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诗人北岛
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一位年轻姑娘死了,死因是自杀。
一位探长走进了资本家亚瑟的家里调查取证,此时那个大宅子正处于欢聚一堂的热闹气氛中。
亚瑟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妻子高贵优雅。
这天晚上正是女儿希拉的订婚宴,除了儿子艾瑞克稍微有点心情不好,其他一切似乎都很圆满。
一家人其乐融融,纵情欢笑。
探长的到来打断了他们和谐的气氛,亚瑟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冒犯。但随着探长坚持把案件一一理清,抽丝剥茧般,一个恐怖的事实慢慢展露出来:
这个社会底层的姑娘,伊娃,似乎从不曾和他们有任何关系,但在这个狭小的屋子里,不管有心或无心,每个人都是杀害她的罪人……
这是2015年BBC出品的悬疑电影,原名为“An inspector calls ”,直译过来就是“一位探长的到访”。
华灯初上夜,万灰俱灭时。
探长看过伊娃留下的日记。
他是冷静、克制、有条理的,几乎是没有任何逼问,一步步引导,这家人就袒露了自己的罪恶。资本家的高高在上的名誉与声望,一家人作为富贵人家的优越感与幸福感,就这样轰然倒塌。
死去的年轻姑娘叫伊娃。
亚瑟刚看了她的照片的时候是说不认识她的,结果探长说她在亚瑟的工厂里干过活。
探长坚持独一调查的原则,儿子没看到照片就问亚瑟,“我认识她吗?”
亚瑟忙说,“你应该不认识。这个姑娘两年前就离开工厂了。”
这时探长眨了眨眼睛,“所以你记得她对不对?”
亚瑟只能承认,记得。
两年前伊娃在亚瑟的工厂里打工。因为亚瑟给的工资太低,女工们连房租都难以承受了,于是集体罢工,带头的就是伊娃。
后来去和亚瑟谈判的也是伊娃,她希望亚瑟能给大家涨一点工资。
亚瑟却说,等女工们饿坏了,就会乖乖回来工作了。
伊娃对他的做法感到不理解,还想和他再谈谈。亚瑟又说,这样吧,我给一个主管身份你,你把大家都找回来工作。
伊娃当然是拒绝。
亚瑟看不起这个乡下来的姑娘,劝她知足,还讽刺了她:
不久后,女工们无计可施了,大家又回来工作了。
伊娃没办法,也回来了,亚瑟却当着所有女工的面辞退了她。
伊娃就这样离开了工厂,找了一份卖衣服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她喜欢看漂亮裙子,日子慢慢得也就过得去,而且很舒心。
探长说,可惜她后来遭到了顾客的投诉,又被辞退了。
亚瑟的女儿希拉突然问,是什么时候。
探长说了个时间,希拉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就是投诉了伊娃的那位顾客。
那天希拉和母亲在外面逛街,母亲一直给她挑裙子,却不听她的意见买她所喜欢的,这让她有些心烦意乱。
母亲随口叫了一位店员过来试试,恰好就是伊娃。
伊娃的美貌使她有些嫉妒,再加上那天她心情不好,后来在镜子里看到伊娃在帮她试衣时露出了类似于嘲笑的表情,她马上就投诉了伊娃。
不仅如此,希拉还告诉经理,下次要是再看到这位女店员,就让自己父亲终止与他们的贸易往来。
亚瑟是大头,惹不起,商店只能辞退了伊娃。
伊娃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
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酒吧里碰运气。在那里,有个男人对她毛手毛脚,让她觉得厌恶。但是没办法,她没有钱,正在饿肚子,不敢有任何反驳。
就在这时一位绅士解救了她。
这位绅士就是希拉的未婚夫,杰拉德。
杰拉德带她去吃了晚餐,还给她找了个地方住。
她住的地方很烂,但她仍付不起房租。
杰拉德给她找了个地方住。
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是在帮助她。
可不久后伊娃就变为了杰拉德的情妇。
探长引导着杰拉德说下去,希拉则是对未婚夫的行为感到伤心又绝望,但还是让他继续说下去了。
杰拉德说,在那之后不久,他就给了一点钱伊娃,然后离开了她。
希拉问他爱不爱伊娃,他犹豫了一下,说,他对伊娃的感情,没有伊娃对他那么强烈。
他还说:“我只是在帮助她,每个男人都会这样做。”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情了。
可怜的伊娃,失去了暂时的依靠后,又过上了惨淡的生活。
探长这时候突然问起了比尔林夫人,也就是希拉的母亲,亚瑟的妻子,“后来她有向你所管理的妇女救济会寻求过帮助,是吧?”
比尔林夫人只能承认说是。
伊娃的确向她寻求过帮助,但是她拒绝了,因为她觉得伊娃说谎,而且冒犯到了自己。
伊娃寻求帮助的时候,自称比尔林夫人。
伊娃说自己将有孩子了,孩子的父亲不方便透露,门不当户不对,也不能娶她。
真正的比尔林夫人坐在她面前,表情冷静又轻蔑,一一反驳了她关于自己即将走投无路的说法,拒绝了帮助她。
伊娃在街头流落了几个月之后,自杀了。
这时比尔林夫人就要说了,这你也不能指责我啊,要怪,就怪她肚里那个孩子的父亲。
这时,她的小儿子走了进来。
他就是伊娃肚子里那个孩子的父亲……
怎么评价伊娃这个人呢?
可能她不够聪明,也不够坚强。她甚至不够诚实,随口编造了好几个名字。这家人一一看过照片,才知道是她。
但是她又是无辜的,善良的。
一战前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家在发家致富的同时,底层工人也备受压榨。
就像亚瑟所说的,那些姑娘要是不想干了,随时可以走人啊。
但走人谈何简单,对于这些贫苦家庭出来的姑娘来说,找工作并不容易,外面的工作岗位也不多。亚瑟知道这个道理,那些姑娘虽然不满,虽然愤怒,走人是不太可能的,除非他把她们辞退。可是一旦被辞退,像伊娃这样,处境就很可怜了。
女人毕竟不像男人一样有强大的体力,女工人在当时能进工厂干的活非常有限,很难找工作,能找到的工作也普遍是薪水很低的。
希拉是有钱人家的小姐,什么都不缺,自然不会明白丢掉工作对伊娃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还对伊娃当时的经理威胁说了一句不辞退伊娃就终止合作,经理当然是受了气的,推荐信也不帮伊娃写了。
比尔林夫人,高贵典雅,对于穷苦年轻的女人,她一句话就能决定救济会帮还是不帮。对待伊娃的态度上,她是无情的。
而杰拉德和亚瑟家的小儿子,贝色欲冲昏了头脑。给了伊娃希望,又没有负相应的责任。这个可怜的姑娘,遭受到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
在这个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贪婪的资本家。
任性的富家小姐。
冷漠的上层社会太太。
被欲望冲昏头脑的男人。
面对法律,他们仍然可以理直气壮。
但在道德上 他们是冷漠、自私、刻薄的。
他人的不友好与不善良,就这样一点点杀死了这个年轻的姑娘。
这个电影并不是道德绑架,并非要求每个人都大慈大悲,无私奉献。毕竟现实中对他人刻薄的人到处都是,大马路上随便抓一个人,都能轻易说起自己经历过的不友好对待。相比之下,电影简直是弱化了人的罪恶,只是把结果更为夸张一点地展示了,惊吓了一群人而已。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对他人刻薄的人,到头来不过是对自己刻薄。
很喜欢探长在总结伊娃自杀案时,说的一段话:
还有成千上万个伊娃·史密斯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希冀与恐惧,他们的痛苦遭遇,获得幸福的机会,都与我们的人生交织在一起。一言,一行,我们的所思所想。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非独自生活,而是对彼此都负有责任。如果人类不学会这一点,能教给他的这些只有烈火、鲜血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