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移动端界面中,极简化设计盛行。图片、卡片、色块占满了我们的屏幕。略懂设计史的人都知道,如今流行的极简风格来源于人机交互领域早期的极简运动,而整体背后的哲学则来源于包豪斯“less is more”的思想。
不去追溯遥远的包豪斯哲学,作为设计师对dribbble应该很熟悉。Dribbble成立于2009年,正好伴随了移动互联网设计的兴起到盛行,所以或多或少影响了移动互联网设计的风向。因此,我想从了解dribbble的进化来看看极简化设计是如何走进每个人的屏幕的。
设计风格的变化
从2009到2017年,dribbble在8年时间内可以说有三次较大的设计风格变化。
2009-2012年
乔布斯引领的拟物化设计仍占据主导地位。拟物化设计通过纹理、材质、阴影、层次等细节特征模仿现实生活中实际产品,来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很多设计师废寝忘食的打造着逼真的拟物化页面、图标,出去找工作的设计师,portfolio中没有几个精妙的拟物化设计,估计连面试都进不了。
2013-2015年
虽然11年win8的metro design就宣布了极简化的现代设计风格,但一直到13年苹果发布了ios7,扁平化设计才推动了极简化设计的盛行。似乎一夜之间,所有的阴影、材质等装饰效果一下子消失不见,扁平化设计迅速席卷了整个行业,几乎覆盖了互联网所有领域,电商、社交、生活、企业类等产品全部焕然一新。设计师们几乎都开始认为用户认知已经高到不需要拟物化设计了。这时候,抽象化、极简风的色块、文字、线条、图片等基本元素成为了主体。
扁平化设计一直以来的争议不断,随着扁平化设计的盛行,很多问题浮现出来。一些设计师极力追求极简的风格,抛弃或隐藏很多次要功能,这就使得用户的认知成本变高;简洁的界面元素使得产品缺乏个性,很多页面看起来非常相似;另外,国内还有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因为扁平化风格的流行,设计师的门槛变得更低,很多经过培训班几个月速成的人仿照经典作品也可以很快搞定一份portfolio,进而进入ui设计岗位。这也正是前一阵设计师招聘竞争激烈达143:1的原因之一。
2016-2017年
14年google I/O推出全新的视觉语言material design,这两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行业风向。阴影、层次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不过,更好的一点是,除了表现层的特征,google做的更多的是对于认知和可用层面的思考。但dribbble上很多设计师似乎更在乎阴影、层次带来的丰富视觉效果。
与此同时,以Instagram、airbnb为主的风格似乎进入了一个极简的新阶段,更大更粗的标题、大面积的留白、明亮的颜色,新的风格又使很多设计师们奋起直追。
从dribbble上风格的变迁我们能感受到极简设计是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中开花结果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极简设计呢?
如果随便找个设计师问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得到的答案是:增加留白、减少额外的元素、配色简约等等具体的设计执行方法。
但我想说的是,极简化设计并不只是我们在在dribbble上看到的页面结果,而是在熟知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后,这些思考背后的内涵。
极简不等于简单
“less is more” 是种哲学思想,并不只是一种风格,其根本目的是最大化的突出内容本身,让用户的注意力聚焦于内容主体,而非界面元素。如果能应用好极简化设计思想,突出重要信息和功能,则能极大提升产品整体的易用性。设计师并不能靠从现有的内容中移除一些元素而达到极简的设计,而需要从设计的本源去重新考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极简化应该是帮助用户更好的面对复杂信息。但更多时候,设计师们为了追赶设计的潮流,刻意去打造极简的风格,比如说一些app的页面,几张酷炫图片加上导航再加上极少的文字,就能做出好看的页面,但认真一想,这种页面并不满足实用性的特点。甚至很多不懂设计的人,脑中空无一物,白底加个黑字,再加张图片,就说自己是简约设计。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表现层确实越来越极简,但背后的思考方式越来越立体,用户与设备或产品的交互越来越拟物。
不要盲从的追求风格
Dribbble上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很多设计师像墙头草,潮流风往哪里吹,就往哪里倒。前两年在追逐扁平化的同一批人,如今又都对material design趋之若鹜。对于时尚产品来说,销量与流行趋势关系可能很大,但对与移动产品设计来说,追逐流行风格,无限制的使用流行元素,却不理解产品背后的目标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很可能会逐渐调入风格的怪圈,而忘了设计的本源。比如最近流行的Instagram极简风,粗大的文字、黑白色为主、2-3倍的留白,这些特点也很容易提取并应用到其他产品上,但实际上,Instagram是内容为主的应用,并有大量的丰富色彩图片,这种风格对它很合适,但对于其他产品就不一定合适了。
风格是会随着时间变迁的,没有任何一种风格可以长久的占领设计界,简洁的界面看久了,人们又会产生审美疲劳,进而转向对立面。所以我觉得通过极简设计的变迁,我们要学到的是极简的精髓而不是视觉的技法。将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百花齐放,设计会更加多元化,多风格化,极简风、复杂风、拟物风等等可能都有它们各自的发展领域。不要试图去追随风格,学着适应变化,运用风格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