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王昌龄

闺中①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②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③。

注释

①闺中:旧时指少女或少妇居住的内室。

②凝妆:梳妆打扮。

③觅封侯:指从军建功而受赏封爵。

名家点评

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知愁,则不复能“凝妆”矣;“凝妆”上楼,明其“不知愁”也。然一见“柳色”而生悔心,功名之望遥、离索之情亟也。虫鸣思觏,南国之正音;萱草痗心,东迁之变调。闺中之作,近体之《二南》欤?(唐汝询)

赏析

 这首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言少妇不知愁。在后三句中,诗人展现了少妇从“不知愁”到“悔”之间细微的心理变化。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_第1张图片

本诗将开头的场景设置在一个春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这位空守闺阁的少妇尚未感到哀愁,大好春光使人心情疏朗,她精心梳洗打扮后登上翠楼欣赏春光。这两句中暗含着女主人公惬意闲适的心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_第2张图片

“忽见陌头杨柳色”写的是她在登楼后忽然见到杨柳时,愁情顿生。这一句是诗情起伏的关键,也是女主人公心情发生变化的时刻。“忽见”二字也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因见杨柳而产生的心灵触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_第3张图片

在古代,分别的人往往折柳相赠,因“柳”与“留”读音相近,意谓愿君停留,以表不舍之意。诗中的女主人公看到清新的柳色或许会想起当年与丈夫分别时,她也曾经轻轻折下一条柳枝送给他。那时候她也有不舍也有悲伤,但想到丈夫将来立功而归,拜官封侯,心中尚存些许安慰。可现在,登楼远眺,看到和那时一样的柳色,却连丈夫的身影也望不见了。再想到,几年时间转瞬即逝,丈夫远征仍然未归,春色满园却无人共赏,不免寂寞神伤。于是,女主人公的心情与开头相比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生出了“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