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的招聘流量贩卖时代,国内招聘行业的创业公司们如何突围?

2015年看了不少招聘类的项目,将至年底做个总结,创业温床下招聘行业也诞生了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渗透到了行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一句话总结:多数跟风、少数创新。

一流的领域二流的商业模式

从51Job、前程无忧到58赶集,核心的逻辑在卖简历、卖广告、卖会员、卖信息不对称,这样的逻辑下要企业营收要做大就需要不断的加大信息冗杂程度、增加人才供给量和企业签约数,这个从商业的角度很有价值,然而却背离了用户的核心价值“找到合适的人”,因为招人的成本增加了。这个贩卖流量的模式是互联网1.0时代干的事情,这个模式的马太效应太明显,强者越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予创业者新的机会,纷纷试图重新打乱原有利益的分配格局,在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这个时间窗口出现了不少创业公司,拉勾、内推、哪上班、周伯通等,然而全新的领域却配着“上个世纪”的商业模式,互联网1.0的流量模式套在互联网人才招聘上,所以现在的这些平台都在拼命找流量,这是一条不归路,是巨头或巨资才能玩得起的流量游戏。

互联网行业的红利在其他垂直行业无法复制

以拉勾为代表的垂直招聘平台起来以后,其他行业也纷纷出现了些垂直招聘平台,例如金融招聘职业梦、电商招聘电猴网、传媒招聘传导体、创业公司招聘Histarter、物流招聘其才网等,这些垂直类平台看到了互联网垂直招聘的表象,却没有看到实质,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机会在其他垂直行业无法复制,切存量市场比切增量市场要难得多,行业在高速增长、行业市场够大是想要在某一垂直行业做好垂直招聘的两大前提,否则即使投再多投资也无法撬动51job等的市场领导地位。

真正的垂直招聘,还不是简单的行业垂直或者某个维度的垂直,针对的供和求必须有很大的共性和集中度。例如,和互联网招聘相比,个人认为电商垂直招聘就是一个伪垂直,因为无论从供需的共性还是集中度上讲,电商招聘都显得极度分散杂乱,产品、技术、运营、客服、物流、文案、搬运工、销售、司机都是电商需要的人才,在供需没有集中度的情况下,初期要达到供需良性循环这两个点就很难实现,获得流量的成本必然非常高。

招聘行业的众包共享经济看起来很美

VC很喜欢这些很性感的模式,共享、众包创造了多少伟大的公司,共享经济模式在招聘行业一样得到资本的追逐。猎上网做任务众包整合全国猎头,拿到红杉IDG的千万美元B轮;闪聘是一个通过众包接单的方式做蓝领招聘,成功拿到两轮融资;人人猎头则是一个众包招聘平台,曾经披靡一时但最终停止运营;招聘狗在尝试做闲置简历共享的事情…前赴后继,后浪推前浪。猎上网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留住资深的猎头用户、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如果只是依靠职位来绑定这些猎头,那么真正优质的猎头不会留在平台上,因为优质猎头不缺客户,导致平台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众包模式适合标准化程度较高、反应速度快的产品,而猎头就不一定适合;人人猎头的失败,核心点在于猎头行业并不是缺少简历人才而是没有匹配好,当人人都是猎头那么信息的冗杂度就会立即上升、效果适得其反。

试图颠覆猎头行业的那些创业公司

51猎头、聘宝要做智能化的猎头、用算法和机器代替人工;乐职微猎头要做经济型猎头,将猎头的工作流水线分工、精细化、系统化运作,在猎头这个传统的行业里,规模化和质量控制难以兼得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他们试图用互联网解决这个传统难题。就智能猎头来说,人是一个情感型动物,决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JD和CV能承载的信息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再怎么语义分析也挖掘不出意识、偏好层面的信息,这不是标准化结构化的信息,需求的挖掘和分析需要人来做,猎头行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现阶段互联网和IT能做的还只是在流程和系统上做一些优化或者在初步筛选中起到辅助作用而已。

招聘的SaaS服务,想从HR工具变入口

面对众多的招聘平台,不同平台切换管理也成为一个难题,E成、枇杷派、找萝卜、蚂蚁招聘等以统一管理不同招聘账户为切入点,可以汇聚众多招聘渠道或者一键发布到各个平台,依赖匹配算法,提升简历筛选、搜索、测评及面试流程跟踪的效率,后期拓展到招聘、薪资社保的前、中、后管理SaaS平台。简单的账号聚合能否是个入口还有待验证,况能赚钱的SaaS平台似乎没有几个,变现路径长,产品延伸即遇到较大竞争。E成聚合多家招聘平台账号,试图将来自其他平台的简历在自己平台激活,讲大数据+贩卖流量的故事;找萝卜和蚂蚁招聘做职位一键发布,招聘版的“团购”,试图在巨头眼皮底下获得中小企业的欢心,但是在规模化和巨头打压不得不转型做新业务。前有51job等大型招聘平台,后有北森等招聘管理系统,SaaS平台们可谓压力不小。

一些小而美的切入点,他们很懂用户需求

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想颠覆行业,有些创业者找准了一个点默默的耕耘,曝工资、记加班等这类小而美的app属于后者。曝工资app仅仅抓住工资这个点,将其做到数百万用户,积累了大量数据;记加班是一个蓝领记录自己加班时间的app,仅此一点也能积攒数百万用户。聚焦一个小点需求,把它做到完美,这是大多数创业者应有的心态。招聘领域已经经过了20年的洗礼,颠覆性项目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找准小的痛点并满足这才是属于大多数招聘领域创业者的机会。

蓝领社交、招聘是个硬骨头,不是那么好啃

市场上做蓝领社交的不少,毕竟从长远来说,抓住了这个人群,光是招聘、游戏、金融等几块都能达到千亿规模市场,而且还没有一个玩家真正跑出来,想想都激动。前赴后继的找工雷达、橄榄公社、打工圈、下班约,但是社交的流量黑洞和网络效应是很恐怖的,没多少团队能绕过QQ和微信;而蓝领招聘的低频、两端翘、人群意识低难获客等属性决定了这是一个很难走的路等。

这一年,招聘领域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除了以上,社保类、兼职类、人才拍卖类等也有很多动态,但是看的比较少,不再多说,后续再更新...

鸵鸟电台报道:拉勾和boss直聘的对撕后,我们来聊聊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三两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粗暴的招聘流量贩卖时代,国内招聘行业的创业公司们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