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ver 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chapter1---概述

  • 1.互联网概述

    Internet(专用名词)—特指因特网 互
    internet(通用名词)----互网 也就是互项连接起来的网络
    *生活大家很常见的三大类网络:电信(电话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热点:三网融合

  • 2.互联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终端主机
    核心部分----由路由器构成的连接终端的网络
    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是指:主机A上的进程在和B上的进程进行通信
    端系统的通信方式两大类:C/S方式 P2P方式
    客户和服务都是指两个应用进程
    分清用户(人)和客户(进程)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逐渐发展为多层
    中国的ISP: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

  • 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可以按范围划分
    (2)可按使用者划分

  •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数据率/速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单位是bit/s(bps)
    例:1Mbps=10^6bit/s
    (2)带宽
    带宽分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指信号的,就是信号的频率上下限,单位是HZ
    另一种是指网络通信时,指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单位bit/s
    这两者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频域上的解释,一个是时域上的解释;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数据率也就越高。
    (3)吞吐量:也就是在信道上单位时间内的实际数据量
    (4)时延
    总时延=发送(传输)+传播(在信道中走)+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重点误区:
    传输速率(也就是发送的速度) bit/s
    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 (m/s)略低于光速,这个一般是固定的,由物理性质决定。
    两者发生的地方也不相同
    传输时延,发生在机器的内部的发送器中,它是从路由器推出去的时间,与传输速率和分组的长度有关,而与两台路由器之间的距离无关
    传播时延发生在机器外部的传输媒体上,是一个比特从一台路由器向另一台路由器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它是两台路由器之间距离的函数,与分组的长度或链路的传输速率无关
    在传输过程中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
    (5)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网络利用率就是这个网络下的所有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那么是否是信道利用率越高越好?
    no,因为信道利用率高表示当前排队的人很对,那么就会出现堵塞,产生时延,信道利用率最好不要超过50%,当超过之后就需要比如扩展带宽了
    (6)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s)*带宽积(单位时间的数据量 bit/s)----可以体现这个信道的最大容量
    (7)往返时间RTT
    就是A向B发送数据,B收完后,进行确认,并且将确认传给A,A只有收到确认之后才会继续发,那个这个等待时间就是RTT

        **有效数据率=发送信号量/发送时间+RTT**  ------**这整个描述都是针对于发送方A的视角,看它的有效数据率(实际的发送效率/能力)**
    
  • 5.计算机体系结构
    就是通过分层的思想,进行了通信层次的划分,并规定了协议
    分层能够很大的提高灵活性
    一个协议要包含的三要素是:语法 语义 同步(实现顺序)
    并且每一层协议都要考虑到通信时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需要思考最坏情况,因为现实环境往往是非理想的
    然后每一层协议都需要考虑到以下问题的几点:
    1.差错检验
    2.流量
    3.分段和重装
    4.复用和分用
    5.连接建立和释放
    (2)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搞清楚各层的任务
    一些重要点:
    应用层:实现不同主机上的进程的通信,定义了不同类型的进程通信的规则,如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
    传输层:为进程提供数据传输的服务
    网络层:为主机通信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一段段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物理层: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