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RAID方式6/7/30/50/53/1.5实现原理及图解

导读:所谓非主流更多是区别于我们常见的Raid方式,介绍RAID 6, RAID 7,RAID 30,RAID 50,RAID 53,RAID 1.5的特点,Raid原理及应用。
非主流RAID技术盘点
1.主流常用RAID方式
2.非主流RAID方式; 2.1 RAID 6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2.2 RAID 7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2.3 RAID 30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2.4 RAID 50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2.5 RAID 1.5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2.6 RAID 53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1.非主流Raid;

所谓非主流更多是区别于我们常见的Raid方式,其实这几种Raid方式有的也是很常用的。有点标题党的感觉...,勿怪勿怪,专心学习吧...


2.1 RAID 6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非主流RAID方式6/7/30/50/53/1.5实现原理及图解_第1张图片

RAID 6:两种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磁盘结构。请注意:

p0代表第0带区的奇偶校验值,

而pA代表数据块A的奇偶校验值。

RAID 6是对RAID 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当然了,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我想除了军队没有人用得起这种东西。

常见的RAID 6组建类型 RAID 6(6D + 2P)

RAID 6(6D + 2P)原理

 

和RAID 5相似,RAID 6(6D + 2P)根据条带化的数据生成校验信息,条带化数据和校验数据一起分散存储到RAID组的各个磁盘上。在图1中,D0,D1,D2,D3,D4和D5是条带化的数据,P代表校验数据,Q是第二份校验数据。

 

RAID 6(6D + 2P)根据条带化的数据生成校验信息,条带化数据和校验数据一起分散存储到RAID组的各个磁盘上

 

RAID 6校验数据生成公式(P和Q):

 

P的生成用了异或

 

P = D0 XOR D1 XOR D2 XOR D3 XOR D4 XOR D5

 

Q的生成用了系数和异或

 

Q = A0*D0 XOR A1*D1 XOR A2*D2 XOR A3*D3 XOR A4*D4 XOR A5*D5

 

D0~D5:条带化数据

 

A0~A5:系数

 

XOR:异或

 

*:乘

 

在RAID 6中,当有1块磁盘出故障的时候,利用公式1恢复数据,这个过程是和RAID 5一样的。而当有2块磁盘同时出故障的时候,就需要同时用公式1和公式2来恢复数据了。

 

各系数A0~A5是线性无关的系数,在D0,D1,D2,D3,D4,D5,P,Q中有两个未知数的情况下,也可以联列求解两个方程得出两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在一个RAID组中有两块磁盘同时坏的情况下,也可以恢复数据。 上面描述的是校验数据生成的算法。其实RAID 6的核心就是有两份检验数据,以保证两块磁盘同时出故障的时候,也能保障数据的安全。

 

一个RAID-6的阵列中可以最多有16个硬盘。

 

假设一共6块硬盘,使用4块创建逻辑盘,raid6,4个硬盘在使用时都被先条带化,然后分别存储数据和校验位。

 

如果一块硬盘出现物理故障,RAID的会处于降级状态,但是仍然有容错功能;

 

如果第二块硬盘出现故障,逻辑盘中还剩下的两块硬盘就不再有容错功能。

 

如果阵列中有hotspare硬盘,出故障的硬盘上的数据会转移到hotspare硬盘上,

 

自动进行重建,数据的条带化存储方式和原来的两块硬盘相同。


2.2 RAID 7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RAID7: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

  RAID7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提高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因为加入高速缓冲存储器,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由于采用并行结构,因此数据访问效率大大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它引入了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有利有弊,因为一旦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当然了,这么快的东西,价格也非常昂贵。


2.3 RAID 30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RAID 50:被称为分布奇偶位阵列条带

  RAID 30也被称为专用奇偶位阵列条带。它具有RAID 0和RAID 3的特性,由两组RAID 3的磁盘(每组3个磁盘)组成阵列,使用专用奇偶位,而这两种磁盘再组成一个RAID 0的阵列,实现跨磁盘抽取数据。RAID 30提供容错能力,并支持更大的卷尺寸。象RAID 10一样,RAID 30也提供高可靠性,因为即使有两个物理磁盘驱动器失效(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仍然可用。   RAID 30最小要求有6个驱动器,它最适合非交互的应用程序,如视频流、图形和图象处理等。这些应用程序顺序处理大型文件,而且要求高可用性和高速度。


2.4 RAID 50 的特点、原理与应用;

RAID 50:被称为分布奇偶位阵列条带

  同RAID 30相仿的,它具有RAID 5和RAID 0的共同特性。它由两组RAID 5磁盘组成(每组最少3个),每一组都使用了分布式奇偶位,而两组硬盘再组建成RAID 0,实验跨磁盘抽取数据。RAID 50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优秀的整体性能,并支持更大的卷尺寸。即使两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也可以顺利恢复过来。   RAID 50最少需要6个驱动器,它最适合需要高可靠性存储、高读取速度、高数据传输性能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事务处理和有许多用户存取小文件的办公应用程序。


2.5 RAID 1.5 特点、原理与应用;

RAID 1.5:一种新生的磁盘结构

非主流RAID方式6/7/30/50/53/1.5实现原理及图解_第2张图片

  RAID 1.5 是一个新生的磁盘阵列方式,它具有RAID 0+1的特性,而不同的是,它的实现只需要2个硬盘。从表面上来看,组建RAID 1.5后的磁盘,两个都具有相同的数据。当然,RAID 1.5也是一种不能完全利用磁盘空间的磁盘阵列模式,因此,两个80GB的硬盘在组建RAID 1.5后,和RAID 1是一样的,即只有80GB的实际使用空间,另外80GB是它的备份数据。如果把两个硬盘分开,分别把他们运行在原系统,也是畅通无阻的。但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如果两个硬盘在分开运行后,其数据的轻微改变都会引起再次重组后的磁盘阵列,没法实现完全的数据恢复,而是以数据较少的磁盘为准。

  既然RAID 1.5和RAID 1具有非常相似的效果,那么它是怎么实验RAID 0的条带式读写操作的呢?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确实的材料证明下面的假想:就是磁盘阵列控制芯片具有高级的控制功能,可以让两个磁盘同时以条带的方式记录相同的数据,但需要读取的时候,控制器却可以分辨出需要读取的程序条带,然后分别从不同的硬盘中读取不同的条带,以达到提高性能的RAID 0效果。


2.6 RAID 53 特点、原理与应用;

RAID 53 称为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

  RAID 53 结构的实施同Level 0数据条阵列,其中,每一段都是一个RAID 3阵列。它的冗余与容错能力同RAID 3。这对需要具有高数据传输率的RAID 3配置的系统有益,但是它价格昂贵、效率偏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布式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