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 资本楼军:创业不是比谁手中的牌好

分享 | 楼军

整理 | 施昕妤、Rita

IDG 资本楼军:创业不是比谁手中的牌好_第1张图片
楼军

IDG 资本董事。从事相关风投方面的业务,主要投资的方向包括消费、零售、品牌等 TO C 电商领域。

“阿里校友梦享汇”盛大启幕,将由 100 位“梦想代言人”领头、 1 万位阿里校友联名,死磕 100 天,齐声呼唤 8 万阿里校友回家。

第四位“梦想代言人”是 IDG 资本董事 楼军,在本期他发表了主题为《什么是梦想》的精彩分享。

从普华永道到摩根大通,再到弘毅、新湖集团以及后来的阿里巴巴和 IDG 资本,履历表上的每一步都走得光鲜亮丽,让人为之羡慕。但是对楼军来说,这一条路走得虽然敞亮,但是有些后怕。因为如今的成就,是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错,以及在无数坑中历练的结果。如他所说,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依旧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学生时代,第一次梦想和现实的碰撞

那年高二,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的选择出国,从找学校、申请、考试、面试、签证等等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最后拿到了入学通知书,在英国一个名叫“达德里”的小镇上。但是很快,原有的兴奋就被打散了。

那个学校完全没有自己想的美好,其本质就相当于给中国留学生开的一个高中,90% 都是中国人,而且在当地的口碑也不尽人如意。如同当头一棒,打击巨大。完全不知道我明天在哪里?要做什么?怎么活下去?甚至一度怀疑自己。

但是因为自尊心,我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选择背水一战,做了第一个很不成熟的决定——退学,在英格兰重新找学校。

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计划。直接是坐车过去,跟看门的大爷或者传达室保安说,“我要找你们校长,我没地方可去,我想来你们这读书。”但是其反馈基本上都表示没办法,招生名额已满。

在这过程中,因为没地方住,住过森林、高速公路下的桥洞。差不多经历了三个星期,在去北爱尔兰找学校的飞机上,遇到了一位中国人,也是我的贵人。后来才知道,他是北爱尔兰女王大学教农业经济学的教授。他给了我一封学校的推荐信,去北爱尔兰。所幸,之后顺利地通过面试、考试,进入了他所推荐的那所学校。

总结两点:

第一,全球不管哪个国家都需要靠关系,没有他的推荐信,或许我也进不了那个学校。最多跟之前见过的学校一样说一句“孩子,我很想帮你,但是我们的招生名额已经满了。”

第二,一个人只身在外,对于家人父母,只能报喜不报忧。有时候只能徒增他们的担忧,也帮不了什么忙。

9 年 4 次,推翻重来

我大学主修的是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的就是编程。2005 年毕业回国,第一份工作是去了普华永道咨询部做投资咨询。部门当中基本上都拥有5 年以上的审计经验,且能力突出。

一开始,觉得自己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应届生能进入这样的部门,感觉光环很大。但是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我一个学计算机的,既不懂财务也不懂会计又更不懂审计。也没人愿意带我上项目,大家好像觉得我是一个拖油瓶,什么都不懂。当然,他们也没有时间教我。

所以只能逼着自己学习财务,捧着一本书,每天从下班五点半看到晚上十一点。半年时间,才开始懂得基础财务、会计。好在因为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之前那股拼命学习工作的劲,入行也还挺快。

2 年之后,我有了一个困惑。感觉投资方投不投企业本质上跟财务测算结果没有太多关系。毕竟,在去给企业做尽职调查之前,基本是已经决定要投的。我更想看清楚一家准被投企业的全貌和被投原因,那一刻,我想做一名投资人,走到投资圈的上游。

于是,去了摩根大通的直投部。去了之后才发现,原先的财务知识在这根本不够用。只能从头开始,雷打不动地学习,投行的竞争氛围异常激烈。此后辗转又去了弘毅和新湖集团,继续从事投资业务,这期间也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再到2011 年,我入职阿里资本,这是阿里巴巴旗下专门负责财务投资的部门。刚开始,没有任何互联网的经验,完全是处于一个蒙圈的状态。每周一的部门周会,听到的专业名词,完全不明白,而且周会的信息量太大,完全跟不上。没办法,听不懂的就记,就百度查,实在不行就问阿里同事,折腾得半死。

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度迷茫。也被人质疑过,是否适合干互联网VC 这个行业?后来坚持下来,应该主要基于两点:一是钟爱阿里巴巴的氛围。二是认可互联网的价值观。就当时而言,互联网应该算唯一一个比较公平的世界。

这种公平,来自于草根有可能会出奇迹。在这能做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层层的审批,或者需要多牛的靠山。“你爸是李刚”这种在互联网这地方用处不大。因为机会,主要是用户买单。有实力,你能做。没有实力,背景再好,也无用处。

当时硬逼着自己去学习,再一次从0 开始,跟投资部同事、淘宝小二等学习交流。跟着投资部同事去参加投资峰会,去看项目......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学习。

一年半以后,我才能说我稍微懂一点互联网,看项目稍微有点感觉。随着几个项目接触下来,激励很大,信心十足。直到13 年底,阿里集团决定把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部门合并,我又重新陷入了思考,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阿里资本去向何方?

第二,我在阿里资本到底会往哪里走?

第三,我到底想要什么?

最终,还是因为自身更喜欢财务投资,于是选择离开,继续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又一次,离开,去IDG 资本从头开始。

和之前的经历一样重新来过。身心疲惫,在这个过程中,你不知道能不能折腾出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转型成功。但是,好像自己的性格就决定了接受这种折腾,接受这种重新来过。

并非所有的坚持,都是梦想

进入投资圈,一直听到圈中的人谈梦想,我也一直问自己,梦想是什么?一路走来,有段时间,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梦想。

其实人的成长不是梦想,那都是在逆境中逼出来的。相反,人在顺境中,反而最有可能犯错误。有人说,值得为之坚持的就是梦想。但是所谓的坚持,更多是在一个无奈的情况下死撑,因为没有别的路可走,为了生存只能把自己的性命放在一个野外的环境,然后和别的生物在厮杀。天天被焦虑感、危机感搞得睡不着,吃不下饭,这不是梦想!只是一种自认为的伟大、自我欺骗而已,一种没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的一种东西。

直到后来,我发现有两类人:

一类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怎样,他都是快乐的。即便吃了很多苦,但是因为值得,所以仍旧快乐的继续。

还有一类,他很委屈,有很多抱怨。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大家都不理解。

当然随着创业时间越来越久,两类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同。而这当中我觉得快乐的那类才叫梦想。

我觉得梦想有两种特点。要么一,要么二,它是一个或者的关系。

一种是热爱到极致,就像科比对篮球,贝克汉姆对足球,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喜欢,想把它做好。

还有一种,在这件事情的环境里面,我能找到自我,能感觉自己是活着。其危机感来自于如果我不在这个环境里面,我可能就会感觉我不是活着,所以我要逼着自己在这个环境活下去,我才会继续坚持。

这不是热爱,这更加是一种对存在感的需求和怕没有存在感的危机,逼自己往前走。但是我觉得这两种都应该属于梦想的范畴,都会给你快乐,剩下的我不觉得是真正的梦想。

创业,不是比谁手中的牌好

早期创业者或者准创业者经常会看别人是怎么创业的,别人是怎么做的?我建议不要去看这些表面的现象,为什么?因为这个跟打牌一样,每个人手里的牌都是不一样的。他用这个打法,是因为他手里抓的是那副牌。由于你手里的牌不一样,你用他的打法,也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创业是一场修炼。但这场修炼并不是比谁手中的牌好,而是有没有本事把手上的牌用最好的方式打出去。

在创业的过程中,到最后能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会打牌的人而不是手上有一副好牌的人。他知道即便现在机遇不好,没有好牌,但是他知道总有一天会拿到一副不错的牌。而在那之前,就是训练打牌的能力。因为,机会永远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提问

当项目在过会,内部发生分歧,最后如何定夺处理?

IDG 资本成立至今 24 年,没有一个项目是全票通过的。

真的是需要主导项目的同事做充分的研究、下充分的决心,讨论的过程要舌战群儒,任何一个项目都会有不同的声音,面对大家的质疑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IDG 资本很强调合伙人文化,它不是一人基金,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有足够的票数才能通过。任何人想推一个项目,如果票不够也推不过去,大家都尊重这个游戏规则。同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也不同。如果几个互相信任的人同时从不同的维度看同一件事,会看的比较清楚。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

作为IDG资本的投资人,最看重创业者身上的前五个品质是哪些?

这个没有定论,比如说刘备、曹操、孙权,他们都能成功,但是他们所具备的特点和品质是不同的。而且这个世界上能成功的人不只有一类人,如果只有一类人,那这世界就很无聊了,只能是说他或许有一些共性。

比如他的学习能力足够强大,格局观足够高,具备商业敏感度以及商业道德等等。有一种说法我比较认可,就是他具备那种能力去找钱、找人、定方向。什么是一个合格的创业者,这是一个非常综合、也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当下就有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如马云、刘强东、马化腾、李彦宏,但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

在实现目标和个人梦想的路上,个人努力,平台,运气各占据的比例你会怎么分配?你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或经历过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怎么解决的,带来了哪些改变?

个人努力是唯一在你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事情,剩下的平台和运气都不是你能够左右的。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你把人品做好,把做人之道和做事之道做好最重要。有些事情可能你现在得到了,但是做的不够有道德、有底线和原则,那你就透支了自己的未来。所谓的运气,都是前面做人做到位的一个回报。

第二点人生犯的最大的错误,我只能说我一直在犯错,一件比一件大。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至少你要保持去做,往前走一步,也许会走错方向,但你要在原地踏步肯定是等死了。在走错的过程学到一点东西,不在同一个错误上跌倒,然后去做,阻止你将来继续走错,这是一个修行和修炼还有积累的过程。

我自己犯的最大的错误,真的是数不清了,不只是打击。其实之前每在一个公司或行业干得不错又换一个领域,一方面而言,这就是一个错误,但另一方面,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

你感觉自己经历的几次比较重要的选择是哪些?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和选择?

比较重要的选择,其实就是我上面分享个人经历的那几个决定,第一个是决定出国,第二个是决定从一个干得好的地方去新的地方。每次做出判断和选择,只有一个依据,这个是不是离我最终想要的更近一点?如果能够离我想要的目标近一点,那即使成本再高、代价再大,我也愿意去走出那一步,放弃之前的积累。但实话说,我现在反观,可能更是我自己的性格决定我会走出这一步,其实是非常激进的一种做法,并不建议大家就去学这个。

风投比较喜欢的股权结构是怎样的?增资过程中,个人投资较多情况下,是否设立投资公司让其进入比较好?投资公司的股权配比怎样较合理?

如果是股权结构,风投本质上是一个早期的财务投资,标准的占股比例一般就是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果占股太大,那团队和创始人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毕竟这个事儿本身应该还是团队和创始人的事儿。如果比例太小,那风投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因为风投做每一个项目投资,不管占百分之五、十五还是二十,做一个项目要花的时间成本是一样的,占比太小花那么多时间就觉得不值当。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百分之二十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股权比例。

作为投资人,在考察一个新项目(初创),除了会关注创始人情况,对于项目本身会从哪些方向考核是否有投资前景?项目不同阶段投资,考核点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我在做早期投资考察一个项目的时候,对创始人的观察判断,应该是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权重。因为那个时候很有可能除了这个人或者再加个团队,啥数据都没有。更多的是对这个人的判断,去看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有潜力的创业者或者未来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这个没有标准的定式,只能通过你见多识广,阅历越多,看的越准,很像是大数据的一个过程。

不同阶段考虑点当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市面上存在 VC 和 PE 这两个不同的机构。你会发现是由两种人去做投资的,不是完全同一种人既能干 VC 又能干 PE 的。早期主要是看人,后期基本上是看公司。 PE 看公司主要是看数据,因为这个人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了,因为能够做到那个级别的公司这人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更多是要看这个业务本身是不是有前景,还有没有可拓展的空间?投进去将来的回报率大概有多少需要算,而早期更多是关注人了。

贵司最近一年比较关注的是哪些领域的投资,新的一年开始又将关注哪些方向?

新的一年要关注哪些方向和细分领域, 先卖个关子吧, 不久我们即将发布 2017 年 IDG view ,会系统性的梳理及分享新一年中的行业洞见以及投资逻辑、投资观点,希望大家到时候一起关注。

一家 VC 投后管理主要侧重在哪些具体方面,投后管理的比重需要多大?

投后管理这个问题可能更加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至少我能看到的是每个 VC 的投后都不一样。相对来说, IDG 资本的投后做的比较深入扎实,我们有专门的投后服务团队,无论是招聘(校招、社招)、市场 / PR 、专业的财税法务支持,还是创业者之间的资源对接信息分享,从而我们打造出品了很多投后品牌产品/活动,比如:已经连续两年发布行业首创的《中国准独角兽公司薪酬 & 长期激励调研报告》,关注人数过百万;每年春天的《 IDG VIEW 》,我们会向创投圈去分享行业洞见与投资趋势;《 MEET IDG 》,则是帮助有融资需求的被投公司集中化地与各投资机构做综合性地现场洽谈,去年我们第一次做,来了超过 60 家被投公司和 170 家国内一线投资机构的 200 多位投资人,影响和效果都非常好。

阿里人创业的话,普遍有哪些毛病?

我平时 base 在杭州,接触了不少在创业的阿里人,的确有看到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一,上来就说干平台,或者要干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事儿,至于具体怎么做,考虑的非常欠缺。原来在阿里内部的时候,是自带阿里光环的,一出来之后光环不再。其实好多阿里出来的创业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光环的作用有多大、价值有多大,很多可能在阿里平台内唾手可得的资源,一出来才发现,其实非常非常难获得。最大的一个例子就是流量,在阿里内部有很多流量可以充分地考虑去利用。出来之后,最大的受挫就是,不知道流量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该怎么获取流量?除了花钱买流量或者用补贴的方式以外,好像也没有别的招了。

第二,有点眼高手低,心高气傲。情怀是双刃剑,好的地方是让你有雄心壮志,不好的地方就是让你看不起那些日常的苦活脏活累活。

还有一点问题就是,阿里是一个平台型的公司,做的更多的是链接和链接过程当中的运营。但是作为创业需要更多 B2C 的基因,一开始就要自己做好产品、自己做好服务,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欠缺。

综合下来是这几个问题,但这些或许所有大公司出来共同的毛病。

梦想代言人

I Want you!

寻找最有梦想、最有阿里味、最有故事有干货的阿里校友!

这是 8 万阿里校友的狂欢

这是100 位阿里校友的舞台

这里有青春、有回忆、有阿里校友

这里有热血、有梦想、有阿里味儿

“1万阿里校友死磕100天,喊8万校友回家”

——【阿里校友梦享汇】百群直播震撼开场!

IDG 资本楼军:创业不是比谁手中的牌好_第2张图片

如果你是阿里人,如果你有浓浓的阿里味儿,如果你有梦、有故事、有干货,你想站在这个舞台和阿里校友分享。

快来参加“梦想代言人武林大会”吧!

提供一篇关于你的梦想故事

精彩故事审核通过

即可参加“梦想代言人武林大会”,精彩惊喜享不停!

故事投放加橙小橙微信:chucheng0101

暗号:梦想代言人武林大会

IDG 资本楼军:创业不是比谁手中的牌好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IDG 资本楼军:创业不是比谁手中的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