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伍尔福克)》读书笔记(十一)

      社会认知理论源于班杜拉早期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批判,其超越了行为主义,认为人们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者,能够做出选择并调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力图搭建从学习过渡到动机的桥梁,阐述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原理,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描述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构成要素,教给教师将自我调节学习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方法。

      一. 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的早期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通过观察他人进行学习,拓展了行为主义关于强化和惩罚的观点。在行为主义看来,强化和惩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另一个个体或者榜样受到强化或惩罚也同样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扩展了社会学习理论,将信念、期望及自我概念等认知因素纳入进来。社会认知理论是一个用来解释人类适应、学习和动机的动态系统,致力于了解人们如何皮展社交、情绪、认知与行为能力,人们如何调节自己的生活以及行为的动机是什么等问题。

      社会认知理论描述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叫做三元交互决定论。所谓三元交互决定论指的是个人、环境以及行为这三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个人因素(信念、期待、态度以及知识)、物理和社会环境(资源、行为结果、他人、榜样和教师以及物理情境)以及行为(个体的行动、选择以及口头陈述)三者之间彼此互相影响。

      二. 示范: 通过观察他人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学习,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关键要素。示范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观察者的发展特征;榜样的身份地位和声望;榜样行为的结果;观察者对表现出所观察行为的期望;观察者知觉到的自身目标与榜样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动作再现、激发行为复现的动机等四个要素。观察学习可能产生五种结果: 吸引注意力、鼓励现有行为、改变抑制状态、教授新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唤醒情绪。通过引导注意力,我们了解他人会如何作出反应以及行动的对象是什么;鼓励或微调现有的行为,可以形成好习惯并高效做事;观察会促使人们将情绪与特定的活动联结起来

      三. 自我效能与主体性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效解决一项特定任务的感知和判断。自我效能感与其他的自我图式有所区别。如自我概念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构念框架,它包括许多其他关于自我的概念,当然也包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相比,自我效能感关注个体对个人能力的判断,而自尊则关注个体对个人价值的判断。

      自我效能感共有四个来源: 成功经验(直接经验)、面对任务时的唤醒水平、替代经验(成就被他人模仿)以及社会性劝说(激励性的演说或对特定表现的反馈)。

      自我效能感会通过目标设置影响动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能使个体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挫折面前更加坚持不懈、设置更高的目标,能够在一个策略失效的情况下继续寻找新的策略。高自我效能感能够支持学生的动机,也一般与高的成就相关,因为能力更强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也更高。

      与学生学业成就有关的教师个体特征之一就是教师的效能感,即教师对自己能够帮助学生即使是难以对付的学生进行学习的信念。具有较高效能感的教师工作更加努力,毅力更强,并且较少体验到倦怠。

      四. 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是人们用于激发并维持自身的思维、行为及情绪以实现目标的过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整合了很多关于有效学习和动机的内容,有三个因素会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技能和意向: 知识、动机以及自我约束力或意志力。知识包括对于自我、学科主题、任务、学习策略以及应用情境等方面的认识。学习动机让学生做出承诺。意志是让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毅力。

      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要参与四种类型的活动: 分析任务、设置目标和制订计划、卷入学习以及调整学习方法。要想把学生培养成自我调节的学习者,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界定并分析手头任务的机会,学生可以从目标设置练习中受益,学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成功并想出新的策略来克服自我调节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五. 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

      多数教师认为,学生需要发展未来进行独立、终身学习所需的技能和态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参与复杂的、有意义的、耗时较长的任务,监控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设计用于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标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使用这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并相互给予反馈。

      六. 学习理论的整合

      行为主义观、认知主义观、建构主义观和社会认知观这四种主要的学习理论是教学的四个支柱。

      学生首先必须理解材料(建构主义观),接着必须记忆所理解的内容(信息加工的认知观),然后必须实践和应用(行为主义观),以使新的技能和理解更加顺畅和自动化,并成为学生行为库中的永久贮存。最后,学生必须掌握自己的学习(社会认知观)。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学习过程的这些方面,就会导致学习质量的低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心理学(伍尔福克)》读书笔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