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的极限:艾萨克·阿西莫夫

科幻小说的极限:艾萨克·阿西莫夫_第1张图片
Isaac Asimov

第一次接触到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是《银河帝国:基地》,略令人无语的封面上印着四个大头怪——阿凡达、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本·拉登和绝地武士。遭遇书荒,想着随便买来一本看看,说实在的,“银河帝国”第一本著作《银河帝国:基地》第一遍我并没有看懂,甚至连人名都搞混,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后来我成为阿西莫夫的忠实读者。

1920年,阿西莫夫出生在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约250英里一个叫彼得罗维奇的村庄。1923年,在阿西莫夫母亲的哥哥的帮助下,阿西莫夫一家人移民美国纽约,在布鲁克林开起一家糖果店。阿西莫夫从小就有着异于常人的超高智商,属于“天赋极高”行列。他11岁开始写作,1935年从高中毕业,在多番努力后,年仅15岁的阿西莫夫终于进入了心中梦想的哥伦比亚大学,并在194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

阿西莫夫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一名科幻迷。1939年,在经过9次退稿后,阿西莫夫终于在《惊奇故事》上正式发表第一个科幻故事《逐出灶神星》。

阿西莫夫著作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几乎覆盖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他被称为科幻历史三巨头和科幻小说三巨头,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对许多人来说,阿西莫夫这个名字就是科幻小说的代名词。

科幻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包含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关于终极宿命和人类个体价值及整体价值的深刻探讨,这两点在阿西莫夫的科幻作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阿西莫夫在其引以为傲的“银河帝国”系列中,以其宏大浩瀚的宇宙历史观,构建了一个横跨银河系的银河帝国,然而,这个存在了一万两千年的无比强大的帝国,却被一个年轻的数学家哈里·谢顿运用心理史学预言即将灭亡,他声称帝国崩溃后银河系将进入三万年的黑暗期,但假若按照他的方法建立第二帝国的火种——基地,将可以使黑暗期缩短至一千年,于是风雨飘摇之中,各方势力群起而争,拉开了一个伟大且传奇的时代的序幕。“银河帝国”系列多达十五本,依照故事主体的不同,被分为基地七部曲、机器人五部曲和帝国三部曲。

科幻小说的极限:艾萨克·阿西莫夫_第2张图片
银河帝国行政区

在基地系列里,一个外部力量衰弱、内部力量依旧强大的帝国,被包围于众多割据外围的小王国中。书中不乏弱小势力凭借超人的智慧和令人赞叹的博弈手法赢得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的案例,同时也刻画了在绝境下小人物坚持到底对抗邪恶势力的高大精神形象。对于基地内部的争斗也是极尽笔墨,即便是身为哈里·谢顿保存下来的第二银河帝国火种——基地,阿西莫夫也没有想当然地赋予其永远团结、同仇敌忾的完美形象,他们也会对神秘的、确保基地成长为第二银河帝国的第二基地产生恐惧和忌惮的心理。实际上,科幻史家和评论家普遍认为阿西莫夫写的虽然是银河帝国,但是暗示的却是地球,帝国的演变史其实也是人类文明的演变史,作品反映出人们对科学又敬又怕的情感,以及工业文明社会下各种各样的矛盾,在高科技文明下,是复杂高深的社会心理思考。

阿西莫夫伟大的贡献还在于建立了机器人四大定律,而这对后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机器人第零定律:在人类整体利益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存在有其它三定律;机器人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机器人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机器人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要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对后三大定律熟练于心的运用,阿西莫夫在机器人五部曲中叙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至极、逻辑推理极强的故事。阿西莫夫思考人类与机器人共存的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的伦理道德还有信任危机。在书中,极度拟人化以至于令人无法分辨的机器人会引起人类世界的恐慌和动乱,人们害怕、讨厌、憎恨机器人,但是阿西莫夫对于人类和机器人共存是持积极态度的,这充分展现在地球人贝莱与机器人机·丹尼尔伟大而富有传奇性的友谊上,更直观的体现,可以参照改编自五部曲之一、同名科幻电影《我,机器人》。

帝国三部曲本身没有太大的联系,因为阿西莫夫一开始并没有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的想法。然而,无论如何,三大部曲的联合,造就了被誉为“科幻圣经”、时间尺度长达两万年的“银河帝国”系列,后者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无论是在文学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乃至于当今世界战略格局,“银河帝国”都产生了深远而辽阔的影响。

科幻小说的极限:艾萨克·阿西莫夫_第3张图片
星舰与太阳

阿西莫夫的科幻作品具有文学性与逻辑性的高度统一,机器人五部曲中科幻与推理的结合诞生出“科幻探案小说”,演绎出的一系列结局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推理故事。又如《机器人短篇全集》,同样是运用了“机器人三大定律”逻辑上这样或那样的解释写出一个又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阿西莫夫不仅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吸引读者,他以科幻小说为载体,包含进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诸多观念,在普及科学的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只有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各领域的发展。

阿西莫夫反对泛滥的、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他自认为是科幻小说中“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的作品基于真正的科学,交织艺术、文学,做出可靠的想象,由此引领人们走进科学广阔的天地,向着未来探索扩展延伸,例如关于时间旅行的《永恒的终结》和关于平行宇宙的《神们自己》。

阅读阿西莫夫的作品,就像喝着咖啡听别人讲故事一般,又如看一部电影,只不过这部电影是在脑海中被放映出来,这得益于阿西莫夫平实甚至口语化的写作风格。阿西莫夫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有意识地运用一种非常平实的写作风格,甚至口语式的风格,这样写起来很快,而且很少出差错。如果谁认为简明扼要、不装腔作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建议他来试试看。”因此,在晚上打着台灯阅读阿西莫夫的书简直是一种精神与感官上的双重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阿西莫夫是犹太人,曾遭受过种族主义的迫害,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作品中机器人大部分是弱势的、被压迫的群体,换言之,小说里机器人也是现实生活的映射,他总是赋予人物极强的正义感,还有博爱、自由、理性等诸多正面特性。

作为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和有史以来中译本最多的外国作家,阿西莫夫泉涌般的著作与他几乎永不停歇的写作分离不开,对写作的无比热爱,阿西莫夫甚至将它比作自己的天堂,他曾这样写道:“我感到天堂就是写作,我在天堂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一直很清楚这一点。”阿西莫夫可以连续工作十二个小时而不觉得疲惫,他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写作,并且不需要打草稿,因为对他来说,即便是在没有写作的时间里,他的脑子也一直在为写作而运转,一旦坐到打字机前,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脑海中的思考打印出来。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阿西莫夫对灵感的思考,他认为产生灵感的方法之一是——回头看,思考过去伟大的点子与那些灵光是如何产生的。在看他来,灵感的产生是基于“在某些领域有着深厚功底和把看似风马不及的两样东西联系起来的能力”,同时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间断工作,让思维一遍又一遍梳理信息,甚至让当事人自己都未意识到,但是困难在于在所有事实之上提出新的想法——交叉连接和创新思维,回归阿西莫夫自身,“银河帝国”系列的灵感正是来源于《罗马帝国衰亡史》。阿西莫夫对自己的作品极富信心和热爱,因为他认为一个多产作家应该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他可以拿起自己写的书,并且立即沉浸到当中去。

阿西莫夫一生著作超过五百册,写过约九千封信函和明信片,著作超身,除哲学类外,他的作品类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毫无疑问,阿西莫夫一生获誉获奖无数,包括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的名字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牛津英语词典》认为“正子学”、“心理史学”和“机器人学”首创于他作品中,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扩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阿西莫夫逝世后,传记记者米歇尔·怀特曾这样说道:“阿西莫夫生前为世人留下了双份礼物:首先,他留下了一批精彩纷呈的小说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这将使世代的读者大饱眼福;其次,他的非小说类作品令读者心中充满了敬畏,惊叹宇宙的不可思议。纵观阿西莫夫的一生,他并未找到治愈癌症的新方,也不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更没有车轮底下勇救儿童的壮举,但他是一流的知识传播者,一个带领其他人进入宏伟壮观、给人以启迪的人类知识迷宫的人,为此人们将永远铭记他。”

确实,在合上《永恒的终结》的书页后,才深深地发觉:阿西莫夫之后,再无阿西莫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幻小说的极限:艾萨克·阿西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