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未来,必须从模仿开始

创造未来,必须从模仿开始_第1张图片
模仿:从1到N,创新:从0到1

我家熊孩子从小就被鼓励要有独立见解,故而他的眼中向来没有权威。

周日我们一家赴港探望住护老院的妈妈,利用往返港澳两个小时的航程,我读完了《从0到1》的1-4章,一路上也与儿子聊了很多关于这本书。

我儿子今年高三,在学校学的是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澳门目前暂时只有一家学校提供IB DP课程)。他的六门课程中,有一门是商业管理,而且修的是高级程度,在读这本与商业有关的书籍时,我自然时不时的“骚扰”一下身边正埋头读《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的他。

也许是我的“爱国情结”作怪吧,我对这本书作者彼得·蒂尔在第一章中就将中国作为“从0到1”的反面的范例很有酸意。因为在作者书中,“水平进步”是“全球化”模式的“从1到n”;相对于他推崇的“垂直进步”是“科技”模式的“从0到1”。这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是简单的“复制”,只能引起“量变”,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只可赚取“薄利”;而后者则是“创新”,引起的“质变”,可使企业在社会居于隐形的“垄断”地位以赚取“厚利”,很明显,后者才是先进的进步模式嘛。

儿子听完我的牢骚,接过我的平板,哗哗划了几下,一目N行之后说:他说的有道理。可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呵,现阶段之前的中国并不是美国,中美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中国“直接复制发达国家的有用之物”,是最快速的发展方式,因为复制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现在不是还有“薄利”可赚嘛,先把两国距离拉近,有什么不好?中、美的国情不一样,中国靠复制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质变,走上科技创新之路的。美国在航天科技方面封杀了中国二十年,中国的天宫2号不是一样上天了吗 ?

然后儿子又掏出手机来点开他收藏的资料给我看:你看,这是我上心理学课程时老师给的资料,你这本书里提到的“复制”不就是模仿吗?而“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没什么可耻的,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盛行的无视知识产权的盗版行为才是可耻的,老妈,你现在看的这本电子书是不是盗版的?

儿子手机上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凯西尔(Ernst Cassirer)在《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一书中的论述:“语言发生于对声音的模仿,艺术则源于对外在事物的模仿,模仿是人性的一个根本本能,一个不可抹去的事实。”

另一则资料提到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olt)因为模仿了自然科学方法(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而创立了心理学。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模仿了伊凡·彼特洛维奇·巴书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的条件反射研究而创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该理论的创立和运用使之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是啊,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来看,模仿本来就是一种天生习性,不管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里,“延伸式的进步(从1到n)”本来就是跟着人类的文明及历史渐进式的一天天发展延续过来。人类的仿生学也是这样,模仿鱼而有了轮船与潜艇的发明,模仿鸟才有了飞机和各种飞行器。

“模仿”并不意味着“抄袭”和“剽窃”,关键在于模仿什么?怎样模仿?模仿的过程中,模仿者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心态。比如二战后实施模仿政策的日本,其创新速度大大超过了以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和技术跟随战略为主的欧美国家;比如台湾,过去二十年发展电脑科技的成果曾令全球瞩目,可是中国内地靠模仿仅用三、五年就超越了台湾;比如中国复制了西方19世纪的铁路,但21世纪的中国有了全球一流的高铁网络;再比如我们教孩子作文,也会先给范文,分析范文的优点,让孩子们学会作文的基本套路之后,再让他们写出有自己的特色文章来。

同样,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科技发展实施模仿战略,模仿并不是可耻之事,当然我们坚决反对抄袭和剽窃式的盗用他人技术和商标,制造或贩卖伪劣商品。像韩国的三星,中国的小米那样,在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前提下的,仿中有改改中有创,又有何不可呢?创造本来就必须从模仿开始。

2012年春,彼得·蒂尔,在斯坦福大学讲课以中国为例时,他一定没有想到三年后的2015年春节,他应中信出版社之邀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新书座谈,“整整15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从0到1>缘何畅销》),这个被他置于从“0到1”反面的国家,给了他震惊,表现了极大的热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己快积累到爆发创新的程度呢?

2016/11/01

创造未来,必须从模仿开始_第2张图片
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造未来,必须从模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