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简周
一个朋友发来一条长长的私信。
她说,因为当年没有选择,她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让父母帮忙照看。可她一直为此心怀愧疚,每天只要一想起女儿就想哭。
现在,孩子已经快2岁了,她仍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我问她,到底是什么难言的苦衷,让她不能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她说,因为她下定不了辞职的决心。
她在一家不错的事业单位工作,收入不高不低,但胜在稳定。老公在国企,收入比她略高,但压力大。
她担心自己辞职以后,家庭经济负担会变重,更主要的是,将来要想再找一个像现在这样的工作,几乎就不可能了。
她的纠结,乍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
不辞职,她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亲自照顾孩子,而她又下定不了辞职的决心,所以,只能忍痛把年幼的孩子送回老家,交给父母来帮忙照看。
只是,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并非她的本意,而她觉得自己的痛苦,就在于没有选择。
可她真的就没有选择吗?
在这位朋友的思维里,把孩子养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全职工作,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设想过,除了把孩子送回老家,或是辞职,还有没有可能存在其他的解决方案?
比如,让老家的父母过来帮忙搭把手,或是把孩子送到早托班,再或者,还可以请一位阿姨帮忙照看,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没有选择,只是我们不想选择。无论这是出于害怕承担责任,还是逃避型思维的惯性。
因为选择都是有成本的,选了其一,势必要放弃其二。
然而,有些成本是显性的,有些成本是隐形的。显性的成本可以计算,但隐形的成本往往不可估量。
其实,我上面说的这些解决方案,这位朋友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但都被她直接否决掉了。
因为房子不够大,父母过来同住会显得拥挤,要是另外租房,成本不菲。
把孩子送到早托班或是请个阿姨,他们夫妻两人,至少有一个人的月薪要搭进去了,等于有个人白干。
这位朋友看到了显性的、现实的经济成本,比如,辞了职会损失一个人的月薪,以及一份她自己很满意的稳定工作,而不辞职但是请人来帮忙,同样也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压力。
总之,最经济、最适合的办法,还是把孩子送回老家。
可是她忽略的是,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几年,她没有陪在孩子身边,不仅会损失亲子间的亲密关系,更会错过在合适时机给予孩子恰当教养的责任和机会。
这些隐形的成本,现在看不出什么太大的不妥,但在未来的某一刻,它就会以猝不及防的形式出现,直到完全透支。
有些错过,将来还有机会,有些错过,一生都没有办法弥补。
我见过一个男孩,因为小时候父母忙工作,就把他扔在奶奶家,直到上学年龄到了,才回到父母身边。
可是,他总觉得和父母相处很别扭,父母更是对他一身的毛病不满,不是责骂就是惩罚。相看两厌的后果,就是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一直很僵。
结果,等男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就彻底脱了缰,逃课、混社会、打架……
总之,凡是父母不乐于见到的事情,他都要做个遍。
他爸妈想了无数的办法,他妈妈甚至还为此辞了职,一心只想将他扳回正道,但一直都是徒劳。
当然,不是说所有小时候不在爸妈身边长大的孩子,都会走偏,但在孩子心里,有些阴影和鸿沟却是始终难以弭平的。
我有个朋友,也是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在外人看来,她成绩优异、出类拔萃,但没有人能看到她内心的痛苦。
她永远无法像其他女儿一样,在爸妈面前撒娇,他们之间永远隔着一堵没办法逾越的墙,而她之所以那么优秀,也是因为憋着一股劲,想靠自己的能力,彻底远离父母。
因为她没有安全感。
童年的经历让她深切地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即便是父母也不可靠,她只能靠她自己。
如今,她的事业很成功,但对亲情一直表现得十分淡漠,她的内心,一直离幸福感很远。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得选。
区别只是你愿不愿意选,你是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上还是交给别人,以及你在选择时更看重的是显性成本,还是隐性成本。
而我们的选择,其实也折射出在我们内心的天平上,究竟孰重孰轻。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我们面临的,并不是一道道非A即B的选择题,只要你愿意,你总能找到更合适的“第三选项”。
「 作者 」
简简周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者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 一斤二两的日常」
漫画| 西米编辑 |康康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 投稿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