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一个人抱有太高的幻想,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图片发自App

人们总会因为对他人无异于自己的行为,苛责而不得感到愤怒。


寒假时我和专门从事纪录片拍摄的哥哥聊了很久。

我一直对拍摄纪录片、人物采访非常感兴趣,因为我总觉得干这些事情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一个之前并不熟悉的人,并进入他的人生,感受他的世界。

哥哥跟我讲了一个他们剧组拍摄的故事:

他和搭档得知在当地有一位很有名的人,此人是当地动物保护协会的编外人员,由于经常大面积收留流浪猫狗而闻名。

出于对这份爱心的好奇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目标,哥哥和搭档联系到了这位爱心人士。

跟随了大半年,哥哥他们和拍摄对象同吃同住,一同上街寻找被遗弃的猫猫狗狗,一起去超市采购,一点一点的融入进这个全新的生活。

片子从前期准备开始算起,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了,然而,这份辛勤的“零距离”跟随,却让哥哥和剧组成员越来越觉得无望。

“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甚至说,他连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都达不到。”

起初哥哥们在选择这个人物的时候,是因为听说其爱心故事,想借此找到一个很深刻的社会立足点,从而撑起整部片子的。

“可是,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们错了。”

“他是一个家庭的中丈夫、父亲。但家中的所有经济负担都落在了妻子身上,他也从不对妻子儿女加以照料,甚至他收留小动物的经费都是问妻子那里要的,说白了,他每天做的事情,得不到一分的经济收入。”

原来,采访对象是一位从小在人际交流方面就有些障碍的人,因此,他希望通过与动物的相处获得心灵的慰藉。

他自闭、生活潦倒、整日将自己封锁在一个只有他自己和小动物的空间中不愿出来。

他是这样一个人,与我们印象中的“爱心人士”“社会道德模范”的形象大相径庭。

其实,不光是这些所谓的“名号”,类似教师、律师、医生等等职业也常常会被我们预留出一个出厂设置。

我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跟我们讲:“请你们记住,我虽然是一位老师,但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的正常人,请同学们能够包容我犯下的一些错误。”

我们常说有个词叫做“偶像包袱”,是我们经常用来说服自己不要太在乎外人眼光的词。

但我觉得人们更应该做的是在扔掉“偶像包袱”的同时,放下“偶像标准”。

不对任何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不拿幻想去要求他人。因为恐怕一切的失望都只是因为自己期望太高。

学习新闻专业,常常有机会进行一些人物采访或者社会调查。

每一次我都很激动,因为似乎对我来说每一段采访都是意味着将与“完美人格”进行灵魂对峙。甚至更可笑的是,我会拿问题去引导受访者,将本来普通的讲述硬生生扯会一条非常根正苗红、器宇轩昂的路子上来。

现在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时当记者一个最傻的地方。


结:不拿我们脑子里假想出来的完美形象去苛责身边人,想必会活得洒脱很多吧。

喜欢西方神话故事里的神,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人性的欲望与丑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对一个人抱有太高的幻想,是对他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