的思路:
这是一位勇敢的妈妈。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很多人在自己遭遇挑战的时候,很少会向外寻求建议,而她做了,态度很真诚。
1、我为什么生气?
妈妈生气的原因其实是在担心孩子。长时间看手机会伤害视力,会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最终对身体的健康也有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孩子和他人的沟通能力,可能还有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的懊恼……。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妈妈的这些担心,孩子知道吗?
2、孩子玩游戏就一定要制止吗?
孩子需要游戏,这是天性使然。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参与世界的一个途径。游戏应该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游戏对孩子是喝水吃饭一样的重要。
游戏本身也具有吸引力,色彩、动作、图片,还有通关之后的欣喜等等,这些就能把孩子深深地吸引过去。
孩子不具备抵抗诱惑的能力,也不具备甄别游戏好坏的能力,这需要家长辅助。帮助孩子停止目前不良游戏的一个思路就是用一个科学健康的游戏来替代它。
而且,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发现:游戏不仅仅是电子游戏,还有很多其他的游戏。对于低龄的孩子,游戏的范围特别广,枕头大战、捉迷藏,甚至只是简单的追追赶赶,都是游戏。
3、孩子玩游戏是表象,事实是什么呢?
孩子玩游戏,其实是在告诉妈妈一些他无法表达的愿望。
妈妈,我需要你像以前那样爱我,如果你没空,我就爱游戏吧。
妈妈,我需要你的陪伴,如果你陪我的时间少了,那我就找游戏陪我。
妈妈,我需要你的关注,当我得不到你的关注,我就只能去关注游戏。
妈妈,我需要你的鼓励,当我在生活中得不到你的鼓励,那我就去玩游戏,因为游戏会给我鼓励,而且从来不批评我。
4、强行制止能帮助孩子停止不当行为吗?
不能。因为静止即强化。越控制越反抗,越制止越挑战。强行制止能在短时间之内停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但孩子从这件事情当中学会的可能是反抗,或者是偷偷摸摸。这些都不是我们期待的品质,之后会转变成新的挑战。
5、孩子有能力解决这件事情吗?
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对于如何解决这件事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解决这件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之后,归属感也会增强。一个有良好的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孩子,行为自然就好了。
孩子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
可以尝试的一个工具——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第一、情绪状态
“妈妈想和你聊一聊 “关于玩手机游戏”的这件事情,你愿意吗?”
邀请,意味着平等和尊重。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行为变好,除非他自愿。
当然,如果,孩子不愿意,即刻停止。等孩子愿意的时候再尝试。
第二、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让孩子自己说,不评价、不打断,不说教。
“当时你是什么感觉呢?”
如果孩子无法表达,家长可以尝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
“妈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批评你,还把手机里的游戏删掉,你很生气,也很难过,觉得没有面子,是吗?”
第三、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你愿意听听妈妈的想法吗?妈妈想法可能和你的不一样。”
孩子愿意继续表达,孩子不愿意,即刻停止。
“妈妈看到你玩游戏其实是很担心。因为长时间看手机会伤害眼睛,玩游戏之后就没有时间去外面玩,身体缺乏锻炼,会影响健康。还有,这样下去,朋友也会越来越少。”
不指责,清晰表达自己,让孩子意识到只是想法不同而已,避免争执。
第四、表达感谢——跟孩子进行连接,理解、鼓励、尊重孩子。
“谢谢你刚才认真地听妈妈说完,也谢谢你把你的想法告诉妈妈”。
第五、头脑风暴:说出各自的办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既可以让你玩游戏,也可以让妈妈不用这么担心你的健康,好吗?”
等待孩子的建议(不批评、不打断、不评价、有闻必录);如果孩子暂时想不出办法(刚开始不适应,试探,怀疑),可以留时间给孩子
“你现在想不出来没关系,我们慢慢想,等你想出来了,再告诉妈妈,好吗?”
也可以妈妈先提出自己的建议
“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这是妈妈的想法,你的呢?”
写下所有想出来的办法。
第六 选择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建议
第七 试行(一个星期)
写在最后
其实,孩子在玩游戏,甚至是沉迷游戏,是一个信号:
妈妈(或者是其他家人)陪伴的时间少了,孩子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转向游戏。在游戏里能得到片刻开心。所以,妈妈发现得早,解决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一些沉迷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孩子,基本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处理这件事也要慎重。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这是很可贵的觉察。
孩子需要游戏,这是孩子的天性。阻止,只会强化不良行为。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用更加好玩,更加健康的游戏来代替手机游戏或者其他电子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创造一些游戏。推荐一本书《游戏力》科恩,孩子既开心,也放松,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孩子行为自然也会好起来。
孩子需要自主权。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并约定游戏的时间和时长。这是孩子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一步。相信他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他,让他感觉自己有能力,这点很重要。
除了照顾弟弟,妈妈留出固定的时间给哥哥,和哥哥建立专属的陪伴时间,他也需要妈妈。
鼓励他的丁点进步。
邀请爸爸一起和孩子玩游戏。游戏不在于复杂,只要是游戏,哪怕是捉迷藏,追追赶赶也可以。我自己的孩子就最喜欢的游戏是“爸爸妈妈来抢我呀”。
减少自己看手机的时间。因为,行大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