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墙会说话

这个50平米左右的一房一厅,我住了刚好一年。

因为专业的原因,呆在家的时间很长,我和这个小房子独处的时间浓度很高。如果墙会说话,的确可以娓娓道来许多故事。

快要搬家前,房子也有所感应。厨房的灯因为接触不良开始变得不灵光、热水袋莫名其妙冒烟坏掉、厨房的酱油陈醋都正好用完、家楼下便利店关门大吉、就连一次性充了十几个月费用的宽带网络费,也是这个月底刚好到期……是集体在向我告别。

这几天开始打包,把家里的杂物一样一样放进纸箱里封起来,清出了好多垃圾要扔掉,有些即使没用,想一想还是擦干净灰尘收好。把贴在墙上的大众复古面包车海报揭下来时,弹起来一阵细密的灰尘,光照已经在墙上留下了淡淡的印子。整理箱“卡拉”一声,一年的时间方方正正。

如果说原本对空间的记忆只是一种虚无的情绪,打包的过程像是把回忆折叠成一份份清晰的档案。收拾一会就要长嘘一声,免得不舍变得黏滞,粘住衣角。但无论如何,对这个小房子的感情,也像是一枚晒斑,长久地留在了皮肤上。

当初租这个房子,几乎没有犹豫一看就定了下来,干净明亮的第一印象太重要了。虽然没有阳台,客厅其中一面墙都是窗户,还有个一米宽的窗台,夏天傍晚我喜欢躺在窗台上发呆看云。东京夏季的天空是很美的。睡觉的房间很小,但也有一面弧形的窗户墙,晚上躺在床上不拉窗帘,可以看到万家灯火就在你脚下闪闪发光。

房子是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布置起来的。房间里挂了绿色的绒布窗帘,去muji买了白色花架放书和鞋盒,网购了抽屉柜,杂志附赠的海报被贴在墙上,沙发上铺着从家里带来的印花布,客厅地上铺了地毯,电视柜上有蜡烛干花和相架……现在也是分好几次地把它们都收拾起来搬走,就像用只年的时间慢慢画好一幅画,让房子充满你的气息后,再一点点用橡皮擦擦干净。

厨房只有五六平米,刚来日本的时候为了省钱学着自己做饭,慢慢成了习惯,作息饮食规律了很多,变得爱做饭。生日的时候小田桑给我买了榨汁机,阳子送了我一台咖啡机,厨房使用频率更是高了很多。

有天突然发现亚马逊有卖可以连接iPhone的音箱,之后房子就有了背景音乐。我买了那种用来装饰圣诞树的会闪小小led灯挂在窗帘上,在家就有舞会的感觉。

我是个非常能够适应独居的人。本科时同宿舍的舍友都是江苏本地人,她们回家过周末时我很喜欢一个人独享宿舍。于是在这里的独居生活过渡得很自然。虽然曾经感叹过一年下来房租好贵,但是还很珍惜自己住的这段时间。倒不是说自己住有多独立,而是真正有完全属于自己、需要自己去打理的空间,人会有种莫名的安全感。

看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第五年》,有些细节很有同感。想把家布置得整洁优雅,但总会有沙发和椅背上堆满衣服、只能挪出一个屁股的位置坐着的时候。买了一些可爱的家居服,但其实在家总是胡乱套衣服,在家附近出没也是各种蓬头垢面。有一回同一天去了楼下便利店两次,一次是穿着大睡裤和洗得没型的T,一次是全套打扮好,便利店小哥在买单时忍不住说了一句:“你换了套衣服看起来……很不同。”

当然也有特别不舍得亏待自己的时候,熬夜写paper一定要沐浴焚香煮茶,点个蜡烛再敷好面膜之后才开始,拖延归拖延,气氛还是要搞足。我是个对吃什么比较无所谓的人,但是夏天会特意买薄荷叶和青柠檬泡水,也会自己做柠蜜,去超市的时候时不时带把花回来。一个人住容易变得随便,所以需要一些帮助自己热爱生活的小小仪式感。

一个人住自由畅快之处在于,可以洗完澡不穿衣服走来走去,还可以关起门来肆无忌惮地表达情绪。痴痴傻傻的开心喜乐有时,躺在冰凉的地板上痛哭有时,默默失眠看天空一点点亮起来有时,昏睡一整天有时。短短的一年,好像没经历什么事,回想起来也会像电影快进,一幕幕闪回。

真正搬家倒计时开始,明白在这里住的日子没几天了,要跟回家时窝在沙发里给手机充上电然后开始玩手机这个熟悉无比的动作告别了,还是有点唏嘘感怀。

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在家一遍遍重看《老友记》,而那些像《老友记》里的情节也时时在这里发生。朋友吵架了半夜跑来我家,对着镜子卸她已经哭花了的妆;姐妹们在我的小客厅里边涂指甲油边吐槽讨厌的女生;我在家接到第一个好友要结婚的消息时,发了好一阵呆;为了和好友们同步看马刺对热火的总决赛硬是付费重新开通停了很久的有线电视;也是在这个房间,开始关注V,有了一段奇妙的网络跨国友谊;还有,最多的时候家里住了六个人,沙发、地毯、床上都睡了朋友。

接下来这一年,要搬去学校附近住了,开始为完成下一个人生清单上的tip做准备,心照不宣结束一个时代,像是一起把莫妮卡公寓的钥匙放在厨房的桌面上,默契地迈进下一个纪元。

偶尔回头,才看到也曾荒唐胡闹过,像是所有必须放肆的青春。

如果墙会说话,我还是愿意再听听这些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墙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