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 《温尼科特传》备忘录

11月13日 《温尼科特传》备忘录_第1张图片
保守你的心

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而发。

一开场引用这句话来总结老T和xm的对话,在这样一个时代,保守本心有多不易?

我们可以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吗?

不同于他人但真实的感受;

我们可以谈论自己的见解吗?

尽管听起来那么的格格不入;

我们可以讲自己的体验吗?

这体验也许对于事情本身毫无意义。

而人的内心又多么的不同,大家都急着倾诉,却没人倾听,最后,这些不同渐渐消散在莫名其妙的氛围中,大多数的人习惯了忙于世俗生活,少部分在痛苦的呐喊,当然,有更少的一部分人用自己的个体化在这世界活得风生水起,当这些人都做了父母之后也都在用自己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又一代,理所当然的循环,时代进步的跟着进步一些,这才是日常,人们太习惯于在集体潜意识的牵引下生活,否则就要冒着孤独的风险,面对自己,像拔萝卜一样把自己从集体潜意识中拔出来,这过程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

xm,就是这样的典型,不愿意就这么妥协,关于宗教,不想接受格式化的教义,对佛教中关于痛苦,领悟,空性都有自己的理解,基督教的见证,庇护,奉献,博爱,包括清教徒不被物欲扰乱的价值系统等等,宗教也许就是让人具有回归母体的安全感,但,个人如何在获得安全感之后还具有体现个体化的动力?我想父性和母性在这里都需要参与,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男人或女人。

这场对话中还包括道路的选择,自由意志,正气,面对与放下……自我澄清,灵魂低语,父性与母性的在场,滋养与响应,高品质的交流,在生命的某些阶段都是必要的因素吧,直到某天,我们的存在无须任何证明,在空的状态里感受每个当下,也许就是随意而安的活着了吧。

11月13日 《温尼科特传》备忘录_第2张图片
对话&响应

课程内容关键点:

一、被迫以身体的方式,被提醒着他早年的“客体“——也就是他的母亲——从其兴奋中自我抽离的经验。

排斥,对抗早期客体,这就形成灵魂低语背后的黑洞,早期家庭教育过于严厉,稍一放纵心内就会拉响警报,而过于溺爱,孩子的驱力控制很糟糕,我想自律自控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的,但到了某个阶段,生命终将回归到自发行动的状态。

二、兴奋性客体

1、对象化

2、路径

&内在能量堵着,回应响应帮助转化重构

&商量和边界

3、转化性

4、认同与同一性(人格的整合状态)

想要的东西都会有过程,而非二元对立的给或不给。

比如,当孩子说:“妈妈,我想要一个玩具!”

“不行!不是刚买过吗?”

孩子哭闹~~

通常结果是,遭来一顿骂,或者母亲嫌烦,于是买了,这应该是大多数母亲困扰的问题吧?大多时候,我们似乎习惯了看心情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孩子也更懂得察言观色与母亲斗智斗勇,就算是对母亲太迎合,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虚假自体,若母亲拒绝太多,孩子在心底里就认为母亲就是不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隔离。在给与不给之间恰恰形成了对话的空间,父母是否愿意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细致询问孩子需求,陪伴,最终开启一场高品质亲子关系。

三、《反移情里的恨》

你遇到的每一个有链接的客体,都有可能激活你的早期客体(这里还要看隔离的程度),看到对方的关系模式,进而产生对接,所以,对别人建立关系的模式有自动的辨识度。

正如老T说:每个人的冷漠不是他本性的冷漠,而是模式的冷漠,即防御。

所以,孩子往往容易内化母亲的防御系统,有了防御,才开始内化母亲的抑郁和焦虑的深渊。

关系模式~~防御模式~~内心的深渊

这是从外围逐渐接近的过程,先找到外围的接口,给予对方安全感,再渐渐接近和修复。

而我们往往从自己的关系模式去投射别人,从自己狭小的角度看别人,进而忽略很多信息,形成参与感低,隔离多,重建新型的关系模式,多点路径和深度参与到关系中来,参与越多,乐趣越多。

四、《分娩记忆、分娩创伤与焦虑》

分娩创伤包括生理创伤和心理创伤,分娩期需要更多安全与信任感,从父亲的角度来讲,是很难理解这种需要的,分娩体验只有体验过的人方能感同身受,但,其实做母亲,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也许恰恰是一场生命的转折,母亲角色激活母性的智慧和力量。

11月13日 《温尼科特传》备忘录_第3张图片
母亲&孩子

五、《心智与身心关系》

心灵对身体的直接控制是驱离控制系统。

身体到心灵是欣赏和接纳的原始基础。

驱力控制系统,自律、自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生命有节律。

心智的核心基础是自我功能,包括:

自我的节律:自律自控

自我的拓展:延展性好,自我功能不断更新。


结语:

这一场维度由客体回到了自身,从内部看,我们形成了怎样的驱力控制系统,从外部看,我们有怎样的关系模式,有怎样的应对策略,关系维度有多少空间,站在怎样的角度。

最终没有角度该是最自在的状态了吧。

固化的防御——解构——重构的整个过程,感受到心灵被响应之后的空间感,也感受到处处渴求响应而得不到的自我攻击,进而封闭,这似乎形成了一个魔咒,植入在生命的序列中,每一次的撞击—挫败—调整—再撞击,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过撞开了一条裂痕而已,如同孩子来到一个原生家庭是相互成就,还是互撕,冥冥中早已选择和注定,我们都不过是一个大系列下面的一颗小苗苗,我们太功利的急于求成,这条路欲速则不达吧,不如放松下来,就算是裂开一条缝也许就是一生的壮举了。

11月13日 《温尼科特传》备忘录_第4张图片
接纳吧!少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11月13日 《温尼科特传》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