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杨守平班+第二周第2次作业

《二阶段,片断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P88页

R•阅读原文片段

巧用标记区分对象

我一般会用黄色的三菱拉线笔来画线,这种铅笔是我在板坂所著《思考的技术。绘画的技术》一书中看到的,至今依然爱不释手。铅笔使用起来最方便的一点是,它的笔尖不会像荧光水笔一样易干,而且这种铅笔即使在文字上写写画画也不会覆盖住文字,黑白复印后也看不出来。

不过,彩色铅笔的缺点是比普通铅笔粗,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笔帽,所以在需要携带的时候,我一般会拿马克笔或圆珠笔的笔帽来盖住笔头。

可以用以下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上觉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吸引眼球的内容。

如果笔记本上画的线条太多,重读的时候会影响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画线。

。。。。。

像这样使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既可以省去连续画多行直线的功夫,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线条区分不同的意图,方便重读时理解符号。


MINE:

I:关于读书笔记这一点,第一反应是想到《红楼梦》,当时其书案上有圈评,让后世能更多明白以及对后四十回有推导(具体记不清了,描述模糊,不好意思。),虽然与上文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同样地让我感受到读书标记或者笔记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符号性的读书笔记,而且辅助性功能很强,在工具类图书的阅读中发挥作用更大,比如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课本上就有各种标记(特别是大学时老师强调的考试范围!),帮助记忆;而在自己的阅读习惯中,人文类书籍,特别是散文,则是在优美或者哲思的句子下做了标记。标记的符号也是便于自己记住的。

而工作之后, 远离了之前的学习习惯,更多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书籍上的时间很少,很多都是快速阅读,大概飞一片,大概明白其核心思想。而细读一本书,明白作家的良苦用心、字字珠玑则是几乎不再的事。而飞读的习惯是往往只得到了很概括的中心思想,没有书本本身有的推导逻辑,以及真对事件的细节体会,往往是不成系统,容易遗忘,再次想学什么的时候还只得重新读过。

而如果当时细读,则有力学习标记,那么回读和记忆便仿佛有了快速通道,方便很多。

A1:以前读书,很细,很慢,对,从前慢;现在,没有读书,没有学习,感觉内心被浮躁掏空了。所以要找回学习的状态,认真读一本书,去细化,去吸收,去前行。也不要信息获取式的飞读,要重新打开一本书,获取思想的交流。

A2:从这个片段中,学习、践行,也找回当初的状态。

开始看书,无论纸质还是电子档,为了方便做标记,电子书则要有专门的阅读方式了(KINDLE或者存档),最好是纸质书,捧书在手,书香四溢,作者仿若在旁。

然后选用一只好做标记的笔,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看书的心情会更好,然后如果是粗头笔确实不能颜色太重,会覆盖原文。

采用简单的标号方式,主要我自己记性不好,标记系统复杂了记不住,然后特别重要的句子下划直线,一般重要的波浪线,关键词用圆圈,逻辑论点用数字序号表明。

虽然很不忍心在树上划划点点,但也许这样是与作者思想交流的痕迹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子+杨守平班+第二周第2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