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打字的你,多久没有做过笔记了?一手漂亮的笔迹还是你的追求么?
前段时间,兰大集中展出了一批“学霸笔记”,初衷是想通过展示师生的优秀笔记,进行一次良好学风的教育。
莎小妹顺着这个线索,在兰大档案馆里发现了一批优秀的笔记,内容包罗万象,有校长的工作笔记、老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论文、甚至学生“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申请、七八十年前奖给未缺课学生的奖品……内容之完善,笔记之全面,字迹之工整优美,真是惊呆莎小妹!这才是真正能秒杀所有学渣和伪学霸的学霸笔记!
莎小妹已经献上膝盖!
笔记整齐地排列着,有些字据用本册重新装订好,有年代感,更有种对历史、对文字、对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敬畏感。
1
甘肃学院(1931)教育系学生赵炳焜因自然灾荒、兵匪之乱致家中生计困难、申请半工半读的呈文
“……一家担负均赖花甲老父……衣物尽被焚抢……”漂亮的书法背后,有一个兵荒马乱惊心动魄的故事,还有一片赤诚的孝心。
2
甘肃学院时期,学生王绍兰入学时因故失考请求试读医学专修科的呈文
因故没有参加考试,但求学的心仍然挡不住,请求“试读”,希望学校能给一个读书的机会。
3
甘肃学院(1939年)高一学生王尔寿呈请准予利用假期补习以免登记下乡宣传的呈文
字里行间,都是兢兢业业的求学态度。
4
甘肃学院时期(1935年)学生朱守德、李承德恳请休学三年并发具护照用以游历全国、学以致用的呈文
好一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鼻祖!
但细读来,又有着强大的历史背景:“今国家多难,民困日深,每念及此,耿愤填膺”,这是抱着拳拳救国之心的一场出走。
5
江隆基工作笔记——高等学校政治教学委员会会议(1951-1952)
笔记由江校长的家人捐赠,“抗美援朝”、“生产”、“纳粮”出现在笔记中,时代感很强。
6
江隆基工作笔记——八个月来对敌斗争概况(1949年前)
笔记由江校长的家人捐赠,笔记写于1949年前,那时还未推行简化字(新中国于1956年推出简化字),可以看到笔记中的有些字不是今天的简化字,比如“特点”的“点”。
7
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兰州大学资深教授钱伯初的《量子力学讲义》
钱伯初教授是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兰州大学资深教授,执教五十余载,为兰州大学培养了大批教学骨干,深受师生尊敬,被称为“钱先生”。
钱伯初有一句名言:“我经常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让量子力学在我的手上老化。”
严谨治学的态度藏于泛黄的纸页之间。
8
曾任兰大法律系主任的李功国教授的读书笔记
李功国教授在1992-1995年间任兰大法律系主任,这是他当年的读书笔记《话说儒家》。
9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葛墨林教授硕士毕业论文
纸张很薄,有隐形的线条,每一个字都是亲笔写成。
10
兰州大学物理系郑卫汉教授学生时期听课笔记、任教后的讲稿、习题集
徐躬耦是著名核物理学家,是兰州大学近现代物理系的创始人之一,也是郑卫汉教授当年的老师。
满是公式、一丝不苟,没有任何一点涂改,强大的工科生的世界!
11
兰州大学外语系教授樊祖鼎教案
樊祖鼎教授被称为兰大外语学院“一代宗师”,他出生于温州麻行僧街大爷殿一大户家庭,1948年留学法国。他熟练掌握英语、法语、德语,通晓俄语,对中国古典文学、法律、政治、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
英文教案整整齐齐,字体清秀飘逸。
教授的课程安排里,有“听语音唱片”、“唱英文歌”这样的课程,想必在那个年代做樊教授的学生也是非常幸福的。
12
兰州大学学报赵俪生文章原稿《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角度来看我国古史的分期》(1957年)
赵俪生教授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俪生教授执教半个多世纪,重视教学与科研相长,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携,引导他们从教学的需要进行科研。1996年,历史文化学院在校友的支持下,设立“赵俪生奖学金”。
原稿上有很多修改的痕迹,学霸不是一天炼成的,文章也不是一次写成的。
13
中文系1983级王建仁本科毕业论文:《<西游记>中的“将”和“把”》
方格稿纸,字迹工整。
14
地质系1984级马东涛本科毕业论文《民勤盆地地下水水质分带(层)性及水质演变问题》
手绘而成,非常精美。
15
物理系1990级张庆祥本科生毕业论文《平衡型电力SCR的原理、设计及工艺》
手绘的小图,非常清晰明了。
此外,莎小妹还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手写品,比如:
甘肃学院时期
学院奖给未缺课学生的奖品清单
英文练习册1本、毛巾1条、笔记簿1本、铅笔2支、信封10个、信纸50张,给学生的奖励品都好实用,除了毛巾,都是学习用品。
《三十七年度入学试验公民试题》
“试说明道德与法律之区别”,这样的题目熟悉么?不管过多少年,经典的问题总有旺盛的生命力。
1956年的毕业证
“我的兰大”
透过这些学霸笔记,我们从中很容易感受到百年兰大的厚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百年兰大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兰大学人以治学严谨著称于世,一代代兰大人受益于此,又将之发扬广大。
十年砍柴在回忆自己的母校时,曾写道:“我们在兰大读书时,当时的教育方式有些笨实,现在看来很管用。比如说文、史、哲学生一定要求读古籍,读原著……我深深怀念那些用笨办法教育我的老师。”
无独有偶。王志纲谈起母校的时候,也用了几乎相同的表述,“当时母校近乎古板但极富价值的教学方式,成就了日后我在很多行业和领域的知识积累。阅读了六遍《资本论》原著是我大学里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
这或许就是一把打开兰大的很好的钥匙。
好 好 学 习 吧 少 年 们
逆 袭 从 做 好 笔 记 开 始
超级学霸谢耳朵保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