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孩子“听话”正确吗?
1
萧是我的发小,她是那种从小到大听妈妈话的孩子。
萧第一次发现自己还没长大是那年大一的冬季。
天气渐寒,她才发现自己缺少一件御寒衣物。我们三五成群相约去购物,到了商场,看到光鲜靓丽的衣服,我们直接扑向了时尚的海洋遴选心仪物品。只有她走马观光地看一圈,然后坐下来双手托腮等待我们的救助。她穿上我们为她选好的衣物,还在犹豫是否合适,父母是否同意她擅自做主。
一旁的同学着急了:你都这么大了买件衣服还要问父母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仿佛刚学会走路的婴儿,一旦离开父母搀扶的手不敢继续前行。只有不怕跌倒,不怕试错,放手一搏,才能长大。
于是,她经过试穿大小合适,买下了这款衣服。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因为 家长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要求孩子要听话。却不曾想到,孩子因为听话而失去了“试错”的机会;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下,失去了判断力和主见,从而长不大。
我们一直生活在“子从父命”的传统思想下。家长代表着一种权威。所以,孩子必须无条件“听话”。
要求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听话,真的对孩子好吗?如果不听话的话怎么办?到底该不该要求孩子听话?
2
涛也是我的发小。童年时期的他属于典型的调皮捣蛋类型的孩子。
回看他的成长之路,最著名的一次杰作是:当年只有10岁的他把家里新买的一辆自行车拆得如散落一地的珠子。父亲说只有恢复原型方可免于皮肉之苦,只是没想到他真的做到了。至此以后,家长发现这孩子虽然调皮但挺有想法;只要不是特别出格的事,不再去过问。
涛的学习成绩,在初中之后一路高歌猛进。
如今已是一名企业高管,是那届毕业生里面第一个步入高管阶层的人。
或许,正是由于当年涛父母及时的放手,给予他成长的空间,才有今天。
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好比一颗种子,只要给予一定自由的空间、适宜的土壤、温暖的条件,按时浇水、施肥,其余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等待他结果即可。
3
但我们大多数人却不是这样做的。
当孩子要在高处走边边时,一位奶奶厉声呵斥然后赶紧把孩子带走。
当孩子抢筷子想自己尝试动手的时候,这位妈妈本能地去拍打孩子的手,并训斥不可以。
当孩子好奇地捡起地上一块碎纸屑时,一位妈妈边擦拭孩子的小手边说不要捡,太脏。
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正确的,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所以,我们会拿出家长的权威让孩子听命于我们。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就是在培养奴才”。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限制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孩子自我封闭,变得不合群。
4
我们对每个孩子都寄予厚望,都希望他有能一番作为,但由于自己教育理念的片面和缺失,不知不觉中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经过我的观察及生活体验,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提供帮助。
1、通过提问与孩子沟通,引导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却说不出来,常常词不达意。他们的表达方式就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家长一定要从他们的表达中听出孩子的心声。
2、做一个“听话”的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孩子“不听话”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如果父母强迫孩子放弃他们的想法,填充自己的思想,孩子将会被他们时代的社会摒弃。为了保护孩子宝贵的特质,我们要做一个“听话”的父母。听话的实质是理解和平等对待儿童。当然,做“听话”的家长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
3、家长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如果家长在任何事情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
5
我一同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据说她的父母很“听话”。她基本可以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做事情。
现在的她有了自己的公司。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得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家长们,如果想让你的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话,请容忍他们的“不听话”,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