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歌剧的发展

公元18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代表宫廷王族所喜好的正歌剧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其自身的弊端。正歌剧在历史的发展中,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即三幕剧,内容多来自神话传说或英雄故事,重视华丽的服装和舞台布景,重视炫技咏叹调,文词高雅华丽,为广大市民所不喜。正歌剧的结构使得歌剧支离破碎,宣叙调与咏叹调的交替打乱了歌剧情节的安排,歌唱者的炫技歌唱,使得音乐不能为戏剧服务,脱离了戏剧的真实性。并且,在正歌剧中还使用许多阉人歌手。

其次,在古典主义时期,科学技术的提高,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百科全书派”学者推动启蒙运动,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提倡科学与自由,批判王权教权的迷信,资产阶级兴起,正歌剧作为封建王公贵族的产物,不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这一积极向上的力量。故正歌剧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性。

在17世纪中叶,在意大利正歌剧的三幕之间,出现一些喜剧性质的表演,之后威尼斯和那不勒斯陆续出现类似的喜剧表演,18世纪处,意大利正歌剧的结尾出现了由滑稽角色所表演的绕口令,所有这些喜剧性质的表演,从正歌剧中脱离出来单独表演的,即“意大利喜歌剧”的前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歌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