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厨房好难—《有风吹过厨房》之读书笔记

爱上厨房好难—《有风吹过厨房》之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爱上厨房好难

《有风吹过厨房》这个题目在我看来,是为了突出浪漫,一看便知是位女士,如那首歌《被风吹过的夏天》类似吧,我们都知道,厨房是干活的地方,很乏味的,有风,便有了丝丝的情调,哪怕一点儿。不过,夏天有风是特别舒爽的事情,但是在厨房做菜如果有风吹过,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麻烦,因为吸油烟机在抽着油烟,而窗户吹过的风会干扰到炒菜的火候,所以,每每我做饭的时候,都是窗户紧闭的。本来水平有限,就不要外力再继续干扰到我的水平吧。

讲真,在申请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没有认真看介绍,如果知道要写读后感,也许我就不会申请了,关于做饭,关于厨房的一切,我真的,没有一丝的好感和亲切,更谈不上热爱,我从未想过我会阅读一本关于做菜的书,是的,从未。吃东西于我看来是一种需要,就是身体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必须做的事情。而且我知道它是特别麻烦的事情。

我努力回忆那些与做饭和厨房有关的一切。想着想着,忽然就觉得很有趣。我想我现在是有权利来评判父母对我的教育,我认为爸爸对我教育比较失败的一点就是关于“钱”,在我拿到第一次津贴费的时候,我脑子里其实一直没有金钱的概念,也从未觉得缺过什么,这无疑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还是属于有缺陷的,那么妈妈对我教育比较欠缺的一点就是,上学时候,她从不让我进厨房,吃饭就在餐厅等着,她总是耐心地跟我说,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做饭这种事有人替你做。导致的就是我在成家之后,什么都不会弄,甚至我一直认为买肉买菜是大人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买不好,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肉是可以吃的。即使削土豆皮也能把手弄出血,切冻肉的时候直接血溅菜板,至今左手中指第二关节1/3处留有一道疤痕。我太笨了,不是吗?

我不是懒惰,也不是不懂事,小时候,看见妈妈蒸馒头,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有一次我想给妈妈个惊喜,自己和面,学着妈妈的样子,揉成一个一个馒头,上锅,用提布沾水,每个之间留有距离,20分钟,我都问过妈妈的。蒸的过程中不许开盖子,于是关火的时候好兴奋,激动地等妈妈下班表扬我。结果,可想而知啦,出锅的都是一个一个面疙瘩,真奇怪,怎么还比我揉成的小了,不是应该长大吗?妈妈笑弯了腰,唉,那是我唯一一次蒸馒头(或者叫蒸面疙瘩),到现在我从未再尝试过。

好吧,书归正传,我为这本书准备的是学一道菜,秀一个爱心早餐,记一个关于做菜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被誉为“厨房里的张爱玲”,也就是说,她把每一道菜品的制作过程,以及涉及到的食材的典故,或者是某位大家对菜的品头论足,都能娓娓道来,可见称呼作家是够格的,所以叫美食专栏作家。每一道菜都能想到小时候的故事,人家家族恐怕遗传了这样的基因。为了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我关注了作者的微博,不过,发现她偶尔秀一下的家常菜和我做的也八九不离十,看来,做菜真的没想象中那般复杂,只不过,它真的是力气活,或者说,这实在是太麻烦的工作了。

第一章“最是寻常味”。如果说“盐水花生”“水蜜桃”什么的,也可以算菜品的话,那么我也可以做上几十种菜肴,这一章诸如“蛋炒饭”、“小馄饨”、“番茄炒蛋”几乎我们每天都做,微微叹下气,作者是上海人,做饭都放糖的,我是东北人,从来不用糖。人类味蕾对甜的味道感觉是最美妙的,这是巧克力的广告吗?不记得了。不过同时糖亦钝化我们的味蕾,便失去了食物原有的味道。“面饴饼”,其实就是饼,作者也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饼,她说有一种东北哈尔滨从炖锅里出来的,没写出名字,叫“烀饼”,东北人比较爱吃。记得有次同学聚会,上了一桌子菜,大家都没好意思吃,但是又都有些饿了,所以,觉得可以先吃那盘手撕饼。可是,我好像只是低头看了几眼手机而已,再抬头,盘子都空了,然后看看四周,可以断定,爱吃饼的都是胖子。

一个腌制的菜作者都可以叫成“玫瑰大头菜”,其实就是那种咸菜,称呼太美。还有就是“红菱艳”,西塘古镇我去过,那种黑黑的菱角,我们是吃不惯了,想那也是过去用来充饥的吧,作者笔下竟是如此美。不过还是有收获的,学到了一个菜肴“酒酿明虾”,料酒、过油,酱油、蒜末、大量糖(我得少放),醋,倒入虾。作者几次三番用到“绍酒和黄酒”,得去超市采购了。“慈姑”,其实就是一种蘑菇,和五花肉翻炒,然后慈姑吸了好多五花肉的肥油,作者便说好似清贫人家的女子终于寻到疼爱她的夫婿,天呢,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不带这么想象的。

图片发自App


第二章“肺腑之爱”。这里都是荤菜,我们是食肉动物,我亦然。不过动物内脏我是不吃的。真佩服作者选食材那个劲儿,当然,食材选对了,菜就做好了一半,但是我买东西极少问价,甚至极少动手,需要什么看见什么就买什么,作者说有些卖家也是觉得她极其麻烦,确实,条件好的,谁去市场摆摊卖菜啊,我便是从不自己去拿,她得看 、闻、捏等等,也真是时间充裕。她说得到上好的食材,做给哥哥一个人吃,让他坐在厨房灶台边上,出一道吃一道,看起来,好温馨的。这一章里关于肉、鸡肉、鱼肉、皮冻、羊肉、海鲜等等18道菜,都不难,难在一个料的掌握和火候吧,这我估计得千锤百炼。不过作者时代感超强,屡次提到猪油,我从不用那东西,感觉好腻好腻啊,她把走油肉和猪油菜饭描绘的如此美妙,也太难得了,不过,我依然不为所动。说到猪油,想起看过的一个节目。中法大师傅比武大赛,前提是,从对方的食材里拿走任意一样东西。结果,中国队从法国队食材里拿走了牛肉,我看你怎么做法国牛排。而法国队从中国队拿走了色拉油,你们中国人炒菜不就是爱用油吗?!结果,中国队获胜。法国人不服气,说你们作弊,明明没有油的,为什么炒菜反而更香了呢?!中国人大笑,用的肥肉熬成了猪油,法国人一脸的莫名其妙,原来这也可以!

图片发自App


说到吃,我绝对不算吃货,我见过爱吃的人,有次与先生大学同学在一起十多天,每到一处必去当地有名的特色餐馆,拿起筷子基本不再讲话,而后细品,吃完后谈体会。不像我,去哪吃什么都差不多,就好比喝茅台和二锅头味道是一样的。我也去过许多地方,最怀念的是呼和浩特的毛肚火锅,天呢,太好吃了,去了一周,大概吃了五天,然后你看我现在还依然思念呢。别提湖南和厦门,在湖南自驾游七天,特别是湘西,辣到我一到饭点就难受,想起要吃东西就难过。而在厦门的十来天,基本以一家“东北饺子”为根据地,真心吃不惯。不过,我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做,在愈来愈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后,我在准备早餐的时候,多了营养,多了美观,因为早餐是最没食欲的,要吃好,得有所刺激,所以,我最爱的是弄早餐,好看多样,营养丰富,我的拿手好戏。我特别喜欢冰箱贴,买来买去,最后发现,还是买的西餐的最多,看来,我是比较喜欢西餐的。

爱上厨房好难—《有风吹过厨房》之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本用生动形象温馨温暖的语气写的关于做菜的书,它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菜谱,也是一段段温暖的如春风般的小故事,不过,我信又爱读书又爱美食又善做美食的人,太少太少。给作者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上厨房好难—《有风吹过厨房》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