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赖声川学创意

向赖声川学创意_第1张图片
赖声川的创意学

赖声川是华人世界创意导师,独特的赖氏戏剧电影,无数创意。他的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是这个舞台的巅峰之作。

现在来写写第一章和第四章主要讲的内容。

创意将成为,时代中最重要的MFA将超过MBA。这句话也曾在读书会上听说过,现在是商业,与设计两大方面成为社会的大主流。但是,我们是需要一定要拿到,m f a的硕士学位才会成为真正的设计师吗?参阅了其他资料说 是否是硕士并不重要,但是是否是学士更重要,而靠自学成才自己去摸的,人不到8%。另外优秀大学如耶鲁跟不优秀的大学差距非常大,而差的学校基本上都差不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名校毕业的人在设计方面取得的成功可能性更大一些。我知道这些都是数据证明,但是作为一个自学的人来说,我认为如果有目标坚持按照自己想法来做,也并非不能够成为一个设计师。

赖声川指出了现在思维僵化的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艺考有套路,学美术全靠记忆,应试教育的美术课时间一周才一次课不到四十分钟,并且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取消的,被置换成其他学科应试。

第二,他讲了一个背演讲稿的普遍性,演讲的题目是《我的爸爸》可是有几个学生都是照着网上的抄。也就是说写作方面也没创意。

社会忙着创意,格式化,没考虑创意就是超越格式与框架,我们缺乏的是个人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我们常规的思维是比如,生活如何过什么是好作文,什么是好妻子,什么是好房子,什么是一本好书。其实在问的过程当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尺来衡量这个答案。可是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去思考这些问题呢?事业可不可以摆脱与别人的界限里呢?而当代社会主流精力也主要用在包装,宣传,盈利之上。


接下来他讲怎么样学创意,这一章是讲的非常优秀,独特的。

他认为创意是神秘,复杂的,但并不意味着创意,不能学习,创意是超越界限新颖又合适的,但是我们,的目前为什么人家思维僵化,原因在于我们只是教你方法,没有教你为什么这么想剥夺了创意的训练。创作分两个过程,有欲望了去表达;有构想了,去执行;有想象了去组合;有感性了,去理性;有灵感了,去制作;有内容了,去形式化;有智慧了,才有方法。可是教育却只注重方法,比如要写作了,那就去写,让画画了那拿出笔画,但是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要画,你画的那个动机是什么?这些动机跟想法有没有经过训练?

突然让我意识到为什么儿童画必须要有创新自己想象,不可以因为其他人怎么做而刻意的去模仿,如果单单模仿的前提是,你已经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去拼接,模仿到一定的程度,将它们组合起来,你才会形成一幅真正属于自己的画。所以,再三提醒自己,儿童画创意画想象画。并不需要孩子去学什么技巧,只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表达,就足够了。


试着给自己提问题

什么力量促使莎士比亚,贝多芬,李白的创意?没创意的头脑看出错的答案,有创意的头脑,看出错的题目,真正厉害的在于出题人,这让我又想起了,问题,带来想象答案中这一切,我们也许在创业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一直保持思索的习惯?


生活,经历了荣辱,并问上问如果会怎么样,想象进行拼接。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已经连接起来,但是要怎么像打开软件一样归档放置于一个新的文件?这都来自于你的内心,你的心灵之处就像一口井一样的,突然之间就被挖到了水。另外,我们的创意就是那些水,井里的水来自于你自己来自于积累,而不是在于他人,那么你首先要考虑的是有什么样的素材?问问你自己你大脑当中装的是什么?有哪些东西记忆你没有删除掉占了你的空间?有哪些东西还没被添加进来。

所以,关于,素材是积累的,让我觉得我们的大脑里面曾经闪过看过的书,读过的画,参加过的展会,听过智者话,还有观赏的电影,看过的风景,他们也某一刻会突然间的激发产生新的感受。

如果意识是明显的上部分,那么隐性思维如冰山底部,我们的创意只不过向向下挖一点点。

所以要有意识的去收集素材,有意识地检视自己素材的内容,并将它们进行归纳整理。所谓巧妇无米之炊,在聪明的大脑里面是空的,也形成不了创意。


向赖声川学创意_第2张图片
金字塔立面图

这幅图很详细的告诉我们生活与艺术的区域,智慧与方法的连接在于我们如何看如何看,有如是观,因果观,世界观。

赖声川认为,智慧是人生最重要的,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活也没有人认为怎么活得更好,思考怎么活是培养智慧的开始,课堂里面知识性的都已经交给我们,人人都是精明干练,但是如果遇到人生危机,你要怎么去处理?怎么面对人生的智慧?

接下来他根据这个图教我们如何去找到源泉,这个源泉包括社会的,个人的。荣格曾说,我们有集体的潜意识,到道的道,佛家的佛,基督教的上帝,都是殊路同归。

个人源泉,也是内在的,包括个人才华等待被开发,同时这个源泉直通人类共同的源泉,在人类共通的源泉之中隐含了一切创意。那为什么大家创意都相同,有些人表现的多,有些人比较少,这里的上面就有一个屏障,屏障,稀薄的人就是为有创意的人,他时刻让神秘的,泉流涌出来,形成潜意识和意识的,流通,这样的能人内心空间大,想象力丰富,也胡思乱想,没有太多的界限,生活也不太约束,他整个人是开放的,他直接向那神秘的源泉,可是有屏蔽的人,就畏手畏脚,他们每天意识的到的都是那个屏蔽,所以他们的,知识面生活面非常的窄。这也是过度注重理性思维的现代社会出现的,穿衣僵化的一个现象,自己的屏障有多厚?要需要多少时间来打磨掉这个屏障,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累积了太后,要想去学这种创意太难,所以他也不愿意去打破。

其实他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人类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心态,但是每个人又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独特,丰富,是他本身就丰富,只不过它被屏障了,正如一面镜子本来就是明亮的,只不过上面有了灰尘,我看不清楚,可是有很多人习惯了看模糊的自己,如果擦干净让他看他会变得更害怕了。

所以创意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被发掘出来的。要寻找它,只能认识自己向内看,不可能向外,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可以觉醒。

理查兹所说,最大的艺术是人生,而不是艺术,相对于培养技巧,创意人至少要用相等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心。在生活中下了多少功夫会直接反映到成品当中,这是无法回避的,内心有多少料,自然会在画布音符表演中呈现那么多。赖川声认为,我们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感受,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看到一个物体的时候直接说出你的感受,并且写下来,常年的形成素材积累。

说到了三毒之经验,他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视而不见许多事,像坐公交车的时候,眼睛看着外面,事实上什么都没看到,跟人聊天没有真正听别人说的话,这类无关紧要的经验通常到不了那个判断机制,这些东西是记录不当的档案当中。大部分时间的荒废,让我觉得自己人生中有太多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我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要素材,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会变得更丰富?再一次体会了写作的必要性,完全是我们生活的不可缺的一个部分了。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对于艺术家来说,人类的经验无限性,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切经历的深度和浓度,而我们人类的敏感度决定了经验的浓度,敏感度,深深的影响了我们体验人生的方式,不同敏感度的两个人在相同的情景里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正如,去九曲溪同样都是漂流,当看到自己写的与林非先生写的时候,觉得我们的敏感度怎么会差那么的远。不管是绘画也好,写作也好,都是需要敏感性的,敏感性的人体验人生看的多,对情绪气候,都有超乎一般人的感受对色彩敏感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细节,对人际敏感的人可以读别人内心独白,敏感的人看见狗而哭泣,看到不,友善的眼光而受伤,自己的痛苦,人类的痛苦,在人敏感的人身上加倍的呈现,特别有创意的人,容易受个人性格张力影响,这种人更敏感,在生活中更苦,但他想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又让我想起了卢梭,她说自己超级敏感,他认为自己的性格并不是什么坏,所以他把它用于来写作。古代的巫师,他们是极度敏感的人,能通往别的世界,敏感度是一种能量,必须有足够的准备才能运用,所以说艺术家都是多愁善感的,但是仅仅有敏感度,我们就能够创作了吗?

习惯是一个大毒药,他有可能是遮蔽你创意的主要因子。千万不要让定势思维影响了你,一个经常在外面点菜都一样的人,绝对没创意。

还有一个独毒药是动机。如果你的动机是赚钱,那你可能,写出艺术价值高的作品,但是你的构思,跟没有经济策略的事完全不同,动机会影响你作品的角度构想。在平时生活中经验及性动机,很快会变成自动运转,我们如果不主动争取经验,也就没有想到自己需要调整,于是经验的累积了,未必成了智慧的人,反而成为心中的毒,如果他们在你们身上呆滞,停留的太久,只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僵化。所以检查你生活中的经验,你的习惯,你的动机。试着将它们扭转看看。当你进行表演的时候,会问自己两个问题,我要给礼物给观众,还是给他们倒垃圾。而创作的动机就是表达的欲望。因此又有一个问题是自我表达那么重要吗。作者说他非常敬佩迪金森,因为她死前写了很多很多的诗,这些诗像灵魂的药,因为他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利益,也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对真理的一种表达。找动机的方法就是为什么不断的问下去,

你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因为我对创意有兴趣,你为什么对创意有兴趣,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没有创意。

你为什么也有创意?

因为我想跟别人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有思想上的不一样。

那么你想怎么把它呈现出来?

我想通过写读书笔记,写自己的思考写出来?

那你写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了解我自己,我想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心里装着什么样的秘密。我需要什么样的安慰


怎么去看?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儿,人能不能累积智慧,关键是他懂,不懂得如何看,这个世界,如何看自己的动机自己的习性,自己的经验,眼睛只是感官,到底看什么,看多看少,是由心决定。高跟说我闭上了眼睛,是为了看,我们都戴着不同的内在眼睛看世界,虽然我们有不同的判断,与情绪。当我们真正看事物的时候,才能感受事物,可是,我们都带着康德所说的眼镜带着偏见和情绪,还没有看清事物之前就染上了颜色。每一天试着用新鲜的眼睛看世界,才能与创意的源泉直接沟通。

那我们在看的时候能不能一看到,就说多美多美,也不要立刻掏出相机,你能不能单纯的看不加联想不加标签,在它美之前,它是日落,在它日落之后,他也是日落。你就是看,你要去除贴标签这个行为,让事物还原。

看,不再是一个光看事实的动作,而是寻找可能性的动作,但主观接收器变了,你的世界也就变了,于是对于观看的人来说,宇宙也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我们面前展示,这个观点,不是艺术和心灵的观点,而是成为科学的中心观点。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环境,什么是车子什么事?背包,当你看的时候,你不要给他们下名词,去森林玩的时候不要告诉小孩,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让它看就好了。不要用定义去框架一个东西。那么他的思想是流动的创意是更可能的,其实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给了我们一个金字塔模型,在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明白,眼中浮现那个金字塔,原来是这些东西,让我们变得没有创意了。今天读这本书,又让我破出了一个观念是,只读排行榜,其实很多很好的书,他并被人所推荐大众,可是他的思想非常非常的好,好书不在于他被大家喜欢,而是它是针对你而写的。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可以解决我现在的很多矛盾疑难。看的时候放下自己,在心中装一台测谎仪,高度的专注,纯粹的专注,专注到任何杂念都进不来,专注到心中的偏见和立场都挤不进来,没有所谓自己的喜欢,也没有自己的讨厌。

世界观是越一个好的作家,最关键的才华是体内有一台,测谎器,这是作家的雷达,是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有,不说谎,没有偏见,只是观察。大越好吗?其实大意味着更难管理,没有经验的水手在大海中更容易迷失,对生命产生无限好奇,反而是一种满足感官的借口,一个人的世界观就是他看世界的观景台,这座观景台也是我们创意的观景台,如果设置在井底,视野有限,如果在大气层就会看到地球,但所有的细节都看不到,所以,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让自己观察的又大又入微,创意,因此得到最佳出发点。写作就是挖掘人内心最深刻的那个东西,而不是为了名与利,不为了打赏,不为了转发,不为了关注,为了粉丝。诚实的回答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心中的空间又会大一点,你的自私少了一点,这是对创意来说是深刻了很多。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多少虚假,租房的时候,房子的广告牌都是不真实的,视觉是不存在的,房子盖出来就被拥挤的都市包围,我们的世界如此不真诚,如此破碎,无法感受什么叫完整,什么叫整体?整个世界都在这种破碎的现象。所以我们缺乏完整性,但是不管任何作品都需要好的开始,好的中间好的结尾我看很多电影有头无尾,很多音乐有头无尾,很多文章有头无尾,很多人的人生也是有头无尾。

那么结构的口诀是什么?以要学会看师傅如何成立看事物的结构,看到了结构要看完整性,看到了完整性,又看到实物的需求,看到了需求要看到核心精华,是作品内在精华,换成外在结构,结构是外在的支架。


osundare说,要成为一个作家,必须把单,做一种习惯,进而强迫习惯的执着,写作必须是执着,必须和说话睡觉吃饭一样有机,一样的有着身体和心理的生命。如果不能做到执着,那你没有把写作当成人生重要的事情。

作者是谁最后说了,从来就只有一个你,你的表现是独特,如果你阻止这个表现,他不可能在任何媒介中出现,他永远不会存在,它会消失,只有慢慢重新认识自己,才能走向穿衣之道,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不大容易,跟重新如何看这个世界一样,但学会了之后,你就不是过去的,你这个世界也不是过去的世界,你的价值观不同,对别人来说你变得不可理解,因为你登上了更高的观景台,用不同的眼睛观看世界,而这个观景台不管位置多高,它的底部还是深深的埋在属于人类共同的神秘源泉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赖声川学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