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屌丝逆袭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但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
从一无所有、到处行乞的小和尚到大明王朝的创建者,这一路的艰苦创业路足够老朱吹上一千年了。
但初入职场,甚至连HR的面都没见上,差点就一命呜呼了,幸好大嗓门救了老朱,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那是公元1344年的春天,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淮河一带已经连续两年大旱了。
安徽凤阳16岁的少年朱重八,一个尚在青春期的男孩,却完全无法享受这大好时光。
短短半个月内,爸爸、妈妈、大哥相继饿死,嫂子也带着孩子外出逃荒,家里只有二哥朱重六和弟弟朱重八相依为命。
这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亲人离散、家破人亡,但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悲伤太久。
草率埋葬了亲人,兄弟二人也准备出门逃难。
这时候,好心的邻居提醒两兄弟,重八年纪还小,出去逃难怕是吃不了苦,还不如到村头的皇觉寺出家当和尚。
可做和尚也只是权宜之计,当时全省大旱、粮食匮乏,小小的寺院又怎么会有足够的粮食呢?不然二哥朱重六不也跟着出家了吗。
在寺院里,朱重八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但也不至于饿死。
就这样过了差不多快两个月,寺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了,没办法,老和尚召集大家开了个会,最后决定大家分头下山乞讨,不,应该叫化缘。
从此,朱重八开始了三年的流浪生涯,基本就在河南、安徽一带混迹,要过饭、行过乞、做过贼、还加入过丐帮。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三年“阅人既多,历事亦熟”“人之情伪,亦颇知之”“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
看来几年的流浪生涯着实让朱重八见识广了、阅历多了,对社会、对世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然而,这段经历似乎并没有改变朱重八许多,三年后,他又回到了皇觉寺,继续做他的和尚,而且这一做又是三年。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在结束了流离失所的行乞生活后,他开始识文学经。
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也许他能成长为一代高僧也不一定。
可农民起义的战火很快就波及到了一向平静的皇觉寺,起义军和政府军接连占据了寺院。
起义军刚把吃的喝的都抢走,政府军又来驻扎在寺里。
和尚们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一个不小心就死在乱刀之下,经常白天躲到山里,晚上才回寺里住宿。
有一次,有一队起义军冲进寺里,找了半天一点吃的也没找到,一怒之下一把大火烧了寺院。
等大家从山上回来,寺院已不复存在,唯一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只得在残垣断壁间苟且。
现在摆在朱重八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再次流浪,要么就去当兵。
流浪怕是不可能了,乱世之中流浪也是一种奢望了吧。
恰在此时,起义军红巾军正在扩充兵马,同村发小托人向朱重八带信,说自己已加入红巾军,每天大鱼大肉,希望他也能加入。
但他接到信后反倒纠结起来,元政府虽不得人心,但起义军也还未取得压倒性的优势,随时都有可能被政府军镇压下去,加入政府军还是起义军呢?
于是,朱重八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
他找到一樽佛像,在佛像面前卜了两个卦,一卦是要不要当兵,卦象显示这个可以有。
另一卦就是,如果当兵的话应该加入哪只队伍,卦象暗示应该加入起义军,老朱这才下定决定开始去找起义军的下落。
不久,他来到濠州城下,可此时城门紧闭,两军正对峙于城下,红巾军在城内,城外则是政府军。
他大声向城墙上的士兵喊话,说自己想加入起义军。
可守城士兵担心他是地方派来的奸细,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迅速把朱重八绑了,准备押到护城河边杀掉。
如果,士兵们当时不整这么多幺蛾子,不走这无谓的程序,直接在城门下手起刀落,无非就是多死了一个和尚而已,也就没有什么明太祖朱元璋了。
可是,说时迟那时快,眼瞅着自己小命马上不保了,朱重八唯有声嘶力竭大声喊叫,希望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希望天降神兵救自己一命。
也许是自己做和尚久了,佛祖冥冥之中也在保佑这个小和尚,也许是因为自己嗓门实在太大。
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此时正在城外巡视,听到有人大声喊叫,便过来一看究竟。
几问几答,郭子兴判断,这小和尚不是奸细,不仅让人松绑,还允许他加入起义军,不久还做了自己的亲兵。
自此,朱重八一步一步完成了从草根到皇帝的经典逆袭。
所以,如果不是那几声声嘶力竭的呼喊,如果守城士兵的动作再快一点,如果郭子兴当时没有在巡视,历史或将是另一番场景。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但是,嗓门大有时候真的能救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