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同学,想起品牌推广那点事儿

今天,闲来无事,跟旧友聊天。两人共同回忆起以前记忆中的同学样子。突然发现,虽然同班那么多人,可真正记起的连百分之二十都不到。细细算来之后,我恍然发现,原来“二八法则”无处不在。简单假设一下,一个人一生的寿命期限是100年。平均每年认识新朋友4个。那么按照二八法则,一生中也只有80个人是在你脑海中留有印象的。(其实这个数值已经被高估了)。

其中,你印象中的那些人,也许有些人是你的至亲好友,有些人只是在某个阶段与你有交集,然后就从此天各一方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你还是会对他们有印象。其实,这个印象,就类似于品牌推广中的“记忆点”。

细细想一下,也许品牌推广跟一个人结交朋友的套路是一样。核心的策略就是打造记忆点。只是人跟人的接触中,很多记忆点的打造是无意识的。而企业,要想在受众心里留下点印象,非打造记忆点不可。不然,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在打广告做推广,可真正被受众记得的又有多少?

关于打造记忆点的方法,我大概想起点皮毛的东西,就随便写写了:

1誓争第一:毕业N多年后,如果有人问起你在某某年纪读书的时候,你们班第一名是谁?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记得。名次本身就带着名气。占据行业第一位的企业,通常很难让人忘记。

2培养感情:就像你只记得跟你关系好的朋友,但是从来都不会想起那些跟你没多少交集的人一样。企业也是这样,所以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做的深层功夫还在线下,因为线上虚拟的沟通太经不起考验了,只有人跟人真正的接触,日久生情培养起来的感情才是无可撼动的。看看小米就知道了。

3制造奇葩:现在流行的是奇葩二字。不怕出格,就怕平淡。所以网上经常有“我的男友是奇葩”“我的同事是奇葩”之类比较火的大号。

我记得高中班上有个同学,让人印象很深刻,好像每个人都对他有印象,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做了一件奇葩的事儿。高中的时候,班里流行用随身听听歌,什么索尼、爱华、松下之类的,可是这些机器是需要装电池的。很多人懒得下楼去小卖部买电池。于是乎,这位十分具有生意头脑的人就在班里做起来卖电池的生意。他的电池生意最后做的连邻班的同学也来买。更奇葩的是,他女朋友就在邻班,来买电池,他也收钱。这位同学长相不出众,学习不出众,哪哪都不是拔尖的,可就因为这一件事儿,大家全记住他了。

但这个奇葩二字想做好,并不容易,因为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想点子太难。因为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下猛药的太多,大家都有抗药性的。所以敢用这招的人,都是狠狠甩掉面子,敢于比胆儿大的人。比如京东教主刘强东。不怕被骂死的CEO,就这样放弃节操,创出了野路子。

4起个有特点的名字:其实这一招是最基本的。想想你班上的同学,你能够记起名字的,大部分都是比较有特点的,比如有人名字是四个字的,欧阳XX,东方XX,你肯定能记得住。企业想让人能够快速识别并记住,有特点的名字绝对是关键。现在大家崇尚的极简主义,字数越少,越简单越容易记住。好像广告界就有一个原则,一般广告语最好不要超过七个字。

5傍大款:这个名字太不雅观。但道理就是这样。不知名的企业想要搏出位,这招挺实用。比如苹果早期的广告,就是在赤裸裸地挑战电脑界的霸主IBM。看过的人都懂得。就像90后代表马佳佳,一出口就挑战所有的60、70、80成功BOSS们,甚至还到万科去讲互联网思维,傲气十足地去挑战老牌房企。先不说她办的企业怎样吧,反正是炒红了她自己。

虽然有时候觉得能够杀出一条血路的主,都有点儿泼妇的尽头。但是细想想,也许泼妇和榜样之间的区别就在那一线间。

虽然很多企业都口口声声强调注重产品质量,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品牌林立,推广绝对不可或缺。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想要埋头活着,就是死路一条。搞点声势出来,或许还有救。不然你的好,谁知道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同学,想起品牌推广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