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9 越读者(1)

【每周一本书】9 越读者(1)_第1张图片
越读者.jpg

阅读-->越读

这两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大红大紫,去搜了下这哥们的履历,真是亮瞎了眼。创办Paypal,玩太空技术,做太阳能,现在又做电动汽车,每一次的跨界转型成功先不说了,光每个行业的知识壁垒,突破起来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很成问题了。我们通常都说要专业化,可他硬是打破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则。他的专业知识覆盖了火箭科学、工程学、物理学、人工智能、太阳动力能源等领域。

挺好奇为什么他的知识面能够这么丰富,据他弟弟说,自青少年时代起,马斯克就开始每天阅读不同学科的2本书,看到统计数据,中国人2015年人均阅读量4本,也就是说埃隆2天的知识输入就是我们一年的,想想真的好恐怖……他的阅读涵盖科幻小说、哲学、宗教、编程、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传记,后来又扩展到物理、工程学、产品设计、商业、科技和能源。通过跨界阅读,他获得了超越常人的迁移学习的超能力。

阅读,有各种存在的理由及意义。其中最动人、作用也最大的,还是阅读和梦想结合的时候。这句话用在马斯克身上,非常的贴切。

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的结合,可能是像下面的顺序。无意中阅读了一本书,开启了我们对一个理想或梦想的接触、认知,发生了激动的拥抱,从此我们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想象、期待及规划。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的结合,又可能像是倒过来的顺序。正因为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梦想或理想,为了往那个目标前行,从此我们对阅读有了不同的想象、期待及规划。

但是人生的现实,与理想及梦想之间,有着巨大鸿沟的界限。是阅读,让我们有机会跨越这个界限。是因为我们想跨越这个界限,使得阅读有了不同的作用。

因为需要阅读,可以阅读的东西无穷无尽,无所不在,而一个人每天二十四小时则是唯一不变的常数,所以每个阅读的人都可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局促于一些界限之内。界限,可能是考试教育锁定教科书与参考书所形成的。可能是中、大学长达十年时间阅读胃口的影响所形成的。可能是踏入社会后的现实压迫所形成的。可能是对于“网路”与“书籍”一些既定印象及使用习惯所形成的。可能是从没有意识过这些界限的存在所形成的。可能是从没有想象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跨越哪些现实与理想或梦想的鸿沟,而形成的。

走上社会,体认到自己对阅读的需要,开始渴望阅读,有不少好处。你真的是因自己的需要而开始读书了。但是这有两个缺点:

  1. 你的阅读习惯已经从中学的六年加大学的四年,错乱了长达十年之久。现在要调整,可能四顾茫茫。
  2. 你有自己的工作。不像学生时代,阅读就是你的工作。而工作之外可供阅读的时间,可能是相当受局限的。于是,很可能,你更想努力阅读。但是越想阅读,越是感觉到排山倒海而来的各种需要你眷顾、光临的阅读内容。很可能手足无措。

林语堂说:“读书的所得,靠读者的识见与阅历,同靠作者的识见与阅历一样的重要。如果你在黑暗中摸索甚久才打开了这扇门,你才会珍惜,也体会得到这扇门对你的意义与价值。

阅读的误解

为什么父母会抵制孩子读课外读物呢?父母通常非常看重学校的考试成绩,把相关课本的重要性置于一切之上,这可以理解。资源匮乏年代的时空背景,出人头地的现实需求,使得家长和老师都忙于以考试为教育重点,追猎学生书包里的课外读物为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天?曾经自己亲身经历历高考的煎熬,对课本、补习、考试这些痛苦都明白的人,自己当了父母之后,为什么仍然如此热中于为这个游戏的热度加温?有一阵子,我很想不通。但后来找到了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就没体会过,教科书以外的多元阅读,到底可以给自己的人生什么有趣或有益的启发。自己没体会过的事情,怎么会想到可能发生在子女的身上?

一个理想的过程是:小学,建立充分的识字能力与自己阅读的基本能力;中学,开始随意而广泛的阅读探索,然后由其中发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决定进大学攻读相关的科系;进了大学,主修科系是建一条专门的阅读门径,选修及旁听则建立间接但相辅助的广博;大学后教育,或走上社会后的自修教育,则沿着已经开好的途径继续往前开拓,还会随机遭遇一些意外的奇花异草,让自己左右逢源,另辟蹊径。如此,不但路程越走越宽,在知识这座密林里可以通畅的路也越来越多了。

阅读和饮食

对于身体的饮食,没有人不一日三餐地提醒自己有没有进食;对于头脑的饮食,几个月不读一本书的人却所在多有。如果发现自己经年累月地不读一本书,不给头脑进食,那一定是处于匮乏状态。同样地,就像我们即使进食,但是如果饮食不均衡,仍然会处于一种匮乏状态,阅读也是。阅读的饮食如果太过偏食,也是一种匮乏的结果。

把阅读当饮食来谈,有两个理由:

  1. 人言言殊的阅读,用饮食的分类来整理,比较说得清楚;
  2. 有助于我们检查一些最基本的阅读观念和习惯──譬如偏食的问题。

先从头回想一下饮食这件事。饮食,一个人总要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己没什么饮食的能力。所以,从喝母乳(或奶粉)到别人喂食,到自己终于学会用汤匙筷子,都是在这个时候。第二个时期,是身体发育开始,需要丰富而均衡的饮食,并且要开始学习自行觅食。第三个时期,吃多了,喝多了,开始懂得培养自己个人的饮食品味。

把饮食的情况,用来看阅读,也可以对照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当我们在幼年,认字与阅读能力都在刚起步的时期,父母给我们讲床边故事(帮我们喂食),为我们采购书籍(教我们使用汤匙筷子),是很有耐心的。进中学以前,大致属于这个时期。第二个时期,大约就在中学这六年。如同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需要大量而丰富的饮食,因此一个暑假,丑小鸭就变成白天鹅,胖小弟就成了小帅哥,我们的头脑也需要自行寻觅大量而丰富的阅读,以便为人生开启各种不同的想象与可能。

然而,现实是,中学生在考试为主的体制下,一直是接受各种被塞给他的食材(填鸭),却没机会学习如何觅食,没机会学习怎么咀嚼或享受饮食,更没机会养成均衡的饮食观念与习惯。第三个时期,则在进了大学之后。理想上与理论上,经历过中学阶段范围广杂的阅读之后,这时要认真选择一些认真攻读的领域,有点像是赫曼.赫赛所说:“很可能有一种什么东西都吃的人:从黑面包到鹿脊,从胡萝卜到鱼,他什么都不讨厌。不过他仍然可以有三四种特别嗜好的菜。而阅读金字塔的广博与专精,都要从这个时候真正开始。然而现实是,填鸭填多了,味觉都被破坏了的人,是很难进得了第三个时期的。

如果把阅读当饮食来看,不妨先看看饮食是如何分类的。日常饮食,不外四种。

  • 第一种,是主食,像白饭、炒饭、炒面、水饺、馒头等等,让我们吃饱。很多人是不吃主食没有饱足感的。
  • 第二种,是美食,像鱼、虾、牛排、大闸蟹等等,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的高营养食物。
  • 第三种,是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
  • 第四种,是甜食,像饭后的蛋糕、冰淇淋,或日常的糖果、零食等等。

阅读,这种给头脑的饮食,也可以分成四种。

  • 第一种阅读,是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这一类很像是让我们有饱足感的主食。主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生存需求的阅读”。
  • 第二种阅读的特质,不求针对你人生的现实问题,提出直接的解决之道,然而,却可能帮助我们从一个看来间接,但是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阅读是在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很像是饮食分类里的“美食”。美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思想需求的阅读”。
  • 第三种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而进行的阅读,很像是饮食里的蔬菜、水果。蔬果阅读,又可以称之为“工具需求的阅读”。
  • 第四种阅读,没有一定的目的,不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不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也不为了参考或查证,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很像是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甜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休闲需求的阅读”。

不论如何定义自己的四种饮食分类,不要忘记两件事:

  1. 总要有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四种分类。
  2. 饮食的重要,贵在均衡。

不论你个人如何区分四类饮食,总要维持均衡的吸收。

主食阅读

为了寻求学业、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方法而来的阅读,是主食阅读。主食阅读,对有学业、职业、专业压力的人,特别需要。主食阅读,可以带给我们这种饱足感,不但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说很好。但是主食阅读的陷阱也在这里。它带来的饱足感,一不小心,会让人误以为这就很营养了,这就是饮食的全部了。

这种误会,会产生两个风险。

  • 第一个风险是,他会忽略主食的本质,意识不到主食的不足。要谈“生存需求的阅读”,就得知道生存的知识,是随时间、空间而不停变化的。
  • 第二个风险是,他会错过太多其他阅读美味的可能。吃的太饱,再好吃的东西你也没法再吃进去了。

所以,主食阅读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在某段时间或某个地区,这种阅读对某些人特别有意义。但是对一旦过了那段时间的人,或是同一时间不在那个地区的人,或是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但另外一群人来说,这种阅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美食阅读

当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开始往更精致、更可口、更营养的方向追求,这就是美食。阅读上,我们也会从主食阅读往美食阅读迈进,但是没那么必然,也没那么自然。──除非你先了解美食阅读的意义,并且还做好一些准备。如果说主食的阅读,是为了寻求职业、专业、生活、生理、心理上,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那么美食阅读的特质,就是虽然不求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寻找直接的解决之道,然而,却会从一个间接,不过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生存需求的饮食,由于我们寻求的是“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我们比较容易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里。但是思想需求的饮食,由于它追求的是比较深藏的结晶,因而通常比较耗时、吃力。

  • 美食阅读的第一个陷阱,在于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很多人就长期迈不过鸿沟,不是视美食为畏途,就是只能闻美食而流涎。
  • 美食阅读的第二个陷阱,在于正因为比较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很多人即使接触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料理,如何享受。
  • 美食阅读的第三个陷阱,正由于大家比较容易望而却步,比较不知道如何料理、享受,所以也就比较容易受骗、上当。太多打着历史、文学、哲学、艺术招牌的作品,其实本身是有问题的。
  • 美食的最后一个陷阱,在于“主食阅读”和“美食阅读”之间,有时候会感觉到一些灰色地带,难以分别。有些作品,看来像是生存需求,又像是思想需求。的确有时会如此。但时间会告诉我们这个陷阱的答案:随着时间过去,有些看来像是供应美食阅读的作品,会流露出它不过是主食阅读而已。反之,过了很长时间之后还可以存留的,那就是美食类。

美食阅读进行起来,不像主食阅读那么方便快速,但是那种口齿留香的美味,也是主食阅读所没法比拟的。

蔬果阅读

在阅读的饮食分类里,以字典为代表,还包括百科全书、地图等这些书籍,可以称之为蔬果阅读,或是“工具需求的阅读”。不吃蔬果,对于消化之不良、摄取纤维质之不足,是我们熟悉的。但是对于不用工具书,对于我们阅读理解之不足,误解之形成,却是我们很容易不放在心上的。

字典的使用,一般来说,是在当我们在阅读其他书籍的字词碰上不明白之处,才使用来帮助解惑除疑,很像是在发挥消化作用。所以,在阅读的饮食分类里,以字典为代表,还包括百科全书、地图等这些书籍,可以称之为蔬果阅读,或是“工具需求的阅读”。不吃蔬果,对于消化之不良、摄取纤维质之不足,是我们熟悉的。但是对于不用工具书,对于我们阅读理解之不足,误解之形成,却是我们很容易不放在心上的。

甜食阅读

甜食阅读和前面三种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它不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不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也不为了参考或查证。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追求的就是口感。所以,甜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休闲需求的阅读”。甜食有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不代表没有风险。

甜食阅读,一如甜食的本身,至少有三个风险

  1. 它越是没有被适当地认知,或是被压制阅读,越是会被过度地反弹与偏爱。甜食反而会回过头来排挤其他阅读应有的空间。
  2. 由于没有被适当地对待,所以阅读的人容易不长见识,不辨优劣。同样是炸薯条,有馊水油炸的,与上好的油炸之别。同样是巧克力,顶级的和一般的,就是不同。同样是冰淇淋,上下之分,品味不啻天壤之别。
  3. 越是不辨优劣,越是不可能有机会体会到甜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辨。世界上没有什么食物是你必须吃的。你应该进什么饮食,应该看你欠缺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在某些人的成长经历中,对他影响很大的那些饮食,对你可能完全没有意义。

不谈主食、美食、蔬果、甜食阅读的分类,只是猛的一句“读好书”,就好像没来由的一句“要吃好吃的”。主食有主食好吃的,美食有美食好吃的,蔬果有蔬果好吃的,甜食有甜食好吃的,一下子说“要吃好吃的”,怎么回答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

人生不只是阅读这一件事,不阅读,我们也许不会损失什么,只是会失去一些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一本书】9 越读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