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看见

       早上在微信里看到写作群发出的题目:对你而言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在脑海中搜寻了一下,今年夏天在泰国参加BEST课程时的一次微妙体验浮现出来。生活里经历的大事、小事说不上哪件最有意义,一些平凡的小事偶然想起来,有种小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简单介绍下BEST课程,这是一个以社会转化为目的的佛学教育课程,由泰国资深发展机构IWP(International Women’s Partnership for peace and Justice国际和平与正义妇女伙伴)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UPAYA禅修中心联合设计,将东西方入世佛教的知识、经验、智慧整合。IWP的两位发起人Ouyporn Khuankaew和Ginger Norwood是泰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运动家和入世佛教老师。她们遵循非暴力的工作原则,建立在整全的女权主义基础上,推动社会行动者在个人、社区以及社会等不同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化。

我感觉,我看见_第1张图片

       今年7月,我跟来自七、八个国家的十几位同学一起在IWP完成了20天的学习。我对BEST课程总体的感受是:它最大的特点是,课程所有的内容都不是“概念”学习,而是通过设置一些互动游戏、对话环节让你去“体验”,在体验中关注自己的“感受”,再借由感受去“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保持“自我觉察”。的确,很有趣!不过,我注意到自己一开始有点不适应,因为它需要参与者放弃日常习惯的头脑层面的努力,学会“放松”和“打开”自己,让感觉出现。

我感觉,我看见_第2张图片

       比如,我们要学习如何“深度聆听”。老师让我们两两一组,倾听者只是认真地倾听,以同理心倾听对方所讲的任何内容,不要有任何建议或评论。一次,我跟一个名叫POY的漂亮泰国女生分到一组。在前两天课程里,POY有点游离在集体之外,显得很“特别”。我分享想法时,她认真地倾听。轮到她发言了,我按照“深度聆听”的提示,认真地看着她。她开始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这跟老师布置的题目有点出入。我觉察到头脑中的这个念头,然后凭着直觉放弃头脑的判断,只是让自己去体会她故事中那个小女孩的感受,不带任何评判地倾听。然后,竟然感同身受地在故事中体验到一股能量涌动和被卡住的状态。当时,似乎已忘记外在的任何要求,只是凭着感觉的连接有一种“同在”的体验,头脑的评判不见了。

我感觉,我看见_第3张图片

       我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原来我们可以凭借“感觉”去连接,原来这种临在状态里头脑的评判会消失。这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更让我感慨的是,POY在分享之后状态大不一样,她的热情慢慢透露出来,眼神里有一种温暖的善意。这让我感到欣喜。

       晚课之后,我约跟菲律宾的同学散步,聊起这种体验时,我们都觉得,努力去“深度聆听”往往只是看起来像而已,其实不是,对方完全感受得到。马丁.布伯在他那本薄薄的经典著述《我与你》中论述了一种“相遇”哲学,即人与人的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以及“我与它”。当他人于我而言是一种经验物、利用物时,我们的关系便是“我与它”;只有当我以我的全部临在,去接近你的真实临在时,我才能真正地看见你,我们的相遇才能被称述为“我与你”。如此神奇!

       我对自己也有一些反思,就是我们大多时候是用“头脑”去聆听,然后热心地给出建议,口中说“理解”也只是头脑层面。但真正的理解,没有评判也不需要“聪明”的建议,只是需要我们真正地去体会,去“看见”对方的感受和渴望。当对方的感受到被“看见”后,他/她所有的委屈、欲望、情绪就会被祝福,仿佛野兽被解除了封印,化为个体的热情和生命力。

       我还记得,那晚独自走回宿舍的路上,草丛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地飞过,那么美!

我感觉,我看见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感觉,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