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拍到的是照片,是一个影像。产生影像需要曝光,所以首先需要认识一下什么是曝光。
曝光:菲林产生影像的过程,或者说是胶片、底片或者数码时代的CMOS产生影像的过程。
如果照片是黑的,说明没有影像或者曝光不足;如果照片很白很亮,几乎卡不到任何结构,说明影像是过度曝光的。曝光合理,影像才有质感、细节、明暗合理,亮的亮,暗的暗,灰的灰。
上面的照片显然曝光都存在不足或者过度的问题,那么,请看下面这张曝光正常的照片:
所以说,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拍摄出美好的作品,正确的曝光是必需要的。
孔径的大小决定光线进来的多与少。这个孔就是光圈。
光圈大小用一个f x表示,其中x越大,表示光圈越小,进光越少;x越小,表示光圈越大,进光越多。
光圈不仅仅影像进光的多少,也影响着景深的变化。
大光圈拍摄景深浅,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小光圈拍摄景深长,主体和背景都很清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圈的影响:
什么是快门呢?打个比方,把光圈想象成一个水龙头,我们知道影响出水量的有两个因素:①出口半径;②出水时长。例如我们用更粗的水龙头,显然出水量更多,这里的“粗细”就好比光圈的大小;而打开水龙头的时间越长,出水量就越多,这就好比快门时间越长,进光就越多一样。
所以说,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一个装置。
快门越慢,时间越长,进光越多
快门可以影响底片曝光的多少。
上图中的鸟的运动是非常迅速的,所以需要用一个速度很高的快门来凝固这个瞬间。
不是所有的照片凝固瞬间就会很漂亮,有的时候也需要利用慢快门来记录轨迹,例如下面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本来是车辆飞驰的高速公路,但我们并不能清晰的看到汽车,而是看到的汽车行驶的轨迹,这里就用到了慢快门来记录轨迹,形成曲线的魅力。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下面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
高快门 (同样的拍星空,这里采用的高快门。可以对比之前的慢快门。)
之前提到,光圈、快门控制相机曝光的多少。ISO也可以控制曝光的多少。
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能力,而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其实并不是使用胶片,而是通过感光器件CCD或者CMOS以及相关的电子线路感应入射强弱。
感光度越高,感光能力越强,画质越粗糙,噪点多;感光度越低,感光能力弱,画质越细腻。
可以尝试对比上面两张图,第二张显然是ISO太高的结果。
摄影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张有噪点的照片比一张拍虚的照片有价值。
所以说,当光圈和快门无法提高画面亮度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ISO,增加胶片感光能力。
一般拍摄模式有下面这几种:
总结:光圈、快门、ISO共同影响一张照片的曝光(亮暗)
既然三者都影响着曝光多少,那么如何搭配调节呢?
我们还知道,这三者除了影响曝光多少以外,还会影响一些照片的效果,所以,当我们需要某种特定效果的时候,就需要先调节我们为了达到效果的一个参数,然后调节其他参数进行曝光的修正。
如果我们需要拍摄高速运动的瞬间,我需要一个相对较高的快门,然后用其他的参数修正曝光;
如果我需要拍摄比较深的景深,风光,背景都尽可能清晰呈现,就需要运用小光圈
相机的镜头多种多样。
业界有一句话:变焦靠手,定焦靠肘。
另一种按照焦距大小来分的方法:
焦距通俗的讲,代表了镜头能看到的范围的多少。镜头越短,拍摄的范围越广,视长角越大;镜头越长,拍摄的范围越小,拍的距离越远。
广角:取景范围大,多用于拍摄风光、建筑等。
标准:和人眼的感觉相同,适合拍摄标准人像、静物、产品以及集体照等。
中长焦:适合拍人像
长焦:取景范围小,适合拍摄动物、荷花、偷拍、体育节目等。
镜头的焦距也可以影响景深: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对焦模式有两种:手动(M或MF)和自动(A或AF)
单点对焦和区域对焦的区别:
一般情况,如果我们不知道对焦对哪里,比如,拍摄对象非常多的时候,就选择动态区域对焦;而单点区域对于个别拍摄比较多,成功率高。
首先看两张图:
左边偏蓝,右边篇黄,这就是由白平衡决定的。
白平衡就是色温,光线具有颜色,例如荧光灯的光偏绿,钨丝灯的光偏红或者偏桔色。 白平衡的功能就是对光线颜色的影响进行补偿。
下面两幅图就是不同的白平衡下拍摄出来的。上图是一张暖色调,将k值调的非常高,下图为冷色调,k值调的非常低。
在相机上,可以对白平衡进行设置,对光源的特有颜色进行补偿。其中常用的就是AWB自动白平衡补偿方式,它可以对光源进行自动补偿,对多种混合光源也有补偿光源,其效果最接近人眼实际看到的效果。
一种相机:无法直接调节k值,只能调节几种预设值;
另一种相机:可以准确调节k值,参考下图调节即可:
摄影用光是摄影师的基本功。是塑造物体形状,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保障,用光在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没有光就没有影,光是摄影的先决条件,因为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所以摄影师就应该对光有基本的认识,在拍摄过程中准确的把我好各种用光的方法,才能拍摄出更加完美精致的作品。
例如下面这张照片,让我们感到到画面的空间感,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画面吸引,这是对光的应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光的认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光质就是光的性质,摄影中的照明光通常分为直射光(硬光)与散射(柔光)光两种。
上图中这名男性就是采用的硬光,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名男生的阳光硬气。硬光往往给人一种比较硬朗的感觉,并且可以让人物的层次和立体感得到加强。
同样,一般女性采用的是柔光,但上图中采用的是硬光,表现出的是强硬、刚毅的一名女子形象,与一般女性截然不同。
像上面两张风光作品,采用的也是硬光拍摄。
然后再看下面的照片:
这两位美女,采用的是柔光拍摄。展现出的是一种柔美可爱的感觉,特点是明暗反差不大,甚至几乎没有明暗反差,给人一种非常柔和的形象。这种照片也称为糖水片。
上面两张照片也是采用柔光拍摄。明暗反差小,画面层次感不是很强,感觉更加平面一些,画面相对比较灰一些。
像上面这种大雾天气的拍摄作品,用柔光展现出了一种朦胧美。
上面两张图片,可以让你明显感受到它们的立体感。也就是常说的,鸡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鸡蛋,而不是一个椭圆。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被摄体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光位明暗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顺光、侧光、逆光、顶光与底光五种。
例如上面两张都是拍摄的沙漠,但第二张显得更加通透,立体感更强,沙子的纹路非常清楚。这种差异就是受到光位的影响。
在构图上常常会影响画面的调子产生对比,光比是指被摄体的主要亮部受光亮的差别。
下图是一张逆光效果,但是人物并不是漆黑的剪影效果,说明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为人物单独做了一个灯光的补光,这样就减小了人物和环境光的光比,使得光比减小,反差更小,使得人物细节得到更多的体现。但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一般是看不到的,必须由摄影师进行人为的补光拍摄。
什么是景别呢?请看下面这张图片。我们拍照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恰当的主体或者信息点,下面这张图片的信息点就是人物,但是呢?这张照片不仅仅只有人物,而是伴随着许多的景。
以人物来说,如果说我们要表现的主要是人,那么人物的全身一般称呼为全景,而上图这样的一般称为远景。
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景别越来越小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神态。
什么是视角呢?我们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哦,景物水平线和相机所处的水平线都不尽相同:有在高于景物位置拍摄的;也有在低于景物位置拍摄的;这些在不同水平上拍摄的布局位置,也可以成为“不同视角”。
视角一般分为三类:
下面请欣赏一些例子:
总的来说,视角与景别没必要过分计较,限制得太死,即使存在误差也属于正常,在景别与视角的应用上,个人应该尽量秉承多变的原则,只要做心中有数,明白选择景别与视角有这么一回事即可。
照片本身是一种二维的表现方式,为了丰富其表现力,我们可以运用画面的纵深感和距离感营造出三维视角。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好空间构图的方法就是成功的关键。
所以说,画鸡蛋不是画一个椭圆。
如何表现三维效果呢?主要方法就是透视。
透视就是用线条或者影调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上面这张照片之所以能表现是纵深感和立体感,就是合理运用到了透视的技巧。
上面的右图就是利用平面用的线条表现出房子这一空间立体的结构,所以说,线条可以表现出立体感。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用马路的线条很好的表现了一种延伸感和立体感。
除了线条可以表现立体感之外,影调也可以表现出立体感。请看下图:
正方体的各个不同面显然颜色深浅、明暗变化不不同的。我们把这种表现方式也可以称为影调。所以说,影调可以表现出空间立体感。
下面的图片,就很好的运用到了影调的透视。
总结一下,透视可以分为两种:
什么是前景呢?前景指的是焦点前方的景物,通常位于镜头的上下,前景在摄影中的作用主要就是加强气氛。例如下面这张照片是著名摄影师谢海龙拍摄的《大眼睛》,如果说没有小女孩前面的桌子、笔和纸、以及两个小伙伴的身影,是无法体现出小女孩渴望学习的状态的。所以说前景往往起到加强气氛的作用。
再欣赏下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在左上角出现一些虚化的景色,这样的话,让我们景物显得更加立体,更具有层次感。所以说,我们可以发现前景的第二个作用:前景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前景还有第三个作用,前景可以均衡画面。例如下面这张图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右上角的叶子作为前景,那么整个画面就会显得左重右轻。而当右上角的前景出现之后,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起到了均衡画面的作用。
下面再说说背景。
背景的第一个作用就是突出主题。例如下面的图片,我们第一眼就可以感受到主体是这只鸟,总体上是因为背景简洁导致的。所以说,简洁而干净的背景是突出主题的手段。
背景的第二个作用是丰富主题的内涵。下面的图片中主体是这群人,而背景让我们知道这群人在做什么。当然,这里的背景不是献血,而是卖血为生。这样的话,背景让我们感受到图片故事的内涵。
平面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实际上,就是处理好画面中的点、线、面。
第一种方法就是“黄金分割法”。
一般把“点”放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面的例子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下面可以看到“线”。下面的线都是平行线,要注意的是,一般平行线需要处理的比较平坦,给人一种平稳、安定、安逸的感受。
上图中的这些条线除了存在一种形式感的美之外,还起到了视觉延伸的作用。所以这样的线条有两个作用:①增加形式美;②加强空间感。所以以后我们在拍摄线条的时候,需要问自己,为什么要拍摄它们,是因为它们能带来形式美?还是加强空间感?
对于“面”的处理,一般把自己想要突出的放2/3的比例,不需要突出的占1/3就OK了。
那么,如何学好构图呢?
日出日落的拍摄需要关注下面几个要素:
瀑布的拍摄作为一个摄影师来说是件美妙和富挑战性的事。首先它是一个美好的景致,其次它经常需要我们应用更多的经验和设备,还有一个就是动态主题。当瀑布流淌倾斜时对于摄影师意味着一个挑战,动态的拍摄的一个真正的机会。
在拍摄流动的瀑布时摄影师一般有2个选择:
如何记录烟花绽放的过程?
关于位置的选择:通常选择顺风位置,风可以将烟花产生的烟吹走,使画面保持干净;可以运用湖面的倒影丰富画面层次,也可以利用城市的夜景作为衬托,避免画面单调。
一般来说,在拍摄夜景人像的时候需要用到闪光灯,那么闪光灯也分为内置(左图)和外置(右图)两种。
内置的闪光灯功率有限,闪光有效距离一般5m左右,另外,内置闪光灯的灯的位置固定,很多效果出不来。
外置闪光灯功率一般都比较大,闪光有效距离能达到10m左右。当然功率不同距离也有差异。而且灯位灵活,效果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拍摄的时候,外置闪光灯可以有多个同时使用,例如下面这种图,用到了两个外闪:一个是左上方;另一个是右下方远处。
外置闪光灯可以体现出一种立体感、层次感。
那么如何控制曝光呢?
总体上分为两步:
夜景风光必备的附件:
上图是一个固定灯光的效果,采用小光圈,用三脚架增加稳固性,用快门线进行快门拍摄。
上图是用慢快门记录轨迹。
光斑的拍摄需要大光圈,只要灯光亮度足够就好,另外不能对焦,也就是要故意虚焦。
星空轨迹 慢快门
点状星空 这里不是很慢的快门
常见的滤镜:
顺光拍摄: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这样拍摄缺乏立体感,拍摄出来的照片显得平淡呆板,如果在强光下拍摄,被摄者往往双眼眯成一条细缝。
下面的图片就是这样,一般用于拍大头照:
侧光拍摄:阳光从侧面照射景物,这样可以突出景物上的明暗对比,让层次更加丰富。但拍摄人像的时候要注意光比的变化。
请欣赏下面的图片:
逆光拍摄:阳光从被摄体后边射出来形成逆光照明,被摄体正面比较暗,边缘有一道明亮的轮廓线。逆光拍摄要注意补光。
下面的图片都是逆光拍摄的效果:
漫射光:漫射光是晴天背阴处的反射光或者阴天透过云层的光线,没有明显的方向,光线比较柔和,景物没有明显的亮部和暗部,反差柔和,适合拍集体照。
例如下面的图片:
人像构图主要处理好主体位置和所占比例大小。
最常见的就是上图中的九宫格法。一般把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的地方。
另外一种就是中心构图法。一般在人物照或者特写中用的多。
第三种就是吊角构图。这种方法往往不是把人物放在黄金分割点,而是放在一个角落里,左下或者右下比较多。
常见人像构图的形式有哪些呢?
什么是影调?可以这样说,线条是一张好的作品的骨架,那么影调则是一张好的作品的血与肉。影调往往是通过明暗反差、以及画面中物体间的遮挡效果体现出来的。
上图中出现的不同阴影就是影调的效果。
不属于上面两种,就是中间调。事实上,平时生活中大部分就是这样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