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途

从广州到佳木斯,宁可在火车上吃三顿泡面,也不向25一份的盒饭低头,在哈尔滨中转时,买55的肯德基小食桶却不含糊,由这种奇葩消费观,思绪飘的远。

大概四岁时,饿的急了,前胸贴后背,家里没人在,去商店赊了一袋方便面,说记在姥姥的账上。后来妈妈跟姥姥调侃说怎么不记到奶奶账上,姥姥只顾笑。

零花钱不多,在买书上却舍得。

小学最喜欢的课文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妹妹推他去北海看菊花时,他懂了母亲没说完的话。不想多年后,菊花有了别的含义。

语文课本上林海音那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整个初中课本最喜欢的一篇,夹竹桃的破败隐喻父亲的离去,父亲对英子说的那句“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直至我成人,面临困难和抉择时,仍在心里念起这句。

年少时,这两篇喜欢到把一段一句想象成一帧一帧的画面,书店新上架了林海音《城南旧事》的精装本,在书架前反复踱步,手插袋摸索还有几张钱,虽身处小城,由此书一窥京城世相。

大学和朋友去北京玩,老城区的景致,好像在十年前的书里就已看见,只是去时正值凛冬,北海的花早已破败。

回到对钱的态度,我从两人身上受益。

一是高中同学,在花钱方面,对自己要求严苛,却对朋友格外慷慨。学校的冬天冷入骨,临睡前一杯开水忘了喝,次日清晨就冻成冰,他为省500元一年的住宿费,裹大被住墙角漏风的旧宿舍,要是跟他到校外吃,却挡着你去付钱。心里一直敬他,也愿如他一般。

另一人是小姑,她早年搬到市里,日子过的清苦,做家政,按时间计费,雇主要求擦窗户玻璃,她一脚窗外一脚窗内地擦,面不改色,我知道她小时上房顶掏鸟蛋都怕的要命,雇主说快点擦,多给些钱便是,她一个小时做完两小时的活,雇主却没多给,还缩短了用工的时间。每年过年回家,都带我去美食城,去冰雪大世界,花在亲人身上不心疼。

我是不会存钱的,大一每晚去做两小时家教,工资月结到手后,花的踏实,一周就没了踪影,也不念及一个月的辛苦。实习发工资前几日,就预支1/4买了钟意已久的红色运动衫,余下的日子不再下馆子,买菜煮面自己动手,竟多会烧了几道菜。

年前离职,任性给自己放了个寒假,本想一路北上,去不同城市,看不同风景,见不同朋友。

付诸行动前,把余额堆起来,算算今后的预期支出;

* 旅行+车费

* 台式电脑和一年网费

* 朋友聚会吃饭、走亲戚礼品

* 寒假买菜水果

* 来年求职车票

* 求职期间预留2月房费

* 求职期间2月食物日常花销

* 过年添置衣物

IN TOTAL :               XX,XXX+

(三个月的财务没白做,经历即所得)

看来,年前享乐,年后就得遭罪,考虑再三,取消了旅行计划;省时省力的飞机票变成了火车票,省下500块。

知道刚工作这几年的可贵,日子虽拘谨,却也欢喜。

下一站,天后。

(小食桶未吃净,家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