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

《多样化院线运营--新时代下地方演艺场馆的模式创新》论文发表

12月23日,“2017年首届文化科技学术会议(CCST2017)”在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总体专家组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传媒大学科技园和北京市朝阳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协办。来自文化部、科技部和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国内知名院校、文化创新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和代表参加会议。

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_第1张图片

学术会议开幕现场

剧百汇院线CEO李明超作为非公市场运营主体作者代表应邀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分别与主办机构、相关专家、行业代表进行了研讨、对话交流活动。李明超本人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样化院线运营-新时代下地方演艺场馆的模式创新》在会议学术论文集正式发表。

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_第2张图片
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_第3张图片

剧百汇院线CEO李明超参加会议

李明超在论文摘要提出,不断增加的民众对文化精神层面需求和支出比重、逐渐增多的消费时间、日益增强的产品选择性反映出舞台演艺市场消费需求与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各地方演艺场馆缺乏专业化运营和运营团队服务是问题的关键;通过资源有效匹配、多点链接、院线和院线服务相结合,运用专业化手段、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新科技呈现应用、搭建强生态产业链接协作、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院线服务体系建设入手,优化配置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的多样化院线平台服务是新时代下地方演艺场馆运营的创新模式。

论文指出,中国拥有3000家左右的二三四线城市演艺场馆,但受条件限制,大多数地方场馆运营形式单一、面临很多发展的困惑,因此,地方演艺场馆不能仅具备剧场演出功能,仅作为场馆平台和物理空间,不能把演出和票房收入作为唯一的运营产品。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剧院,除了公共文化,要将它构建为一个以剧院为核心、以演艺为带动,融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商业、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多样化运营的演艺文化聚合体,包括并不限于艺术展示、艺术培训、产品销售、活动组织、空间利用、广告开发、文化传播和配套商业等衍生生态化功能。

论文运用大量数据、案例和分析对我国地方演艺场馆运营舞台演艺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包括市场痛点分析、政策指导支持和市场主体推动、二三线城市场馆运营面临问题等;分别对托管方式为主的国有和体制内剧场院线、以运营内容产品为主的演出运营院线和综合业态的的民营剧场院线三种不同模式的院线发展进行比较;对不同运营模式的不同效应也做了对比;结论强调,院线化发展是演艺场馆运营必要的模式,多样化院线运营服务又是新时代下的模式创新,该模式创新的内涵能实现全国资源共享、运营服务同步、及时应用管理及技术服务的创新内容、有效利用地方场馆综合价值、合理开发地方场馆延伸增值、促进创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等。

论文还指出,多样化院线平台服务的创新模式对政府指导、管理、规范行业、市场和各地演艺场馆的发展更具有积极作用和广泛意义。

论文作者李明超长期从事文化产业运营管理工作,是民革党员和高级咨询师。现为剧百汇院线CEO,中国场馆演艺多样化运营平台负责人、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演艺场馆运营创新中心主任等。

该论文终稿全文近10000字,是作者根据几年来剧百汇创办前后的大量运营服务案例经验、行业市场调研考察基础上,经过近三个月凝集而成。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硕士研究生李俊俏和戏剧管理本科毕业生袁昕迪分别参与了部分调研和撰写工作。

本文首次提出“多样化院线运营”新概念,并深度阐述“场馆多样化运营”内涵和特性。该论文的形成,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演艺场馆服务转型、对于公共文化场馆法人治理工作推进、对于舞台演出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_第4张图片

文化部科技司孙若风司长在大会致辞

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_第5张图片

科技部高新司现代服务业处刘欣处长致辞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总体专家组组长张树武作大会总结

会议期间,来自来自文化部、科技部、中国传媒大学的有关领导和文化部、北京市各重点实验室及国内知名院校、文化创新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和与会嘉宾也分别结合不同专业领域作了学术发表和精彩分享。

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_第6张图片

2017年首届文化科技学术会议(CCST2017)现场

会议背景资料

文化科技是将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文化创新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般特指能够直接服务、参与、支撑文化内容表现和再现的相关科学技术。它面向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服务、消费及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着力为文化发展提供精致、准确、高品质的服务。文化科技的定位是以服从与服务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需要为先导,融合美学、艺术学以及声学、光学、电子、电气、机械、信息、材料、测控、计算等工程技术,推进文化科技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服务于文化内容的表现与呈现、受众的感知与消费以及政府施政的管理与服务等。文化的类型、形式、表现手段和方式多样,其创作、生产、传播、服务、消费及再生产环节往往不能截然分开,特别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新生产的有机融合,将孵化、催生和培育出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与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可使文化科技的研发、应用、转化、推广等交叉融合为一体,支撑与引领文化建设的创新与进步。

为进一步发展文化科技,交流文化科技的最新研究进展,推进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首届文化科技学术会议(The 1st Conference on Culture-oriented Science & Technology in 2017)于2017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150名务工人员代表给郑州市长写感谢信还送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