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不会为优雅的离职感言而感动

你还会不会为优雅的离职感言而感动_第1张图片

首发《上海观察》

陈方

几年之后,百度文库里会不会出现离职感言的范本?一如年度个人总结范文一样,很多人在写年度总结时都忍不住从这些范本中COPY几段。不过这个可能性似乎不大,除了媒体人,其他行业的离职者似乎对“前尘往事”没那么挂怀。

这两天,央视前主持人张泉灵的《生命的后半段》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了。媒体人离职转身,发表离职感言也已成了惯例。不光是媒体界的名人,即便是普通的编辑记者,在告别这个行业时都忍不住念叨几句,说这些离职感言都是在给自己“树碑立传”有些刻薄,毕竟在很多人心里,媒体是一份“有情怀”的事业。当一切归零的时候,发自内心有些感伤,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无论离职信写得如何优雅,终究都会遭来是非争议。其他行业的人换个工作,就像换个房子挪个窝似的,大不了请几个朋友小聚一番庆贺一下“乔迁”之喜,如果有感伤和挂怀,他们也会藏在心里不会放置在公共平台上成为别人讨论的靶子。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离职只是私域里的事,没有任何公共价值。媒体人有所不同的是,一定程度上他们生存在一个靠“影响”立活的职场环境里,离职的时候搞出一点大大小小的影响,这也算是塑造个人“影响”以及个人形象的一部分。何况,传统媒体的没落与荒凉,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或主动离开已成“潮流”,如果说媒体人的离职感言有公共叙事的价值在,这样的大背景也许是它之所以能担负公共价值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感言,离职表白这事情,和谈恋爱(或者离婚以及其他)一样,时机太重要了。这决定收获的是掌声、泪水还是吐槽。

没错,浏览媒体人的离职感言,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明星们的分手宣言。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时,王菲留下一句“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李亚鹏深情回应“你注定是一个传奇,爱你如初。”明星艺人的分手文案一定是用心打造过的,既不能因为分手的负面信息影响自己形象,还要尽可能地保证围观者看到宣言后打消继续深入八卦的冲动。完美的分手文案总要有一些怆然感,最好也给人一种“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的凄美感。要用克制的普通文字表达出人世的悲欢,可以美艳,可以安静,可以凄绝,可以苍凉,但绝对不能有自怨和愤怒,词语和情绪一定要见好就收。但聪明的围观者应该知道,无论分手宣言如何动人,那也只是给他人看的,真正的秘密谁也不会说出口。

同样的道理,离职转身的感言无论多么优雅,去留之间当事者早已盘定好了自己的小九九,感言中的感念乃至伤怀都是曾经形象的延展塑造。很多人试图从中读出励志的味道,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张泉灵42岁离职央视,《都市快报》老总一切归零重新创业,读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还和一位年长我几岁的朋友讨论,我还不到40岁,也许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话刚说完内心已无比泄气,细细想想,这些被人关注的离职感言的当事者,他们拥有什么样的资源,他们搭建过什么样的平台,他们的离职感言和华丽转身,真的对普通人有参照意义么?当你转身后如果不得不去路边卖煎饼果子时,还有没有勇气和心情再来抒发“离职感言”?对于绝大多数离职者而言,最幸运的结果无非也是靠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跻身为短暂的“网红”队列,昙花一现之后继续庸常的碌碌人生。

所以,再读这些优雅的离职感言时,我与之共振的情绪越来越少。一个好社会应该让更多普通人有更多选择,但一个再好的社会也不可能让所有普通人都能随意选择。基于个人能力的不同,每个人的选择半径长短不同。而那些优雅的离职感言,都是基于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抒发出来的,对优雅的离职感言当事者而言,至少当下的选择是更好的。

明白了这些道理,你还会不会为这些优雅的离职感言而感动?当一条又一条的优雅的离职感言刷屏社交媒体时,你的潜意识里或许想从中获取某种营养。但是,当你看出优雅的根源所在后,你还会不会和优雅离职感言的当事者一样心潮澎拜?当然,基于媒体习性,让前媒体人不留声响静悄悄转身,这是无比艰难的事情。不过,我们大可不必一定要从这些优雅的离职感言中读出什么意义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还会不会为优雅的离职感言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