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备份和恢复

dump命令的基本命令格式:

选项说明:

-level:备份级别。(一共十个备份级别,具体格式为“-0”~“-9”:“-”和具体的级别数字之间没有空格。其中0就是完全备份;1就是第一次增量备份;2就是第二次增量备份。。。最多支持9次增量备份。)

-f 文件名:手工指定备份之后的文件名。

-u:备份成功之后,把备份时间记录在/etc/dumpdates文件中。

-v:显示备份过程中更多的输出信息。

-j:调用bzlib库压缩备份文件,其实就是把备份文件压缩为.bz2格式。

-W:显示允许被dump的分区的备份等级及备份时间。

[root@localhost~]# dump -0uj -f 目标文件 源文件

说明:备份命令。先执行一次完全备份,并压缩和更新备份时间

注意:压缩文件的时候一定要标明压缩格式(即标明压缩文件名称后面的诸如“.bz2”的信息),避免事后需要手工解压缩的时候因为不清楚压缩格式而造成解压过程的繁琐。

[root@localhost~]# cat /etc/dumpdates

说明:查看备份时间文件,了解文件是在什么时间进行备份的,也就是每次执行dump操作的具体时间。

说明:查看备份文件的详细信息

[root@localhost~]#dump -1uj -f 目标文件 源文件

说明:增量备份,并压缩。

[root@localhost~]# dump -W

说明:查询整个分区的备份时间及备份级别的详细信息

1.2  恢复命令:restore命令

[root@localhost~]# restore [模式选项] [选项]

模式选项说明:restore命令常用的模式有以下四种,且在使用的时候这四个模式只能择其一,不能混用。

-C:比较备份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变化。

-i:进入交互模式,手工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

-t:查看模式,用于查看备份文件中拥有哪些数据。

-r:还原模式,用于数据还原。

选项说明:

-f:指定备份文件的文件名

示例:

(1)比较备份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变化

[root@localhost~]#restore -C -f 备份文件

(2)查看模式

[root@localhost~]#restore -t -f 备份文件

(3)还原模式

[root@localhostbootbak]# restore -r -f 备份文件

说明:恢复的同时会进行解压缩。

再恢复增量备份数据:

[root@localhostbootbak]# restore -r -f 增量备份文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的备份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