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也是坑爹货

牛小宝的老师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每天给他们布置一首古诗进行背诵。有天,牛小宝学会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位列初唐四杰,不消说,是大才子一个。王勃不但是人才,更是个天才。走近看这位才子,其实他还是个熊孩子。

牛小宝问,为什么说他是熊孩子啊?

牛爸于是细细道来:

史载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这段文言文不难懂,一看就知道王勃是个妥妥的天才儿童,前程不可限量。

果然,还不到20岁,王勃就当上了朝散郎(唐制,朝散郎为文官第二十阶,从七品上。),相当于如今的副处级,比现今寒窗苦读二十年毕业博士们强多了。王勃还不时的有应景文章上奏给朝廷,搏得掌声一片,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美好前景在向他招手。。

但可惜的是,王勃心智的成长,并没有跟上他学识的进步。没多久,他熊孩子的本性就暴露了,玩脱了。

当时,唐朝的宫廷流行斗鸡,皇子们尤甚。斗鸡场上,难免有些是是非非,更免不了意气之争。但明眼人都知道,不过是游戏尔,这是王皇子们之间的事,安心在旁当个吃瓜群众就好了。当时王勃在沛王李贤府里担任修撰,看着斗鸡热闹,居然就昏了头,加入了起哄大军,而且就属他声音最响,花样最多。为了给沛王助兴,王勃挥洒天才之力,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檄英王鸡》。

此文现虽已经失传,但不难想象,在当时应该是极具轰动效应的,因此很快就传到唐高宗李治那里。

唐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会导致诸王之间产生矛盾。)。

因为李唐王朝从建立之初,就陷入了深深的宗室内斗之中,阴谋、暴力、喋血层出不穷。李治他爹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靠着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才登上帝位的。李治自己的上位之路也是历经波折。所以李治一看到这篇文章,敏感的神经立刻就绷紧了,当天立即下诏废除王勃官职,斥出沛王府。

这谁也不怨,只能怪王勃自己不作不死了。因为他已经入沛王府两年了,照说已经不是个菜瓜,以他聪慧的天资难道还会看不出宫廷政治的敏感和残酷吗?

按说吃一堑长一智,王勃应该能接受教训了吧?可偏偏不是,没多久,他又出幺蛾子了。

王勃被赶出长安后,到地方上找了个事情做,可惜人际关系又被他自己搞砸了。这时,有个没入官府的奴隶叫曹达,犯了罪,就跑到王勃那里。王勃熊孩子的本性又发作了,居然把他藏起来了。过了段时间,王勃看官府对此事追查得还是很紧,扫黑除恶行动一点没放松,怂了,就开始担心事情会泄露。本来这时候,王勃还有好几个选择的,上策是把曹达交给官府,获取宽大处理;中策是干脆让曹达走人,官府要查起来,就抵死不认。王勃这时候不知道脑子哪根筋搭错了,又一次不走寻常路,选了下策中的下策,竟然咔嚓一刀下去,“杀之”。

王勃自己以为这一刀下去就一了百了了,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何况他人际关系那么糟,周围的人都想找碴整他。很快,事情就泄露了,这可是杀头的大罪,证据确凿,王勃也无从抵赖,只有乖乖等死了。

不过,老天总算眷顾了一次王勃。在行刑前,遇上朝廷大赦,王勃逃过一死。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一纸令下,王勃就此被废为庶民,一辈子不准当官。

前面说了王勃是个熊孩子,熊孩子的一大特征,就是自己的作死行为最终要连累家人。

王勃这事一犯,他爸爸也跟着倒霉了。他爸老王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了官,被贬到交趾去做县令。

老王被贬的这地方在今天的越南境内,可比几百年后苏东坡被贬的海南都偏远,可以想见是有多艰苦。是自己捅的篓子连累老头子受苦,王勃再“作”,也实在是于心不忍,就想着要去看看父亲。

“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

一代天骄,就这样陨落了。

如果他是个‘’正常‘’孩子,或许人生就是另一副模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也是坑爹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