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老看到有人介绍学习英语的文,其中很多都涉及讨论说一口地道英语/美语这个高大上的目标。这的确很吸引人,谁不想张嘴就是流利零瑕疵口语,震慑全场霎时引来羡慕妒忌恨呢?可是童鞋们,我要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只是少数有语言天赋的人通过大量努力才可以做到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例如平凡而懒惰的老奶奶。
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咱们爹妈不是老外,没有从小念外语教学的贵族学校,也不是在英语国家长大的,讲外语没母语中文好很奇怪吗?再说,除了要考需要口语成绩的专业,讲英文就是一个纯粹用来与老外沟通的能力而已。虽然英语在中国的意义功利大于功能,但是没有需要的话,又何必逼自己把标准定得那么高?
我是一个很不上进又不长进的人,在一个英语国家泡了这么多年,至今说话仍然到处语病,词汇量等于小学生水平,时不时错得想撕烂自己嘴。然而这并不会阻碍我和那些CEO瞎掰,整天工作不停打电话,和各种专科医生讨论健康情况,跟律师商量合同,参与家教会到处活动,等等。虽然这多少跟我的话痨性格有点关系,但重点是:我凭这一口烂口语也能混这么多年没有饿死,就足以说明,把英文说得像母语一样流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很无聊的目标(当然你要是志向远大我也不会拦着你)。更切实的目标是,把英文说得老外能听懂。
我有一些客人从国内乡下出来,根本没有学过英语,来到这里从零开始学说话。不断练习下,如今口音语法拼写仍然错漏百出惨不忍听,却能轻松跟老外谈几十万的建筑工程。如果你想提高自己与老外的沟通能力,首要记住的是:我英文说不好天经地义,说得好是锦上添花。凭什么老外说几句不咸不淡的中文咱们就惊为天人,自己说得带点口音都觉得无比差劲呢?
不自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不敢开口讲,或者每讲一句都再三斟酌如同领导人讲话,一旦说错一点点就不停"I am sorry"(话说这个最好讲"Excuse me"哈)。你说这样还有谁喜欢跟你聊天啊?
聊天本应是一件愉快的事,至少我这样认为。所以只有记住了上面那条,放下要说得跟人家母语一样的高大上目标,才能有效地和老外沟通。说一次他们听不明白就换个方法换个词继续讲,说多几遍人家总会晓得嘛。没有人刚学就可以一口流利口语(除非鬼上身),怎么样也得有个开始对不?一个发音语调语法准确无误的人,如果为了追求完美表现而谨慎行事,生怕讲多错多,那就永远没有进步的机会。
所以我的心德是,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勤练,还是不怕别人笑话没有心理负担地练。老奶奶只是懒在学习课文和做习题,或者进修课程之类,看电视电影和跟人搭讪瞎聊可是很勤快的(大笑)。我也是应试教育的过来人,什么语法题阅读题拼写题作文题全部做过。也不是说那些对提高口语没用,只不过懒人如我,感觉看电视和聊天更有用而已。况且讲多了听多了,很多问题凭感觉和印象就可以答对,连背都省了。
回到本文标题,我之所以说口音语法和拼写是狗屁,就因为这三个东西或多或少成为了想练好口语的人的障碍。老奶奶对说话的态度一向是重视目的多于过程,让人家听明白了、大家聊得开心,管它什么狗屁口音拼写语法呢?其实结合起语境,关于以上这些的问题都不影响理解和沟通。等到你说起话来心无旁骛,不用老惦记着他们三位,就会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很厉害。当你信心足了,越聊越精神,水平自然会提高。最终能不能达到母语般的流利程度,就看各自的修为了。
先谈口音这个狗屁。
我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练口语时要挑某地的口音来学,而且力求发音一模一样呢?当然这个跟课本和老师的教学有关,但是平常说话如果经常纠结于自己有否暴露了中国口音或者音发得不够标准,那就相当影响谈话心情了。
在某处看过有人评论说,如果学外语发音时口音学得不一致,就会出现类似咱们湖南腔混四川调,陕西话搭山西音的搞笑情况。我说,这也好歹都是中国话好不好?即使不是标准普通话,费劲点也听得明白对不?
再说,这世界向来是你笑我我笑你的,像阿诺当到加州州长,美国佬还不是照样笑他的奧地利口音?美国佬到了英国,也会被笑说话像乡巴佬啊。部份华裔家长到了美国还刻意不在家讲中文,生怕小孩长大说英文有口音被人笑话。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中国人英文说得再棒再没有中国口音,人家老外看到你还是一个中国人哪。老奶奶舌头软,音准还算可以,也最多被人问问是不是在这儿出生的ABC而已,可见咱们中国人的身份是绝对脱不了的。除非需要隔着电话装歪果仁骗人,否则何必去追求字正腔圆呢?
所以说呢,口音绝对不应该成为口语好坏的判断标准。不要担心自己说话带口音会让人误会你口语不好,况且好和正宗是有很大分别的。咱们不必去追求正宗,努力争取准确表达自己意思就行。你和老外讲中文会因为他们搞不懂高深无比的“妈麻马骂”而听不懂意思吗?稍微猜猜大概都会明白,正常人也顶多笑一个,然后好心指正吧。
不过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以口音“标不标准”来判断人家口语水平的,多数是自己中国人。相信很多人重视口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习外语,发音准的当然比发音差的要强,这个逻辑我可以理解。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发音和沟通能力并没有太大关系。很多印度人发音糟糕到无法理解,可是人家凭那个在高科技界也很吃得开啊。咱们很多小伙伴音是够准了,可是要把字串起来就说不溜或者不肯多说了,那再准又有啥用呢?
所谓的音准,是一个很苛刻很没必要的概念。我认识的几个老外小孩,他们妈妈都说小孩至今仍有发不出来的音,例如“sh”老读成“s”。老头子至今普通话都把"车"念作"呲",把"something"说成"somesing"。这大概一辈子也改不了了。这纯粹是天生舌头灵不灵活的问题,说不准又有什么关系,不见得人家听不明白啊。如果对着老外讲"fan Q vely mu起",不知道你在道谢的老外也够白痴了。
总而言之,说话时不要老惦记着要把音发得多么“标准”。什么标准不是人定的啊?有空多看看电视电影听听电台,多和人聊天。如果爹妈给你长了个比较灵活的舌头,自然慢慢就会进步,会说得溜一点。一辈子说不“标准”也别伤心,拿出咱大中华子孙的自信心来,中国口音也是很可爱的!
现在数落一下拼写。
很多人不会想到拼写在口语中的影响,因为这是大家下意识做的事,也跟音准有关。
咱们学外语多数是学拼写先于学应用,而学习母语则多数相反。在小学认识了够用的汉字后,不认识的字一般是在应用时发现,然后才问怎么发音、什么意思。譬如那些没有声旁的生僻字,就必须查字典或者问人。
而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却又远没有日语、韩语、西班牙语之类的发音那么浅显简单有规律,很多字即使记住了拼写,也不敢肯定自己说出来有没有念错。这包括那些拼写复杂、尾音带"t"、"p"、"k"、"d"、发音不规则、或者容易混淆的字,例如"dessert"跟"desert"、"affect"和"effect"、"February"、"statistics"、和"receipt"等。因此学习英语时,很多时候为了发音和应用准确,都会先记忆字怎么拼写,然后再和发音联系起来。于是用起这些字的时候,自然会在脑海里先浮现这些字的拼写,然后努力根据记忆中相应的念法说出来。
这样子的做法在日常的外语对话里,就跟上面的口音一样,会影响说话的流畅度。其实你说哦,类似上面举的那些单词例子,说话时念得不准人家会猜不到是啥意思么?我现在还是把"library"念成"lai-be-ry","February"念成"fe-bui-e-ry",中间的"r"向来都省掉(当然这也是有受本地人懒音影响)。但是如果我厚脸皮跟人说"I still haven't returned the books I borrowed from the lai-be-ry in fe-bui-e-ry",会有人不知道我是个赖着不还图书的人吗?
可惜要无视掉这一点,对于受过中国式英语教学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我至今仍然无法脱落这个习惯,碰到难念的字就肯定会吃螺丝。
在这里的教学方法就完全相反,先教基本元辅音和读音规则,开始学的时候完全忽视拼写。老师只要求学生"sound out"单词,凭猜想转化成单词,连接成句子,然后重复念给老师听。于是小朋友写出来的便如同天书,老师根本一点都不管,但是会不停鼓励小朋友多写,错了也没关系。以前不少的同事在电脑上拼写就是如同小学生写字,我忍不住说几句便会回我:“没关系啦,有自动纠正!”所以我觉得现在微软文档里的auto spelling correction,根本就是为成年后依然胡拼乱写的老外设计的。
虽然很难办到,但只要不纠结于某字的准确发音,不介意“乱说一通”,就会大大减轻说话负担。不要担心人家会因此误会你是文盲,写和说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技能。再说,文盲也比哑巴好,对不?
最后谈谈语法。
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系不同,咱们从小学习英文花在语法上的时间可算最多了。
在日常使用中,学会把中文语序和逻辑转换成英语的已经不易,再加上各种时态和习惯用语搭配,能完美演绎中英口语互换或者用英语思维思考的牛人实在很让我佩服(还好当年早早从翻译系里撤了,呵呵)。
蠢笨如猪的我,说起话来会现在时、过去时、过去未来时、现在进行时混得一塌糊涂,"he"和"she"男女乱配,单数复数胡搭。最可恶的是自己一说出口就意识到错了,但又收不回来。
我反省了一下,我百错改不了的原因除了自己资质太差以外,还有大家对语法错误的包容性很大。大概是英语传播之处太多,除了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人、甚至英语国家自己的国民使用起来都不太精准,于是用英语沟通的人头脑里便自动生出一个自动修正的功能,方便理解对方。
虽然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态度是力求正确,但实际用起来时,如果老想着这个词后面要加个"d"表达过去,那个字要记住搭"on"不要搭"in",便会矫枉过正,牺牲掉表达的效率。语法力求正确用在写读上就好了,连讲也得要那么严格,不觉得太累么?
且不说记忆这些要花费的精力多大,即便记得牢,要用时不一定拿得出来,就好像小叮当一到危急关头就净乱掏些没用的法宝一样。除了那些辅助词搭配不一样意思就根本不同的用语外,其余的我都懒得去背去记。时态方面可以照抄中文的办法,往句子里加上"before"、"after XX"、"tomorrow "、"now"、"already"之类的,那样即使忘了转换时态也不会引起误会。有时间不如煲一下肥皂剧看几出电影,出去逛逛跟老外搭搭讪,实战演练才可以出成绩呢。
(哈,刚刚听到门口一个老外女汉子大声对朋友嚷嚷:“She don't want that no more!”)
所以嘛,你觉得自己口语里音准、读字、语法很糟糕,有比你糟糕百倍的。不是说要跟差生看齐,而是希望大家增加对自己的信心,说外语时不要带那么多负担。如果有人因为你说外语时的小错误而轻视于你,他们说的话也不值得你去重视。觉得自己说得不好难过了,就来复习一下上面的那句:
我英语说不好天经地义,说得好是锦上添花。
尾注:人人性格和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此乃老奶奶个人心得,如果觉得不适合就当我老人痴呆乱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