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 文/潘涛

站在地球上眼睛看到的地球表面是平的,那条地平线骗了许多人。最终知道错了。

地球仪立在眼,没有人会说地球是平的。

实质上他们都正确,只是视觉差异。

包容这些差异,探讨这些差异,让认知更加接近或等同于一切主观和客观存在。

重新解读所谓经验,打破经验寻求新的经验。

希望认知或者实现一种完美的教肓,是所有有志于教育人的终极追求。

突围 文/潘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听到的实践可能更加接近我自己的教育理想。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名者不过几人。

中国最成功的教育家鬼谷子,终生只教了四名学生,合纵联横了春秋战国。

班级授课制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但忽视或者遗憾的没有照顾到个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争得面红耳赤,似乎难以决出胜负。

突围 文/潘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理想的教育到底长什么模样?宽额阔面还是枊叶细眉?

概念框住了思维的门窗。

为什么非要给教育戴上一顶有名有姓的帽子!

适合我的教育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国家或者学校的责仼是提供各种可能的方式和途径,让学生与理想的教育相遇。


突围 文/潘涛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非常有幸现场耹听来自山东高密,莫言出生地,长满红高粱的齐鲁大地上走出来的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教育阐述。

他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提供了一种国家要求与教肓理想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

环境和机遇似乎没有完全成熟,但他找到了结合点,并在实施突围。

顶上的天不能变,要立的地千差万别,如何在中间找到最优答案,谁能回答?

颠覆传统行政班制度,选班走课,一生一张课表也许可以提供启示。

突围 文/潘涛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突围 文/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