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打怪

今日高等教育向“MOOC内容提供+学习小组”的迁徙,有点像新教改革,不再需要以天主教堂这一垄断中介的认证为凭,而通过自修,自我认证,或市场化的mooc平台认证,也可触到God,习得认知,练就技能。在通往God之路上,不再需要牧师这单一垄断中介的指引认证了。

一年前在mooc论坛上,看到广东一位中学女生,通过在coursera完成的课程、作业,拿到了coursera的勋章墙,扎堆的结业证书,进而取得美国某著名高校的面试并最终录取。这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初级意义上,是中国教育本由政府垄断而喜滋滋的无压力,但竞争者由互联网低成本,实外国教育资源(有了私人高校)的参与竞争,这是一个层面的竞争对手的低成本涌入。

在更高意义上,可能是学徒制对学生制的大部分替代,由标准化知识的灌输,转回创造性技能的个性话化学习。两者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阶段社会发展所需技能的不同,在工业化阶段,执行为要、创意此致;而现在ai智能下,创意提到了首要地位,因此培养创意,创造独特差异,就成了“教育”的目标,因而通往此目标的路上,组合方式,就发生当下不知不觉但过几年天翻地覆的变化。

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改革者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教条、仪式、领导和教会组织结构。

当然,以群居动物人为集合的,依赖陌生人协作构建的现代文明,是需要共同的想象去构筑这个主观世界,流水线的教育文凭可能式微,小组化的学习训练组正在潜行尝试。老师变身师傅,自己得有实践的本事,学生不再是消费主义的享用教育,而是学徒去操练知识,在没有标准答案的真实的世界中去练习理论,经历那些事先预定不了的真实的失败。

给一个跨界并学以致用的建议:在工作中,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不必害怕,不用敬仰,而是在边工作边遇到问题,带着问题去找相关领域的牛人写的书籍,一是通读完成对该领域的框架性认识,这样哪怕请人做也知道评判活的好赖;二是对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论,拿来自己就用。

为了巩固所看,记得多操练几次,或组个小组,相互提醒在工作中的那些时刻,有书里的更高阶的方法,得用起来。如此多遍。

你可能感兴趣的:(组团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