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架构组件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 App

Google 为了帮助 Android 开发者更快更好地开发 App,推出了一系列组件,这些组件被打包成了一个整体,称作 Android Jetpack,它包含的组件如下图所示:老的 support 包被整合进了 Jetpack,例如上图 Foundation 模块的 AppCompat,整合进去之后,包名做了一下修改,全部以 androidx 开头。Android Studio 提供的迁移工具(Refactor > Migrate to AndroidX)可以将源码中的旧包名替换成新的,但是如果 Maven 依赖的产物还未迁移到 AndroidX 的话,还需要配置一个工具—— Jetifier,只需要在 build.gradle 中加上两行配置即可:android.enableJetifier=true
复制代码Jetfier 会在编译阶段直接修改依赖产物的字节码,简单粗暴。架构大图Jetpack 不属于 Android Framework,不是 Android 开发的必需品,它只是应用层开发的一种辅助手段,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常见问题,比如版本兼容、API 易用性、生命周期管理等。其中 Architecture 部分的组件(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以下简称 AAC)组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架构解决方案,在没有更好的方案被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姑且把 AAC 当做 Android 架构领域的最佳实践,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轮子。官方给出的架构指导非常明确地表达出了每个架构组件的位置:这张图背后隐含了三大设计思想:关注点分离(SOC / Separation Of Concerns)数据驱动 UI(Reactive)唯一真相源(SSOC / Single Source Of Truth)SOC 具体到工程实践中就是分层合理,单层的职责越明确,对上下游的依赖越清晰就意味着它的结构更稳定,也更可测(testable)。一个 App 从全局来看,可以划分为三部分:首先是 UI Controller 层,包含 Activity 和 Fragment;其次是 ViewModel 层,既可以做 MVVM 的 VM、MVP 的 P,也可以做 UI 的数据适配,这一层可以实现数据驱动 UI;最后是 Repository 层,它作为 SSOC,是一个 Facade 模式,对上层屏蔽了数据的来源,可以来自 local,也是来自 remote,数据持久化策略向上透明。一张架构蓝图,三大设计原则,接下来深入细节,看看组件之间如何配合才能实现这个架构Lifecycle与 React/Vue 或者 iOS 相比,Android 的生命周期都比较复杂,如果要监听生命周期,一般情况下只能覆写 Activity / Fragment 的回调方法(onCreate、onResume、onPause、onDestroy 等),样板代码少不了,可维护性也变差。如果要对生命周期进行简化,可以抽象成一个图,点表示状态,线表示事件:Lifecycle 负责处理这些点(states)和线(events),Activity / Fragment 是 LifecycleOwner,监听者则是 LifecycleObserver,一个非常清晰的观察者模式。class MyObserver : LifecycleObserver {

@OnLifecycleEvent(Lifecycle.Event.ON_RESUME)
fun connectListener() {
}

@OnLifecycleEvent(Lifecycle.Event.ON_PAUSE)
fun disconnectListener() {
}

}
复制代码如果我们的组件需要强绑定声明周期,那么只需要借助 Lifecycle 去监听生命周期的状态和事件即可,再也不用覆写各种回调方法了。下面将要讲到的 LiveData 和 ViewModel 都是 Lifecycle-Aware Components,它们都用到了 Lifecycle。Android 生命周期管理不当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存泄露,举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场景:一个异步任务(比如网络请求)持有了 UI 元素的引用,只要任务没有执行完,所有与这个 UI 元素有强引用关系的元素都没法被 GC,如果这样的场景多发生几次,很可能会引起 OOM。为了异步对象引用的问题,最早我们使用 AsyncTask,任务执行在 worker thread,执行结果在主线程上发起回调。AsyncTask 的致命缺点是不支持流式数据(stream),而且回调嵌套太深(callback hell),与软件质量衡量指标之一的 maintainable 背道而驰,不好用自然就会慢慢被淘汰。后来我们开始使用 RxJava,响应式编程,声明式写法,再借助 retrolambda 这种 backport,即使当年 Android 只支持到 JDK7,我们依然可以利用各种 operator 写出非常简洁的代码,“filter map 我闭~着眼”。RxJava 不但完美解决了线程调度的问题,还为我们提供了 OO 之外的抽象——作用在流上的 lambda,基于函数的抽象。但是,即便完美如斯,生命周期的问题依然无法回避,因为 Java 天生的局限性,一个 lambda 无论伪造地再像高阶函数,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匿名内部类,这个匿名内部类依然持有对 outer class 实例的引用。于是我们必须通过 CompositeDisposable 来管理订阅关系,发起异步操作时记录订阅,离开页面时取消订阅,仍然需要覆写 onDestory 或者 onPause 。如果我们以 Repository 层为界把架构蓝图分为上下两部分的话,上面的部分是数据展示,下面的部分是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部分因为要请求 Remote 数据,必然会依赖到线程调度,而数据展示必然运行在 UI 线程,与生命周期强相关,这个时候就需要 LiveData 登场了。LiveDataLiveData 也是一个观察者模型,但是它是一个与 Lifecycle 绑定了的 Subject,也就是说,只有当 UI 组件处于 ACTIVE 状态时,它的 Observer 才能收到消息,否则会自动切断订阅关系,不用再像 RxJava 那样通过 CompositeDisposable 来手动处理。LiveData 的数据类似 EventBus 的 sticky event,不会被消费掉,只要有数据,它的 observer 就会收到通知。如果我们要把 LiveData 用作事件总线,还需要做一些定制,Github 上搜 SingleLiveEvent 可以找到源码实现。我们没法直接修改 LiveData 的 value,因为它是不可变的(immutable),可变(mutable)版本是 MutableLiveData,通过调用 setValue(主线程)或 postValue(非主线程)可以修改它的 value。如果我们对外暴露一个 LiveData,但是不希望外部可以改变它的值,可以用如下技巧实现:private val _waveCode = MutableLiveData()
val waveCode: LiveData = _waveCode
复制代码内部用 MutableLiveData ,可以修改值,对外暴露成 LiveData 类型,只能获取值,不能修改值。LiveData 有一个实现了中介者模式的子类 —— MediatorLiveData,它可以把多个 LiveData 整合成一个,只要任何一个 LiveData 有数据变化,它的观察者就会收到消息: val liveData1 = …
val liveData2 = …

val liveDataMerger = MediatorLiveData<>();
liveDataMerger.addSource(liveData1) { value -> liveDataMerger.setValue(value))
liveDataMerger.addSource(liveData2) { value -> liveDataMerger.setValue(value))
复制代码综上,我们汇总一下 LiveData 的使用场景:LiveData - immutable 版本MutableLiveData - mutable 版本MediatorLiveData - 可汇总多个数据源SingleLiveEvent - 事件总线LiveData 只存储最新的数据,虽然用法类似 RxJava2 的 Flowable,但是它不支持背压(backpressure),所以不是一个流(stream),利用 LiveDataReactiveStreams 我们可以实现 Flowable 和 LiveData 的互换。如果把异步获取到的数据封装成 Flowable,通过 toLiveData 方法转换成 LiveData,既利用了 RxJava 的线程模型,还消除了 Flowable 与 UI Controller 生命周期的耦合关系,借助 Data Binding 再把 LiveData 绑定到 xml UI 元素上,数据驱动 UI,妥妥的响应式。于是一幅如下模样的数据流向图就被勾勒了出来:图中右上角的 Local Data 是 AAC 提供的另一个强大武器 —— ORM 框架 Room。Room数据库作为数据持久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设备处于离线状态时,数据库可用于缓存数据;当多个 App 需要共享数据时,数据库可以作为数据源,但是基于原生 API 徒手写 CRUD 实在是痛苦,虽然 Github 上出现了不少 ORM 框架,但是它们的易用性也不敢让人恭维,直到 Room 出来之后,Android 程序员终于可以像 mybatis 那样轻松地操纵数据库了。Room 是 SQLite 之上的应用抽象层,而 SQLite 是一个位于 Android Framework 层的内存型数据库。虽然 Realm 也是一个优秀的数据库,但是它并没有内置于 Android 系统,所会增大 apk 的体积,使用 Room 则没有这方面烦恼。Room 的结构抽象得非常简单,数据对象(表名 + 字段)用 @Entity 注解来定义,数据访问用 @Dao 来注解,db 本身则用 @Database 来定义,如果要支持复杂类型,可以定义 @TypeConverters,然后在编译阶段,apt 会根据这些注解生成代码。Room 与 App 其他部分的交互如下图所示:Entity 是一个数据实体,表示一条记录,它的用法如下:@Entity(tableName = “actors”)
data class Actor(
@PrimaryKey @ColumnInfo(name = “id”)
val actorId: String,
val name: String,
val birthday: Date?,
val pictureUrl: String
)
复制代码Actor 是一个用 @Entity 注解的 data class,它会生成一个名字是 actors 的表,注意到有一个字段是 @Date? ,但是 SQLite 本身不支持这种复杂类型(complex type),所以我们还需要写一个可以转换成基础类型的转换器:class Converters {
@TypeConverter
fun timestampToDate(value: Long?) = value?.let { Date(it) }

@TypeConverter
fun dateToTimestamp(date: Date?) = date?.time

}
复制代码转换器通过 @TypeConverters 可作用于 class、field、method、parameter,分别代表不同的作用域。比如作用在 @Database 类的上,那么它的作用域就是 db 中出现的所有 @Dao 和 @Entity。@Database(entities = [Actor::class], version = 1, exportSchema = false)
@TypeConverters(Converters::class)
abstract class AppDatabase : RoomDatabase() {
abstract fun actorDao(): ActorDao
}
复制代码代码出现的 ActorDao 定义了 CRUD 操作。用 @Dao 来注解,它既可以是一个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用法如下:@Dao
interface ActorDao {
@Query(“SELECT * FROM actors WHERE id = :actorId”)
fun getActor(actorId: String): LiveData

@Insert(onConflict = OnConflictStrategy.REPLACE)
fun insertAll(actors: List)

}
复制代码@Query 中的 SQL 语句可以直接引用方法参数,而且它的返回值可以是 LiveData 类型,也支持 Flowable 类型,也就是说,Room 原生支持响应式,这是对数据驱动最有利的支持,也是 Room 区别于其他 ORM 框架的显著特征。至此,我们可以确定,无论数据来自 Remote 还是来自本地 DB,架构蓝图中的 Repository 对 ViewModel 提供的数据可以永远是 LiveData 类型,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ViewModel 的妙用。ViewModelViewModel 是一个多面手,因为它的生命周期比较长,可以跨越因为配置变动(configuration changed,比如屏幕翻转)引起的 Activity 重建,因此 ViewModel 不能持有对 Activity / Fragment 的引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 架构组件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