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爸爸:校园霸凌【091】

2019年5月14日学习小结。


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对别人的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通常被称作小孩子不懂事而模糊化,外国则要受惩罚。[1]

霸凌,是源自bullying的音译词,最早应该是港台译的。现在很多人说成“凌霸”。


表现形式

霸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义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1]

1.霸凌并非为偶发事件,而是指长期性,且多次发生的事件。通常被霸凌的学生,会重复发生,并不只一次地被欺负。

2.霸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暴力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博客、BBS、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


易受害者

1性格方面:性格内向,通常是被孤立的一方。或者特立独行的人,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张扬。

2.身体或智力方面:比如比较胖,比较矮,智力有缺陷,体质比较弱。


观点

过去我是不知道霸凌这个说法的。知道了这个概念之后,再回忆起来,我的童年里身边也有不少的霸凌现象。只不过那时候的身边的小孩子们更加糙一些,心理上也没有想那么多,可能就扛过来了。

近年来看到网上的视频,很多暴力霸凌,动起手来我实在都看不下去了。往往施暴者和受霸凌的孩子一看都很小,但是动手的动作都非常狠毒。这些视频的传播,一方面让大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了霸凌现象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对施暴者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厌恶。

所以,逐渐的,感觉网络上的风向,从一开始大部分人觉得“都是小孩子的打闹,没有什么的”,到大家发现“原来存在这么多的霸凌现象,视频里太可怕了”,再到“施暴的霸凌者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直至如今“血债血偿,报复的好”。

我觉得,如今有点矫枉过正了,应该不要把霸凌扩大化。学校内的霸凌很可能是有的,而且应该得到非常严肃地处理,被欺负的孩子应该得到家长、学校更好的支持。

但也不合适,把孩子间的一些打打闹闹,都归类为霸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彼此之间有一些小小摩擦、小小吵闹很正常,并不都是霸凌。霸凌应该有系统性的、持续不断的一方压制另一方。

我们做父母的,一方面要紧密观察孩子的成长,遇到问题了及时跟进解决;另一方面,不要对此过度敏感,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彼此的关系,这也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下面总结一下草莓今天的学习情况:

语文方面:读了故事。

英语方面:复习了上周的英语单词。


References: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0%A1%E5%9B%AD%E9%9C%B8%E5%87%8C/1067921?fr=aladdin


草莓爸爸:校园霸凌【091】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莓爸爸:校园霸凌【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