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寄希望向社交用户推送广告来盈利的创业者一定要看看这本《病毒循环》——真的别再用PC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来研判移动互联网、研判社交网络了。
全世界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之中半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它们靠病毒营销发展壮大。这种盈利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起点之低的创业方式,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此书讲述了包括Netscape、eBay、PayPal、YouTube、Facebook、Twitter在内全世界最成功企业的病毒营销案例。任何企业,无论是微不足道的起步者,非盈利性组织,还是纷繁庞杂的跨国集团——通过阅读《病毒循环》,都能利用病毒营销打破传统的力量,通过科技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基础概念
《病毒循环》的内容聚焦于利用病毒营销模式,设计产品功能实现“内生”的增长。里面提到几个有趣的概念:
1 病毒循环,是指将产品的病毒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简单地说,是指公司依靠用户吸引用户来实现增长。你也可以把病毒循环看成营销,但它已经跳出了营销的传统意义。
2 病毒式网络,也就是可以传播的人际网络,在社交网站发达的今天,形式多样,尤其有意义。而社交网络重新定义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这种网络可能是一个技术组织模式,基于某个业务快速组织起来的。
3 双重病毒循环,就是设计一个可以让病毒营销的受众可以参与进来而成为新的循环发起人。
4 堆叠,是指一个病毒性业务以另一个病毒性业务(比如其他公司的社交网站或电商网站)作为发展平台,典型的就是Paypal在ebay上发展,Youtube在myspace上发展。
5 网络效应,网络本身的价值与其链接数量、节点数量和用户数量成正比。这个名词最早是用来形容20世纪早期电话机的蔓延现象的。简而言之,拥有电话机数量的人越多,对已经使用电话服务的人而言,每增加一条电话线的价值就越大。随着网内用户的增加,潜在新连接的数量便会成倍增长。
二、如何借助病毒循环提高利润率,借助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这本书的给出了结论——将社交媒体的用户看做合作伙伴,根据网络理论,Facebook上的每一位用户都有其价值,一个人越是活跃,求圈子越活跃,价值就越大。当消费者心甘情愿投入这场商人-消费者的游戏当众,只要Facebook愿意把丰厚的广告中的一部分分给这些用户,那么无论何种形式的广告,用户都愿意参与。
只要你能计算出每一个人的活跃程度和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就能计算出他/她的病毒系数,这个系数决定了影响它的广告价值,主要按照这个价值给其分配广告提成,这样的广告就会更精准。
病毒式策略:推荐人模式、邀请人模式、有机式、每份信息上的营销小广告、金钱诱惑
营销策略:目标用户
盈利方式:直销、多层营销、高品质付费服务、广告、网站的付费订阅功能、影院上映、DVD、在线收费下载、付费下载、缴费、高端缴费服务、其他需付费才可按照的插件
三、几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一、线下组织活动形式的人际网络(直销网络)
1948年年底,一个划时代的家居用品出现了,名为特百惠,包括圆碗和水杯在内的十四件套产品“百万富翁的队伍”(Millionaire'sline)在布鲁明代尔百货商店(Bloomingdales)、金贝儿斯百货商店(Gimbels)以及当时全球最高的百货公司——底特律J·L·哈德森百货公司(J.L.Hudson)上架。可即便有报纸发布广告、杂志撰文介绍、高级商场展销等一系列全国性的宣传,销量却依然令人失望。
上市不久后的一天,为怀斯太太工作的年轻推销员加里 · 麦克唐纳( Gary McDonald)在J·L·哈德森百货逛街时碰巧看见了特百惠的产品。在她看来,推销特百惠塑料容器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家庭展示。除非有人能够演示扣上盒盖的方法,并解释其储存食物、保鲜防腐的作用,否则消费者很难就这样掏钱买单。展示者甚至可以把封好的碗抛向空中,让顾客们知道即使这样沙拉酱也不会洒出来。她们可以一边展示,一边念念有词:“拉它也好,摔它也好,跳上去都没问题!”此外,除了“防油、防污、防霉”的拉锁塑料保鲜袋外,还没有什么产品能对它构成威胁。不过塑料保鲜袋在五金店里三个卖1.98美元,而特百惠“阳光三姐妹”圆碗一套也不过1.39美元。
1949年,怀斯太太放弃了其他斯坦利产品的销售,成立了“多聚T理家会”。每次聚会,她的经销商们大多都能获得近100美元的毛利,而怀斯太太则每周都能卖出价值约1500美元的特百惠产品。10年间,怀斯太太和她的特百惠太太军团们每年通过理家会推动了价值数千万的产品销售,成为当时最成功的病毒营销网络。
怀斯太太成了第一位荣登《商业周刊》封面的女性,而她的名言“良好的人脉造就成功的生意”也被印在了封面上。同时,理家会的知名度也逐渐扩大。
TIPS:病毒营销理家会的运营方式主要为:新加入的经销商利用关系亲密的友邻和亲属所组成的人际网络安排聚会。派对女主人邀请社交圈内的女性朋友出席,成为一种口耳相传的传播体。
推荐人模式作为一门生意,特百惠的成长具有多样性。在社交网络的作用下,不仅顾客人数和理家会数量都出现了爆炸性增长,销售人员的数量也不断翻番。理家会数量的增长带来的不仅是顾客数量的递增,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销售人员加入,从而再次拉动了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购买特百惠产品的人越多,愿意销售特百惠产品的人就越多。这样一来,相比坐在公司总部数量固定的电话销售人员,特百惠更像是拥有了一支人数过万、随时待命的销售队伍。怀斯太太在书中写道,每一场聚会“都要确保三方面获利”,其中包括:出售产品和“联络聚会”的销售人员、“以殷切的服务和热情保证了聚会成功”的主办者和“享受社交聚会”的客人。
故事二、第一个互联网企业“Netscape网景”的双重病毒循环
1994年,在大学读书的马克.安德森,发现了浏览器的需求,他利用在NCSA机构的一些设备,设计出了第一个图形界面的浏览器,命名为“马赛克”。在当年感恩节期间,马赛克 PC 版本发行的当天, NCSA 服务器一度超载并瘫痪。同年 12 月安德森从学校毕业时,使用马赛克 Unix 版、 Windows 版和 Mac 版浏览万维网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100 万。
著名软件公司SGI的创始人克拉克看到了项目,找到马克安德森在山景城成立了马赛克通信公司(MosaicCommunication),并租下了办公室。研制Unix、Mac和Windows版本的新版浏览器。新旧版马赛克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运行机器的不同。旧版马赛克的制造者和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机器性能强劲,用的是政府、大学、企业出资购买的T1、T3线路,管道粗,速度快。但目标成为大众产品的新版浏览器却需要通过被克拉克比喻为“饮料吸管”的电话线和迟缓的14.4调制解调器连入个人电脑。
在讨论产品定价时候,从苹果公司挖来的市场部经理提议将产品价格定为99美元,但安德森想免费发送产品,以建立病毒式传播,招揽大量用户。他认为让产品无处不在,才是让公司迅速成功、把旧版马赛克从网络上彻底抹去。这一想法的灵感源自台式电脑霸主微软的发家史。当初,微软仅凭借其在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领先优势成功地开疆拓土,在占据了个人电脑业内的绝对优势,迫使应用程序制造者们不得不忽略其他系统的需求,专心致志为微软的操作系统开发程序,最终导致其他操作系统由于软件匮乏而折戟沉沙,惨遭淘汰。
后来,NCSA提出专利诉讼,克拉克提出将公司名称中的“马赛克”这三个字抹掉,浏览器改名为网景导航者“Netscape”,并支付 NCSA300 万美元或 55000 股债券。 NCSA 收下了这笔钱,从此息事宁人。
没有广告,没有营销,仅凭借病毒式传播的扩张性,网景浏览器的用户于1995年春天就超过了600万,夏季末更攀升到了1000万之多。
他们的价格策略是浏览器免费,但网景的web服务器软件收费。结果,要求授权和购买服务软件的申请向雪片一样飞向网景公司。用web服务器的越多,产生的内容就越多,对使用浏览器期的需求也越大,带来更多的浏览器下载。而更多的浏览器引发了更多架设网站的需求,买web服务器的也越多。截至1995年3月,公司累计盈利达到了700万美元。
1995年8月9日,网景上市。股票最初的发行价仅为每股28美元,股价一度曾攀升至75美元,并以58美元的价格收盘。
由于网景春风得意的势头和1996年飞涨到34600万美元的利润额,安德森终于以赤足坐在王座上的形象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与此同时,微软也在逐步将战事升级,在涉足浏览器市场一年之后,他们又继续发布了IE浏览器3.0,微软的市场份额从10%跃升至22%,并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又增长了32%。IE市场份额的攀升意味着网景市场份额的下降,其利润也直线下滑。那年,公司遭受了1.32亿美元的损失。截至1998年,当美国在线以40亿美元的股价(交易结束前股价已涨至100亿美元)购得网景时,IE已占有了50%的市场份额,而网景却已经奄奄一息了。
TIPS:病毒营销安德森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双重病毒循环,但盖茨却发现了这一策略的致命伤。面对影响浏览器传播的各方面因素,盖茨仅瞄准了网景的感染性作为下手对象。正如软件出版商蒂姆·奥莱利(TimO'Reilly)所说,“盖茨钳住了网景赖以呼吸的喉咙。”
TIPS:病毒营销今天的市场份额等于明天的利润。没有了市场份额,你就不会有利润,只有紧紧抓住市场份额的人才会笑到最后。
故事三、让用户参与创建社交网络,邀请人模式,形成双重病毒循环
NING产品:用户可以创建和管理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有机式
盈利方式:广告、高品质付费服务
后来网景公司不敌微软,卖给了AOL。马克·安德森和比安基尼又成立了一家公司Ning,2007年2月发布了号称“万能社交网络”的免费DIY社交平台后,该公司规模就自动成长了起来。随后4个月内,平台上的网络数量达到了6万个左右;6个月后,这一数字变成了8万个。年底时,平台上已有了15万个网络,并在随后的6个月里又增长了约32.5万个网络,使得该期间内每天用户增长达到了2000个。
理论上而言,一个Ning小组就是一个艺人独自拥有、独自掌控的商业平台;成千上万的小组则共同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商业宇宙。实际上,即便是在网络内部,这样的成长也在不断进行。当网络内部的注册用户超过150人以后,它就达到了“无法取代点”(nondisplacement),即便组织者什么也不做,它也能保持持续增长。原因就在于,当人们搭建好一个社交网络后,会自然而然地邀请朋友、家人、同事和其他志趣相投的陌生人注册加入。而新注册的成员也会继而邀请更多的网友一道加入。源源不断的用户使Ning的“病毒系数”(新成员带来的用户人数)大大超过了1,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Ning提供了一个理论上具有无限伸缩性的环境,依靠着大众用户的智慧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素材充实这一空间。用户越多,内容也就越多;页面边界栏上的功能诱惑力越大,公司的价值也就越高。
TIPS:病毒营销无论是电话、传真、手机、即时短信、网络邮件,还是Skype,任何网络传播都离不开这样一种机制:每一名新用户带来的价值都大于单个用户自身的价值。由于身边所有人都已经成了这个网络的一部分,加入这个网络必然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价值。正如眼下人人都有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一样,最终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成为这个网络的一员。这种现象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尼古拉斯·伊科诺米季斯(NicholasEconomides)称为“网络效应”,即“网络本身的价值与其链接数量、节点数量和用户数量成正比”。
Ning之所以能在病毒式网络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成功利用了安德森称为“双重病毒循环”的发展模式。由于每一位网络发起人都是一位网络使用者,而每一位使用者也都是潜在的网络创办人,传播必然会双向发展。例如一旦有人建立起了一个10人的安吉丽娜·朱莉主题网络,并吸引到了一定数量的会员,随后必然会引来儿童收养网站,建立起反对乔恩·沃伊特(朱莉的父亲)同盟、形成布拉德·皮特粉丝小组、出现怀念劳拉(电影《古墓丽影》女主人公,由朱莉扮演)活动网等一系列相关的群体。于是网络数量由两个变成三个,三个变成五个,而且每个网络同时也在迅速扩张。与此同时,最初成立的母网也还在持续吸引新的组员加入。这样一来,Ning就像水源不断增加的河流一般蓬勃发展起来了。
故事四、Hotmail的邮件病毒营销
产品:免费的网页邮件病毒式
策略:有机式,每份信息上的营销小广告
盈利方式:广告
史密斯和巴提亚参与了一个创业公司不久,打算自己创业,由于不想让其他同事知道他们的创业计划,他们从不使用工作邮件交流,而是用手写的便签或软盘。此外,他们还会在停车场附近密谈,或利用街上闲逛的时间说上两句,有时也会用当时流行的笨重的移动电话聊会儿天。这些诡异的行为让他们看起来滑稽不已。一方面,他们正身处一场科技革命的最前沿;而另一方面,他们却无法攻破公司的防火墙,安全、私密地使用自己的私人邮件账户。这无疑成了他们相互交流时的最大阻碍。
在想了一个不靠谱的主意,融资受阻之后。一天,史密斯在开车回利弗莫尔(Livermore)家中的路上用副驾驶座上那个笨重的3瓦车载电话给巴提亚打了个电话。在饱受了又一天无法通过邮件和搭档交流之苦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能解双方无法在业余时间通信之苦,又可为JavaSoft的销售助一臂之力。史密斯称自己能够研究出一种新方法,使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收发邮件。这样一来,互联网最卓越的两种功效——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就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了。
让用户免费使用这项业务,再设置广告链接吸引资金,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
投资人蒂莫西 · 德雷帕提出了让两个企业家在每条信息下插入一条宣传语的想法,“附 —— 我爱你。来 Hotmail 领取免费邮件帐户吧!”。上线之后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几个小时之内,Hotmail就出现了如同冰球棍形状一般的经典曲线增长。随后每天都会有3000名左右的用户加入进来。等到9月份的时候,他们已经收获了75万名用户,并在6个月内达到了100万之多。就在冲破200万用户纪录后的5周里,他们每日增加的用户数量超过了2万。
德雷帕坚持在每封邮件外围插入的那句标语和可以点击进入的URL成了公司的推销宣传工具。凡是用过这一产品的用户都不自觉地成了它的推销员。这表明,来自朋友和同伴的推荐比传统广告的影响要深远得多。凡是收到Hotmail邮件的人都会意识到三点:他的朋友也在使用;它确实有效;它不收钱。客户的拥戴是打造成功消费品牌的基础。我们与生俱来的部落归属感势必会导致用户群聚现象。巴提亚曾给一位远在印度的朋友发过一封邮件,3周之后在印度就有了10万名用户。此外,它还分文未花就成了瑞典最大的邮件服务商。相比之下,Juno在营销和广告上烧了不下2000万美元,而Hotmail在不到一半的时间内就收获了比它多两倍的顾客。
故事五、第一个靠堆叠式病毒策略的公司-Paypal
产品:在线转账
病毒式策略:金钱诱惑、有机式
盈利方式:缴费
病毒式网络之间还可以互相堆叠。只有等到 eBay 诞生后,才有了第一个成功衍生出独立生态系统的、真正的病毒式网络,其中布满了数百万在上面开设店铺的卖家。
PayPal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是由于eBay上没有传统店面的店主无法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付款功能,从而需要一种可以实现线上转账功能的工具。
只要注册账户、提供一个信用卡号码,用户就能在自己的PayPal账户内获得10美元的奖励。此后,他每介绍一位新用户,就会再获得10美元。人均20美元的奖励听起来虽然颇为大方,但通过实际计算,泰尔和他的管理团队发现,这已经是一家没有任何营销费用的公司在扩大用户人数上所能花费的最低金额了。在当时硅谷资金泛滥的情况下,新开张的公司往往需要支出数百万美元的预算做广告、创品牌、跑市场。这样一来,他们在吸引顾客上的人均花费便达到了数百美元之多。
将PayPal支付网络堆叠在eBay上非常合理:eBay的卖家们需要一种更好的在线转账方式。绝大多数卖家并不接受信用卡付款,等待邮寄汇票和个人支票又太耗时间,更别提去银行兑换汇票、等待国外支票清算所带来的不便了。申请信用卡往往需要好几周的时间,还需要缴纳各种费用——申请费、每笔交易1%~4%的手续费以及每月可能高达数百元的商业账户附加费。此外,商业银行还可能针对每笔交易再收取20~30美分的费用。再就是商业欺诈的风险,商户往往需要为被盗用的信用卡承担责任。绝大多数eBay卖家并不接受这些困扰和费用。PayPal虽然是免费的,却也不会把诈骗的风险转嫁到用户身上。
成百上千个拍卖方都成了PayPal的拥趸,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主页上添加可供用户直接点击的链接,还细致描写了许多使用说明,吸引买家成为注册用户从而可以赚取介绍奖励。12月底,在Conifity第一份宣传邮件发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PayPal竟一举获得了1.2万名注册用户。eBay,这个拥有1000万注册用户、每年都以3倍速度增长的虚拟大卖场为PayPal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PayPal这样一个病毒产品一旦开始成长,之后的增长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PayPal一经面世就让用户们告别了最低需要支付2%手续费的信用卡,转而投向以计算利息盈利的银行账户,并向其支付1.2%的交易费,远低于Visa的手续费。
故事六、YouTube-比可堆叠的病毒式网络更强大的病毒式网络,
YouTube最初打算把自己做成视频版Hot orNot的视频分享网站。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陈士骏找来朋友查德·赫利、乔德·卡里姆(JawedKarim),几个人一道推出了YouTube。经过6个月的公开测试后,YouTube于2005年11月正式发行,从此解决了此前在网络上浏览视频时经常出现的困难和不便。
YouTube 上使用的是动画软件 Flash ,虽然其画质偏低,但速度更快,而且只需轻轻一点就能播放。该服务推出后,迅速吸引了大批 MySpace 用户,他们把 YouTube 上的视频链接嵌到自己的页面上。这些链接不仅激发了更多人在 MySpace 上发布视频的想法,更为 YouTube 吸引了数以千万的用户,制造了一个病毒循环。
由于新闻集团也打算通过MySpace发布视频,YouTube无疑成了它的潜在威胁。MySpace先以安全问题为由停止了网页上所有的链接功能,并表示无法为任何第三方插件提供担保。但是由于使用Youtube的用户量已经非常大,在用户强烈的讨伐声中,MySpace终于作出了让步。
等到MySpace 在 2006 年上半年推出了自己的视频播放器,发现Youtube这个病毒式网络演变成了一个病毒循环、达到了无法替代的位置,就不会再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它前进的脚步。到年中的时候, YouTube 的访问量甚至超过了其极度依赖的 MySpace ,而其 60% 的视频浏览量都来自 MySpace 页面。
四、精彩书摘语录
购买欲是有传染性的。事实证明:一个由15名女性构成的消费团体所购买的物品价值大于15名单个消费者消费数量的总和。
真正的改变来自底层---奥巴马
凡是需要对消费者进行使用教育的产品便是最适合直接销售的产品。
顾客不了解自己需求的时候,消费者教育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
随着网内用户的增加,潜在新连接的数量变会成倍增长。
今天的市场份额等于明天的利润。没有了市场份额,你就不会有利润。
网络本身的价值与其链接数量,节点数量和用户数量成正比。
只有当不同的社交网站之间的藩篱倒塌之时,网络的堆叠性才可能得到提高。
谷歌搜索使用户能更加迅速、方便地找到曲线末端的产品,为长尾现象的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成功的病毒循环公司大致都一样,而失败的公司却各有各的不幸。
75%的访问量都来自20%已经上瘾的用户。
我们不仅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更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突出自己与他人的区别。然而我们所有的与众不同之处却又倾向于与其他同样脱颖而出的个体寻求相同的共性。没有任何完全无差别的类似,也没有任何完全脱离共识而存在的差异。
人们逐渐分离出三种自我形象----展示在整个物质世界前的公众自我、个人自我(当你独自一个人时的状态)以及数码自我。而后者在传播范围上远远大于前两者。
信任是经济润滑剂,信任影响了从私人关系到全球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信任同样也是社交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多重世界里:物质世界的国土和知性世界的领域相互交汇。我们不仅需要和他人取得联系,深处一个正饱受多动症折磨的社会,我们也要抓紧速度。
屏幕才是让人们参与到病毒式传播的媒介。
万维网有存储和组织信息的功能,其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性的创新技术。
除了对社会交往和传播信息的需求外,人类还有一种对动态图片与生俱来的痴迷。
新的互联网经济并不像网络泡沫破灭之前那样只注重吸引客户的眼球,他更看重用户的属性、网站对客户的分类以及引导方式。
你的公司如何才能被发掘,成长,壮大?用户们怎样才能知道你的存在?仅在一个网站上贴出一个优秀的产品并不意味着成功。你需要的是营销策略
Facebook的广告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旨在建立起企业与用户的联系,并针对有消费意向的客户投放广告。
信息的流动性给我们带来一个极为民主的行业,消费者在其中享有前所未有的权利。
没有大规模的营销就没法抓住大众的眼球,而互联网并不具备吸引大众眼球的能力。
纸版文字的没落是整个发展趋势中可以预见的一部分。新科技在发展之初总是倾向于模仿已有的事物,只有在创新和消费者需求的驱使下,它才能够摆脱模仿对象“加强版”的身份,进入更高级的阶段。
在集体策展的时代里,观众能够独自评判一件商品的好坏,决定自己观看的内容,而传统意义上的看门人---电视网络、电影公司以及新闻媒体,都被赶到了次要地位。
对于一家正在成长中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一个稳定的基础结构必须拥有灵活性、扩展性以及稳定性三种特点。
人类都有易受人摆布的本质,喜欢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借鉴他人的欲望。
任何需要人思考的事物似乎都会使他们望而却步。
最先注册账户的人,往往倾向于将网站推荐给也拥有大量联系人的网民。
有了先进的数据过滤技术、逐步简历起来的大规模数据库以及永久的网络,从我们手中流出去的数据就成了泼出去的水。只要愿意,任何懂技术的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寻觅到我们最黑暗最深处的秘密。
今天的市场份额等于明天的利润,没有了市场份额,你就不会有利润,只有紧紧抓住市场份额的人才会笑到最后。
我们必须参与社交生活,它符合我们的最佳利益,我之所以愿意参与社区活动是因为它们扩大了我们的个人影响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安全、富有成就感。
亚里士多德相信“人士一种政治动物”,只有以公民的身份共同生活,我们才能做出高尚的行为。什么是政治,国家能否表达个人的利益?
两千年后,17世纪德国一位名叫斯宾诺莎的葡萄牙—犹太裔哲学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由于人类几乎无法单独生活,将人定义为社会性的动物无疑是正确的;实际上,人类从社会生活中享受到的便利远比受到的伤害大得多。”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社交网络总能让我们开心,人们之所以愿意聚焦在一起完全是出于生理需要。生理需求是促使我们在线上线下相互集结的原因。幸运的是,虽然世界如此之大,我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却并不遥远。
要做的事情越多,手头的时间就越紧,为了适应这样的节奏,我们必须成为玩转多重任务的好手。
我们无时无刻不再做选择,筛查、过滤信息,甚至是否关闭所有的设备都需要选择。
累积用户人数=(1+扩散速度)*循环周期
企业在娱乐我们的同时,也获得了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
扎克伯格从20世纪90年代称霸桌面电脑的微软那里学到了重要一课:谁定标准谁就赢。之后,你便能通过发布数量更多的产品和程序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五 总结
纵观整个历史,哪里有贸易,哪里就会有城市的兴起,人们总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向有交易的地方聚集。我们去集市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成为别人口中的名人。
人们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想读的新闻,有趣的视频,对手头工作有用的信息。这是一种选择性视觉,是一种感官超负荷时过滤信息的方式。这种演变推动了技术的变革。广告商革新了广告技术,尽可能地挖掘一切手段让广告直达消费者手中,而消费者们纷纷变成了过滤信息的高手。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媒体行业中的军备竞赛。
社交网络发展到今天,随着自媒体进入疯狂增长期,未来帮厂商卖商品的将不再仅仅是横幅广告,每篇有趣的自媒体文章都将成为某种商品或者某种思想的导购员。
从根本来说,利用社交红利,利用自媒体,把一些身边的人变成“合作人”,增强网络价值,将会极大地扩大业务。
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就要在产品设计时候就植入病毒传播基因。比如最近火爆的“分答”就是如此。
也可以在商业模式上考虑。比如用产品矩阵组合来交叉推荐自己的产品,比如猎豹的火车头战略,用一个产品带动另一个产品,并用极致的体验引发口碑营销。
社交电商也是个很赞的方式,如小红书,通过社区的优质内容吸引大家来阅读,看的人多了,促进有能力的人创作好内容,吸引更多的人。然后推出电商购物,购物的人也会转为内容读者和创作者,形成病毒循环,带来低成本的流量。
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112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如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你也可以加Sting的微信号“1025792036”申请加入社群,一起成长。
也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