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长征烽火“微解说”
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习主席在今年9月23日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时强调,“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依据中宣部和中央党史研究室有关资料,参阅军报出版社长征丛书、央广军事《解码长征·八十问》系列节目等内容,对做好长征微宣传作了精心策划。一是内容的安排上,围绕长征纪念大会、长征重要会议、长征重要战役、长征六大会师、红军为啥长征等主题编辑文本;二是图表的设计上,精心设计系列微产品LOGO“烽火长征”,并建立了长征微宣传图片库、乐曲库;三是力量的使用上,考虑到制作推出微场景要求较高、数量较多、时间较紧,组建了一支长征微宣传“远程战队”;四是推出的时机上,通过超前谋划、预先启动,确保了在纪念大会召开前后的最佳时机,密集推出系列微宣传产品。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这一天也因此成为长征胜利纪念日。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我们近期密集策划制作推出《25000里那么远,当年红军为啥长征》《好震撼!长征路上这11场战役》《震撼世界的大集结:细数长征途中6次大会师》等“烽火长征”系列长图表以及《H5|长征永远在路上》,部部备受网友关注。其中,《好震撼!长征路上这11场战役》是我首次在【一点资讯】的“一点号”发表的微宣作品,欢迎童鞋们关注哦。更多精彩微宣,且听下回解说!
【链接】一点号:【一点资讯】好震撼!长征路上这11场战役
http://www.yidianzixun.com/n/0EiTj0gq?utk=2bb6sro0&appid=yidian&ver=4.3.0.7&f=ios&s=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016-10-22】血染湘江“去何处”
“解码长征·八十问”,今天听了军事科学院马卫防主讲的第14问:湘江战役有什么积极意义?
长征史上著名的湘江战役,发生于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作战区域位于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县的湘江两岸地区。此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为惨烈的一仗,红军与优势之敌历经苦战,最终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的企图。这一战,让红军损失惨重,但也从中看清了正确的路线方向。
当时,为迅速渡过湘江,中央红军主力昼夜兼程向湘江急进。在战役发起前,中央军委纵队距离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此时,如果轻装急行,完全可以迅速渡过湘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式的战略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致使中央军委纵队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足足用了4天时间,才走到湘江岸边。
11月28日凌晨,国民党军从兴安、全州两处南北对进,向红军先头部队发起猛攻,企图封闭渡口。11月30日,坚守界首以南高地的红10团,一天之内牺牲了两任团长;向江边运动的部队,在敌机猛烈轰炸下成片倒下。12月1日是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追至江边的敌军向江中猛烈扫射,红军官兵的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
湘江战役的严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包括一些曾经支持过“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人,都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危害。正如刘伯承同志在回忆中指出:“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红军长征初期的接连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严重损失,成为“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彻底破产的重要标志,它为之后为召开遵义会议,并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干部思想基础和舆论准备。
血染湘江之后,长征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2016-10-22】巧渡金沙“分几步”
“解码长征·八十问”,今天还听了军事科学院贺斌主讲的第28问:红军巧渡金沙江“巧”在何处?
大象装冰箱要分三步,巧渡金沙江也分三步。过金沙江前红军的处境仍然很危险,也没能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困境面前,红军没有和敌人蛮打硬拼,而是充满自信地处处调动、牵制敌军,通过努力寻找到有利战机,灵活地制定战术安排,最终顺利渡过金沙江,成为红军历史上的经典战例。和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样,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后的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迅速重整队伍,兵锋直指贵阳。此举却是佯攻,目的是迫使在贵阳城内督战的蒋介石调出滇军,为红军进军西南创造有利条件。
接着,红军挥师西进,由黔西进入云南,红军的先头部队甚至距离昆明城不足15公里,可谓“兵临城下”。此举亦是佯攻,目的是让坐镇昆明的“云南王”龙云调动境内兵力护驾,当然也包括金沙江的守兵。
再接着,当佯攻昆明的战斗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的时候,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已经悄悄地迅速北进,直奔金沙江了。因为渡过金沙江北进川西,才是毛泽东和中央红军的最终计划。
193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为此毛泽东提议,红军兵分三路,飞奔最近的三个渡口--龙街、皎平和洪门,务必抢在追兵来到之前拿下渡口,缴获船只,确保渡江。
渡口江宽浪急,无法架设浮桥,过江只能用船摆渡。当时,中央红军在皎平渡共找到6只木船。其中大的可渡30人,小者只能渡11人。当地船工为了帮助红军尽快渡江,打破了“夜不渡皎平”的旧俗,分成两班,人歇船不歇,夜以继日地来回摆渡,为红军渡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6艘小船在7天之内,载运了2万多部队以及无数的物资。
兵法之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巧渡金沙江,让中央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实现了遵义会议关于渡江北上的战略决定,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2016-10-22】蹈死无憾“挺傲骨”
“解码长征·八十问”,今天又听了军事科学院张社卿主讲的第37问:湘江战役中英勇悲壮的红34师。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开始后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而湘江战役中为红军突围断后的红34师,作战英勇,牺牲巨大,从师长到士兵几乎全部战死。红34师虽然整建制阵亡,却因为为理想和信仰赴汤蹈火亦无憾,而成为名留青史的永远的红34师——绝命后卫师。
红34师是1933年春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而成的一支部队。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参谋长王光道,下辖第100、101、102三个团,每团约1700人,全师共5000余人。
1934年12月1日,红军主力已渡过湘江,担任后卫的红34师奉命接替红6师第18团防务。届时,湘江两岸遂被湘军、桂军控制,红34师的退路被完全切断。敌人对这支孤军发起了猛攻,红34师伤亡大半,并很快陷入了弹尽粮绝、四面受敌的绝境。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第100团政委侯中辉、第102团团长吕宫印相继牺牲。
红34师开始了突围。但面对湘军刘建绪部、中央军周浑元部和地方民团,突围没有成功,兵力仅剩500人。陈树湘决定和王光道率师部、第101团和第102团余部300多人为先锋从灌江突围,第100团团长韩伟带100多人断后。
12月11日,陈树湘在抢渡牯子江时遭当地民团伏击,腹部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最后被抓获。敌人抬着陈树湘准备去邀功请赏,半路上,陈树湘乘敌不备,撕开绷带,扯断肠子,壮烈牺牲。红34师最后仅剩下100多人,在师参谋长王光道和第101团团长严凤才的率领下,在山区开展游击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
负责掩护的第100团在打退敌人的多次冲锋后,韩伟下令分散突围,自己和5个同志负责掩护。最后子弹打光了,韩伟等人从山上滚了下去。幸运的是,由于树木草丛的阻挡,韩伟大难不死。1992年4月8日,韩伟在北京病逝,亲属们遵照遗嘱,将他的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与红34师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一起。
【2016-10-22】长征四老“同甘苦”
“解码长征·八十问”,今天又双叒叕听了军事科学院丁国瑞主讲的第38问:长征中的四老。
1934年10月,他们跟随中央红军踏上漫漫征程。在长征途中,他们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不怕艰苦,给青年同志以极大鼓舞。他们与其他红军战士一样,在敌人重重追迫下,在饥饿疾病袭击下,意志坚定,豪无畏惧,走过万水千山,走过雪山草地,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他们从不倚老卖老,却被誉为“长征四老”。
四老中年龄最大的徐老。徐特立,187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徐特立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徐老常常利用战士们行走的时候,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文字,在行军途中给战士们带去学习的乐趣和战争以外的东西。
晚清最后一科秀才谢老。谢觉哉,1884年出生,湖南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身为中央政府秘书长的谢老虽已年近半百,但他万难不屈,坚持到底。当全国胜利之后,许多青年请谢老讲讲长征的艰苦生活时,谢老说:“当时,看样子是苦,但心里充满希望,坚持走出草地,就是最大的快乐。”
夜行军中的老英雄林老。林伯渠,1886年出生,湖南临澧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20年加入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长征,担任中央红军总供给部长,担负着筹粮筹款的重任。他在长征中的形象,随着一幅《夜行军中的老英雄》而深入人心:一位年逾五十的老同志脸上戴眼镜、左手提马灯、右手拄手杖,老当益壮。他,是我的前辈。我,是他的传人。能与林老同姓同行,我倍感荣幸。
中共一大会议代表董老。董必武,1886年出生,湖北红安人。1920年参与筹建武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1934年,时任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的董必武跟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任党支部书记,管着100多位政治家、军事家、音乐家、戏剧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