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

原文首发:http://www.zhoulujun.cn/zhoulujun/html/theory/model/8026.html

谈前后端分工,接口设计,resetful啥,不得不谈谈web的发展史。

在web元年,每个web开发工程师都是真正的全栈工程师。哪有什么前后不搭边的事儿!

到MVC时代,术业开始专工了。有最流行的Spring,有了iBatis这样的数据持久层框架,即ORM,对象关系映射,有……%……

于是,package就会有这样的几个文件夹:

|____mappers

|____model

|____service

|____utils

|____controller

在mappers这一层,我们所做的莫过于如下所示的数据库相关查询:

@Insert(

"INSERT INTO users(username, password, enabled) " +

"VALUES (#{userName}, #{passwordHash}, #{enabled})"

)

@Options(keyProperty = "id", keyColumn = "id", useGeneratedKeys = true)

void insert(User user);

model文件夹和mappers文件夹都是数据层的一部分,只是两者间的职责不同,如: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而他们最后都需要在Controller,又或者称为ModelAndView中处理:

@RequestMapping(value = {"/disableUser"}, method = RequestMethod.POST)

public ModelAndView processUserDisab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ModelMap model) {

String user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ByUsername(userName);

userService.disable(user);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  usersWithRoles= userService.getAllUsersWithRole();

model.put("usersWithRoles",usersWithRoles);

return new ModelAndView("redirect:users",map);

}

在多数时候,Controller不应该直接与数据层的一部分,而将业务逻辑放在Controller层又是一种错误,这时就有了Service层,如下图:

3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3张图片

Domain(业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层级,这里是业务的核心。一个合理的Controller只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它不应该处理业务相关的代码

if (isNewnameEmpty == false && newuser == null){

user.setUserName(newUsername);

List myPosts = postService.findMainPostByAuthorNameSortedByCreateTime(principal.getName());

for (int k = 0;k < myPosts.size();k++){

Post post = myPosts.get(k);

post.setAuthorName(newUsername);

postService.save(post);

}

userService.update(user);

Authentication oldAuthentication = SecurityContextHolder.getContext().getAuthentication();

Authentication authentication = null;

if(oldAuthentication == null){

authentication = new UsernamePasswordAuthenticationToken(newUsername,user.getPasswordHash());

}else{

authentication = new UsernamePasswordAuthenticationToken(newUsername,user.getPasswordHash(),oldAuthentication.getAuthorities());

}

SecurityContextHolder.getContext().setAuthentication(authentication);

map.clear();

map.put("user",user);

model.addAttribute("myPosts", myPosts);

model.addAttribute("namesuccess", "User Profile updated successfully");

return new ModelAndView("user/profile", map);

}

我们在Controller层应该做的事是:

处理请求的参数

渲染和重定向

选择Model和Service

处理Session和Cookies

业务是善变的,昨天我们可能还在和对手竞争谁先推出新功能,但是今天可能已经合并了。我们很难预见业务变化,但是我们应该能预见Controller是不容易变化的。在一些设计里面,这种模式就是Command模式。

View层是一直在变化的层级,人们的品味一直在更新,有时甚至可能因为竞争对手而产生变化。在已经取得一定市场的情况下,Model-Service-Controller通常都不太会变动,甚至不敢变动。企业意识到创新的两面性,要么带来死亡,要么占领更大的市场。但是对手通常都比你想象中的更聪明一些,所以这时开创新的业务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高速发展期的企业和发展初期的企业相比,更需要前端开发人员。在用户基数不够、业务待定的情形中,View只要可用并美观就行了,这时可能就会有大量的业务代码放在View层:

${errors.username} ${errors.password}

Woohoo, User ${user.userName} has been created successfully!

不同的情形下,人们都会对此有所争议,但只要符合当前的业务便是最好的选择。作为一个前端开发人员,在过去我需要修改JSP、PHP文件,

到了web2.0,阿贾克斯(ajax)这玩意蹦的挺欢,把交互玩high了,

各种流氓架构师,把Server Side Render  提到Client Side Render

总的来说,从原来的cs到bs,到app,h5,前端, 只是gui程序而已,他应该只是负责数据层面的展示和反馈。

但是,我们还是基于类MVC模式。只是数据的获取方式变成了Ajax,我们就犯了一个错误——将大量的业务逻辑放在前端。这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从View层直接访问Model层,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有点危险。

离开了JSP,将View层变成了Template与Controller。而原有的Services层并不是只承担其原来的责任,这些Services开始向ViewModel改变。

于是,在本来就脆弱的网络上,加载 巨无霸的 页面请求。

前端,后端,都得熟悉业务。但是,业务的需求总是在变,而且一个人做好多项目。如果来了一个新人接手,将业务就是半天。

业务,也分拆从数据流,有清晰数据走向图。前后台接口并联开发,业务整合串联调试。

为了前后端更好的分工,接口文档是必须的,前后端都根据接口文档写代码,然后对接接口就行了。

但是,后端跟不上前端节奏,接口跟不上来怎么办?即便接口跟上来了,大后端数据跟不上又怎么办?

第一种想到的方法就是模拟返回数据,根据接口文档定义好的返回数据格式,新建一个json文件夹,里面放一堆*.json文件,像这样: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4张图片

然后请求json数据,像这样: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5张图片

所以为了前端有数据,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请求json文件。当后端接口上来后,又要一个一个挨着去把json请求改为真实接口名,这就要求代码需要写的比较规范,不然接口的对接真的很难受,而且在修改某些复杂逻辑的地方的时候还必须的小心翼翼,不然就只有等测试发来bug单了。

造json文件模拟请求对于小的项目确实还是挺方便的,但是项目大了呢,上百个接口甚至更多呢?

一堆一堆的json看着都烦,还不说前后端对接了。

2.第二,写好接口,返回假数据,但是,这个比直接写json延后的工期更长……

……………………………………………………华丽的等等等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实行了前后端分离开发。在项目开发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尴尬的场景;

1、没有文档的库。就好像在操纵一个黑盒一样,预期不了它的正常行为是什么。比如:输入了一个 A,预期返回的是一个 B,结果它什么也没有。有的时候,还抛出了一堆异常,导致你的应用崩溃。对此你是狗咬乌龟

2、文档老旧,并且不够全面。这个问题相比于没有文档来说,愈加的可怕。我们需要的接口不在文档上,文档上的接口不存在库里,又或者是少了一行关键的代码。

3、前端开发依赖于后端接口数据,需要与后端接口联调才能获得数据展示,从而拖慢了开发进度;

4、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构化接口文档管理工具,能够对项目中所用到的接口进行管理。如一个请求的地址、有几个参数、参数名称及类型含义等等。同时支持项目、历史版本的切换。

5、没有一个号的接口管理、版本控制工具。

……………………………………………………华丽的等等等

API 都搞不好,还怎么当程序员?如果 API 设计只是后台的活,为什么还需要前端工程师。

在前后端分离的项目里,API 也是这样一个烦人的存在。我们就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API 的字段更新了

*API 的路由更新了

*API 返回了未预期的值

*API 返回由于某种原因被删除了

……………………………………………………华丽的等等等

**API 的维护是一件烦人的事,所以最好能一次设计好 API。**可是这是不可能的,API 在其的生命周期里,应该是要不断地演进的。它与精益创业的思想是相似的,当一个 API 不合适现有场景时,应该对这个 API 进行更新,以满足需求。也因此,API 本身是面向变化的,问题是这种变化是双向的、单向的、联动的?还是静默的?

API 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这里我们只讨论:演进、设计及维护

新的业务需求来临时,前端、后台是一起开始工作的。而不是后台在前,又或者前端先完成。他们开始与业务人员沟通,需要在页面上显示哪些内容,需要做哪一些转换及特殊处理。

然后便配合着去设计相应的 API:请求的 API 路径是哪一个、请求里要有哪些参数、是否需要鉴权处理等等。对于返回结果来说,仍然也需要一系列的定义:返回哪些相应的字段、额外的显示参数、特殊的 header 返回等等。除此,还需要讨论一些异常情况,如用户授权失败,服务端没有返回结果。

整理出一个相应的文档约定,前端与后台便去编写相应的实现代码。

最后,再经历痛苦的集成,便算是能完成了工作。

可是,API 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协作能力。它也能从侧面地反映中,团队的协作水平。

API 的协作设计

API 设计应该由前端开发者来驱动的。后台只提供前端想要的数据,而不是反过来的。后台提供数据,前端从中选择需要的内容。

我们常报怨后台 API 设计得不合理,主要便是因为后台不知道前端需要什么内容。这就好像我们接到了一个需求,而 UX 或者美工给老板见过设计图,但是并没有给我们看。我们能设计出符合需求的界面吗?答案,不用想也知道。

因此,当我们把 API 的设计交给后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 API 将更符合后台的需求。那么它的设计就趋向于对后台更简单的结果,比如后台返回给前端一个 Unix 时间,而前端需要的是一个标准时间。又或者是反过来的,前端需要的是一个 Unix 时间,而后台返回给你的是当地的时间。

与此同时,按前端人员的假设,我们也会做类似的、『不正确』的 API 设计。

因此,API 设计这种活动便像是一个博弈。

使用文档规范 API的糟点

不论是异地,或者是坐一起协作开发,使用 API 文档来确保对接成功,是一个“低成本”、较为通用的选择。在这一点上,使用接口及函数调用,与使用 REST API 来进行通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先写一个 API 文档,双方一起来维护,文档放在一个公共的地方,方便修改,方便沟通。慢慢的再随着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如无法提供事先定好的接口、不需要某个值等等,再去修改接口及文档。

可这个时候因为没有一个可用的 API,因此前端开发人员便需要自己去 Mock 数据,或者搭建一个 Mock Server 来完成后续的工作。

因此,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维护 API 文档很痛苦

需要一个同步的 Mock Server

而在早期,开发人员有同样的问题,于是他们有了 JavaDoc、JSDoc 这样的工具。它可以根据代码文件中注释信息,生成应用程序或库、模块的API文档的工具。

然而,它并不能解决没有人维护文档的问题,并且无法及时地通知另外一方。当前端开发人员修改契约时,后台开发人员无法及时地知道,反之亦然。但是持续集成与自动化测试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然而,它并不能解决没有人维护文档的问题,并且无法及时地通知另外一方。当前端开发人员修改契约时,后台开发人员无法及时地知道,反之亦然。但是持续集成与自动化测试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契约测试:基于持续集成与自动化测试

当我们定好了这个 API 的规范时,这个 API 就可以称为是前后端之间的契约,这种设计方式也可以称为『契约式设计』。(定义来自维基百科)

这种方法要求软件设计者为软件组件定义正式的,精确的并且可验证的接口,这样,为传统的抽象数据类型又增加了先验条件、后验条件和不变式。这种方法的名字里用到的“契约”或者说“契约”是一种比喻,因为它和商业契约的情况有点类似。

按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来看,这个契约应该由前端人员来创建。因为当后台没有提供 API 的时候,前端人员需要自己去搭建 Mock Server 的。可是,这个 Mock API 的准确性则是由后台来保证的,因此它需要共同去维护。

与其用文档来规范,不如尝试用持续集成与测试来维护 API,保证协作方都可以及时知道。

在 2011 年,Martin Folwer 就写了一篇相关的文章:集成契约测试,介绍了相应的测试方式:

其步骤如下:

编写契约(即 API)。即规定好 API 请求的 URL、请求内容、返回结果、鉴权方式等等。

根据契约编写 Mock Server。可以采用 Moco

编写集成测试将请求发给这个 Mock Server,并验证

前端测试与 API 适配器

因为前端存在跨域请求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使用代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如 node-http-proxy,并写上不同环境的配置: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6张图片

这个代理就像一个适配器一样,为我们匹配不同的环境。

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中,对于表单是要经过前端和后台的双重处理的。同样的,对于前端获取到的数据来说,也应该要经常这样的双重处理。因此,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在数据处理端做一层适配。

写前端的代码,我们经常需要写下各种各样的:

if(response && response.data && response.data.length > 0){}

即使后台向前端保证,一定不会返回 null 的,但是我总想加一个判断。刚开始写 React 组件的时候,发现它自带了一个名为 PropTypes 的类型检测工具,它会对传入的数据进行验证。而诸如 TypeScript 这种强类型的语言也有其类似的机制。

而后台,单没有数据的时候,比如数组,返回空素组,对象,返回空对象。

比如,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7张图片

总之,API 使用的第一原则:不要『相信』前端提供的数据,不要『相信』后台返回的数据。

什么是RAP?

RAP是阿里团队出的一款WEB接口管理工具,帮助开发人员更高效的管理接口文档,同时通过分析接口结构自动生成Mock数据、校验真实接口的正确性,使接口文档成为开发流程中的强依赖。

引用官方文档上的说明:

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下,我们通常需要定义一份接口文档来规范接口的具体信息。如一个请求的地址、有几个参数、参数名称及类型含义等等。RAP 首先方便团队录入、查看和管理这些接口文档,并通过分析结构化的文档数据,重复利用并生成自测数据、提供自测控制台等等... 大幅度提升开发效率

为什么要使用RAP?

1.在实际开发中,前后端的协作往往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2.RAP提供Mock服务,自动根据接口文档生成Mock接口,这些接口会自动生成模拟数据,支持复杂的生成逻辑;

3.面对需求不断变更或需求拿捏不定的客户,可以使用RAP模拟数据,前端快速对接,将其作为演示用途供客户参考,避免一些后台开发的无用功;

4.RAP提供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可视化编辑,以及完善的版本控制;

5.Mock接口和实际接口的切换,仅一句js代码引用与否,十分方便;

6.接口先于开发,接口驱动开发,前后端开发互不干扰,互不依赖,能够更好的利于团队协作

RAP集中解决了两个问题:1、出色的接口文档化处理; 2、完善mock接口数据,支持自定义拓展mock.js;

具体操作步骤:4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8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9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0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1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2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3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4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5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6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7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8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19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0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1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2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3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4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5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6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7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8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29张图片
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_第30张图片


原文首发:http://www.zhoulujun.cn/zhoulujun/html/theory/model/8026.html

参考文章:

如何处理好前后端分离的 API 问题

使用RAP搭建前端Mock Serv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后端分离API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