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怀着好玩的心态,做了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实验
是什么呢?其实只是测试人们对现实与预期出现不匹配时的反应
做这个测试的目的是想知道预期差给人造成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做的这个测试样本比较少,但是这玩意早就有心理学专家做过实验,结论早就有了,所以今天咱们并不是要说这个测试结果,而是要说的是这件事情背后的内容
今天某app上线了一个新的知识付费专栏,为了推广他们的知识付费产品,设置了很高的返现机制,我出于好玩就做了一个实验
在A群,我把我的推广海报贴出去后,并附带了一句「返现分成55开,每人12元」
在B群,贴出推广海报后说了一句「返现分成55开,为了不破坏潜规则,私聊有惊喜」
在C群,直接撂下一句「返现多少我全给」
后来,A群和B群以及C群,都有人加我好友,私聊我返现的事情
有趣的事情来了
他们在付款后,我对A群的人返现多加了3元,再说了句小惊喜,他们领了红包后,全部都对我表示了感谢,我能从对方的字里行间总看出对方是真的高兴并且是真心的表示对我感谢
而B群的人,他们以为我说的打破潜规则是全部返现给他们,付款前我跟他们说「你要是让我全部给你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我也不靠这个发家致富,你要是觉得18元不够,我就全部给你」
结果他们付款后,没有一个人跟我说18元不够,你全给我吧。所以,他们购买后我就只给他们发了18元的返现,最后对方不仅没有表示感谢,甚至一句话都不愿与我多说,看来是嘴上说着不要,心里还是很想的嘛~
最后是C群的人,从C群来的人表现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就像是一场交易,说的一声感谢也没有任何感情,甚至有的人连感谢也没有一句。
可我也没赚钱啊!!!
其实这件事情虽然是小事情,每个人也只是几块钱的小事情,但是反应的内容可就多了去了
且听闹闹我给你细细道来
先说一点大家都能看到的现象,后面再说一点我的观点。慢慢看,不着急
我做的这个小测试,每个人的红包,都只是差了几块钱,最低的15,最高的24,最大的差距也就是9块钱。
9块钱能做什么?除了吃一顿早餐,好像什么都干不了,买盒水果都差点,但为什么人们的态度就能相差这么大?因为金钱是最能反应人性的物品之一
比如A群来的人,原本预期收入12元,而我给他15元,这是超预期的事情,这三块钱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因为超出他的预期,所以他们觉得很开心~
而B群来的,他们的预期收入是24元,而我只给了18元,在他们不知道A群的情况下,他们普遍觉得自己有有种亏损的感觉,甚至有的人觉得我是在赚他的钱
其实我赚的钱只是平台的钱,并没有从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手上赚钱,给他们带来的只有优惠,只是优惠的力度达不到他们的预期值,所以他们表现的不开心
而C群的人,我做的是符合他们的预期,所以大多数人觉得我是应该的,这就导致了他们表现的更像是在做一种交易
在公司做事的时候也是一样,作为一个developer,每次接到项目都会有一个预期多少天完成的指标,在敏捷开发的模式下,开发人员也会参与开发时长的评估,很多人为了博得领导一时的开心,都会略微缩短一下所需时间
领导当时听了倒是高兴了,但是你真正开发时遇到了难题,导致了拖延,最后导致项目上线时间delay,那领导还会有好脸色给你看?
像我刚毕业的时候,每次做时间评估的时候,都会略微缩短2~3天,开始的时候我领导听了都觉得小伙子挺不错啊,这么能干
结果好几次为了赶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月23个工作日加班28天……甚至好些时候加班也完不成,被我领导嫌弃的不行……一直到现在,每次跟他出来聊天打屁的时候,都被他当作笑话
所以做任何事情的评估的时候,尽可能的把时间或者空间给扩大一点,给自己多留一点余地,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别人不是很高兴,但是在收尾的时候,你的超预期表现,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
再说回上面的例子,在A,B两个群发的海报,每个来找我的人,我都赚钱了,只是A群的人愿意让我赚钱,而B群的人不太乐意我赚钱罢了
而我赚钱的途径是什么呢?其实就只是早了他们一步购买了这个知识付费的产品,所谓早就是优势
当你比别人早了一步,那么你在别人面前,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在人家得到信息的这段时间,与你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也就是信息差
利用信息差赚钱,永远都不过时,远到原始社会,如果你能从别的部落带回来比自己部落更高级的武器,那么你就能得到最高级的待遇。近到现在,你的知识比别人更丰富,那么你就能得到更高的收入
信息差无时不在,咱们触手可及的就是咱们自己,作为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从业者,因为我们能写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Code,所以我们就能利用这项技能赚取收入
而你的经验比别人丰富,知识储备比别人更多,得到的收入虽然不能说成正比,但也是越来越高的
就像咱们身边的各种店铺,他们凭什么能开店并且赚钱?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懂背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利润,从而从各个节点中节约成本,赚取利润
咱们为什么就是只能做码农,而不能像咱们老板那样开个大公司?除了你没钱开公司外,更重要的是你没有他的资源,咱们也不清楚业务背后的各个节点的利润,以及如何找到对应的客户
这些都是信息差产生的利润,当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当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你自然而然就能利用这些信息差去获取利润
像十年前,随便一个idea,随便做个软件出来就能实现财务自由,这就是信息差
所以,咱们作为技术人员,也不要仅仅只考虑技术,技术只有应用到商业上,才能产生价值,业务背后的商业逻辑,才是一个公司能赚到钱的原因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一点没有,面对B群,其实我是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默认退给他们18元的返现,另一个选择就是把所有返现都退给他们,要求就是你得跟我说,你不要18元,要24元
联系我的人,没有一个人跟我说他要24元,要么就是跟我说「随便你」,要么就是跟我说「都可以」
既然你不说,那我就假装不知道你想要更多,我虽然从某些人的字里行间里能看出想要更多,但是你不说,我就是不给你~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澄清一点,在我把知识付费的钱给收回来后,所有人我都是全额给他们了,毕竟大家是为了能更好的学习
所以,你想要什么你得说啊,你不说,别人永远都不知道,或者像我这样,明明能看出你的暗示,但就是假装不知道。
像我一同学的老板,你不提加薪,他就一直不给你加薪,你想要你的矜持,那他就毫不客气的压榨你
这一点其实我是不想说的,怕你们误会我,说做为我的微信好友,我应该要付费,然后一个个的私聊我问我要钱
但是想想,还是跟你们分享一下,不然上面那点信息,完全不能满足你们这群饥渴的狼群
你们去商场买东西也好,去水果店买个水果也好,甚至寄个快递,人家都想要让你加个微信或者关注个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还好理解,无非就是增加粉丝量嘛,而且你作为消费者粉丝,有着实打实的消费能力,这样的公众号,粉丝价值可不低,粉丝价值高了,公众号自然也值钱了
但是是加微信又是闹咋样呢?难道你还卖微信不成?
对于我们这种正常用户来说,卖微信是不可能的……卖了后还得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就不一样了,微信就是一件盈利工具
但卖微信只是猜对了一半,还有一点其实是为了流量,为了更好的推广。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地铁上,有着漂亮小姐姐或者小哥哥,又或者大叔,手里拿着手机,上面展示着二维码,跟你说在创业或者什么七里八里的,问你能不能加个微信
你们可能不知道,当你微信好友有5000,接一个朋友圈广告,发一个广告,收入低则一两千,要是你的微信好友都来自同一个行业,并且质量足够的高,付费能力以及付费意愿足够的强,广告价格高到你想都不敢想。
你以为你屏蔽了朋友圈就完事了?人家还拉你进群,一个500人群,要是群活跃,人家卖出去就好几万
像卖水果的加你微信的那种,更是一种商业模式,通过朋友圈,让你时不时的想吃点水果,促进你消费的欲望,然后想吃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通过这种商业模式,买水果一个月收入好几万的也是很常见的
关于微信好友与微信朋友圈这事情,早就形成一个产业了,太多的人想从中盈利,这一点点篇幅要细说肯定说不完,但是大致思路就是这样,若你们想要听的更细致,可以私聊我,因为我这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
当然了,我做知识付费返现这件事情,在做的时候完全没想过通过这样的返现来增加自己的微信好友数量,然后去接广告赚钱,毕竟在我看来,朋友圈代表的是我自己的个人形象
只是给他们带来一点优惠而已,毕竟给平台赚去了,不如给自己多一点优惠,让知识付费的性价比更高
朋友圈发广告损失的是人设,个人信用最容易损失,我顶多也就发发我自己写的文章或者自己的观点,给你们带来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我写文与你们分享,也是想树立我自己的个人品牌,喜欢我文字的人越多,那我自然也更有动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