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2017年上映的好莱坞硬科幻大片《降临》,就是根据这个小说改编的。
《你一生的故事》的作者特德·姜,是一位华裔作家,中文名叫姜峰楠,父母是台湾人,1967年出生在美国。特德·姜在世界科幻小说界保持着一个纪录——他是用最少的字数,获得最多的荣誉的作家。截至2018年,他只出版了十几篇中短篇小说,但几乎把科幻大奖都得遍了,包括四获星云奖、四获雨果奖,还有斯特金奖、坎贝尔奖。可以说拿了科幻的大满贯。如果要论 “字效”的,文字的字,效率的效,特德姜有很高的字效。
如果用三个字总结特德姜的作品,就是硬、高、深。很硬的科技含量,高凝练的故事,还有特别深的脑洞。而这篇《你一生的故事》,就是非常符合这三个特点的。
如果你看过《降临》那部电影,那更强烈建议你听这个音频,因为电影里是删掉了小说里最烧脑,也是最有趣的内容——非线性时间。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对概念:线性时间和非线性时间。
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时空里。也就是,时间的流逝是有一个方向的。大到宇宙,小到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按照这个底层规律,时间滴答滴答地排着队往前推进。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也都严重依赖于线性时间这个底层规律。这种思维模式的名字叫前有因,后有果。比如咱们老百姓嘴里说的,结婚生子,要先结婚才能生子,先春种,才能秋收。
所以,这种前面有一个原因,后面有一个结果的这种因果律,是我们每个人最底层的思维模式。好,那非线性时间,是什么呢?
先给亮一个最简单的回答,小说的观点是,非线性时空是一个没有前后因果关系的世界,事件之间没有前后顺序。因为时间是非线性的,所有事件都是并列的关系。
可能有人会认为,非线性时间,讲的不就是那些穿越时空的故事吗?其实严格定义上说不对。我们熟悉的几乎所有超时空的故事,都还是线性时间。因为那些故事里的时间,还是有前有后之分的。人物一旦掉入某个时空之后,还是顺着那个时空的时间长河的流动方向来度过人生的,换句话说,时空机器只不过是帮助这些人获得了在有前后之分的时间线里选点能力,等于在时间线里可以拖进度条了,但时间走起来,还是朝一个方向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线性时间。
那非线性时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这是一个人类几乎不能想象的世界。可以这么说,你只要在想象的过程里稍微动用一点你熟悉的东西,那就不是非线性时间了。因为我们所有的底层思维,逻辑、思考过程,全都是以线性时间为基础的。
不过,这就是这篇小说的高妙的地方,作者通过3万字的故事,基本给我们描述出了一个我们几乎理解不了的,生活在非线性时间的外星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小说的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小说一开始,就是一个双线索叙事,也就是同时穿讲两个,看上去一点关系也没有的故事。
第一条故事线索是,一个女主角不停地在回忆自己女儿的故事,有点像一个妈妈写的日记。而且这条线索的时间线是打乱的,一会是讲女儿3岁时候的生活小细节,什么被小朋友抢了玩具大哭啊,一会又直接跳到13岁,讲一些少女青春期的故事。这是第一条线索:一条时间线混乱的,絮絮叨叨的一个女孩的成长史。
而另外一条线索,讲了一件天大的事,就是外星人来地球了。整个小说就是每讲一段外星人的故事,就强行插进来一段女主角回忆女儿的故事,但找不到两个故事之间的任何联系。但是,这里可以提前剧透一下,造成这种情节上颠倒的,不是特德姜的文学手法,而是一种物理现象。这句话你可能听不懂,但没关系,在我们音频的最后,会给你一个解释。
下面,我们就直接把女儿的故事略去了,主要讲外星人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一夜之间,地球上突然出现了120个外星装置。装置大概3米高,7米长,悬浮在1米高的空中,有点像一个环形的屏幕。全世界各地都有,美国一共有9个。人类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屏幕突然亮了,显示器里出现了一只外星人。原来这个设备是一个双向显示器,兼有摄像头和显示器的功能。
屏幕里的外星人,长得像一个大圆桶,在桶的一圈长了七条腿,人类就给这个外星人起名叫 “七肢桶”。地球上的120个外星屏幕里,都出现了七肢桶。这些七肢桶都在比比划划,给人感觉有很强的交流欲。各国政府就派出了语言专家和物理专家,开始和七肢桶对话。小说的女主角,就是代表美国和七肢桶对话的语言学家。
刚一见面的时候,人类和七肢桶对对方的语言是一窍不通的。女主角这边,使用了一系列人类经典的,和陌生种族开展语言沟通的方法。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女主角先指一下自己的身体,然后说 I am human,我是人类。一遍一遍地重复这个动作。
结果效果很好,七肢桶应该是看明白了,也用一只手指了一下自己,然后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小说里说,就像一只湿透的狗在抖毛的那种声音,假设就是:噗噜噗噜。人类就赶快把这个声音给录下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反应,因为这就是不同种族相互学习语言的第一个步骤,叫作确定语素。
语素,是一个语言学名词,意思是语言里不可拆分的最小语义。比如“吃”,就是一个语素,而吃饭,是两个语素,吃是一层意思,饭是一个意思。有的语音不是一个音节,但它是一个语素,比如:蜻蜓就是一个语素,蜻和蜓拆开来都没有意义。再比如布宜诺斯艾利斯,它还是一个语素,它的意思是唯一的,指的就是阿根廷首都。
想学习一种陌生语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锁定语素。女主角做的事,一边指我,一边说 I am human ,就是试着给对方提供一个锁定语素的机会。所以,第一个工作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做动作,找到语素和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们回到小说里,七肢桶在看见人类的动作之后,做了同样的动作,发出一些噗噜噗噜的音节啊。这是一个很好的反应,按照人类的思维模式,这个噗噜噗噜声应该就是对人类刚才那个动作的一个回应嘛,那最大的可能,对方说的话就是:我,是,七肢桶。
所以,接下来就要重点分析对方说的那句“噗噜噗噜”是什么。但是,人类分析了这句噗噜噗噜之后,发现有两个问题,首先噗噜噗噜声是完全粘连在一起的,像一根香肠,忽然一提。但人类说话,是像糖葫芦一样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所以导致人类完全没办法从里面提炼语素。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人类发现无论七肢桶说什么,都是噗噜噗噜这么一声,句子是没有长短之分的。哪怕人类这边说了再多话,七肢桶就是噗噜噗噜,这么一声。
结果人类用科技手段分析了噗噜噗噜声之后恍然大悟,噢,原来这个噗噜噗噜声其实是一个很多层声音叠在一起之后的混合声。七肢桶的说话习惯是,把100句话同时叠在一起,然后在2秒钟内一起播放。等于七肢桶们的语言就像太阳光一样,其实里面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但叠在一起,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你让七肢桶把一本《哈姆雷特》读一遍,它也是一声噗噜噗噜,如果信息量多,它就往厚度里叠,而不增加句子的长度。
不过好在,起码弄懂了七肢桶的语言规律是什么。人类就用电脑来拆分七肢桶的语言,然后再对话。人类在把七肢桶说过的话都拆分之后,发现果然有一个音节出现得最多,那估计这个音节就是“我”的意思。然后把这个结果,让全世界的120个小组分头去验证,发现没错,如果把这个音节解释成我,每个句子的意思都说得通。那就锁定了第一个语素“我”。然后再一步步这么摸索,就慢慢锁定了其他简单的语素,像你、我,他、吃饭,睡觉。
但这时候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困难,就是语序问题。这个问题是这么遇到的,有一天人类问了七肢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们,是来干嘛的?
七肢桶的回答还是噗噜噗噜,拆开之后,发现是三个语素:“七肢桶,观察,人类”。但这三个语素是叠在一起,没有前后顺序,所以这话是什么意思,人类还是搞不懂。到底是,七肢桶过来观察人类,还是过来让人类观察七肢桶呢,这两个意思完全不一样,不知道是哪个。但你再问一遍,七肢桶还是一样回答噗噜噗噜。
好,故事讲到这,我们就要说到语言学里语序话题了,也要涉及到“线性时间”了。
我们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在线性时间的基础上来表达语义。举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例子,人,狗,咬,这三个语素,通过调换它们在语言时间线上的位置,就能表达四种意思,可以是:狗咬人,人咬狗,咬人狗,咬狗人。
不光是中文,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有基于时间线的、固定的语序。当然规则可能不一样,大多数语言是主谓宾结构,也就是我吃饭这个语序。但比如说日语和韩语,就是主宾谓。日本人的语序是:我饭吃。动词是在最后面的。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里,日本鬼子说话都是,你的,什么的,干活儿。他其实想问的是,你在干什么事。而我们对日本鬼子说话,也要说,我的,八路军的,不是。要不然他听不懂。我们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虽然人类语言的语序有区别,但是每种语言都有他固定的语序,规则明确才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人类必须听到语素在时间线上的相对位置,才能确定一个句子的意思。那现在,七肢桶的语言是去语序化的。人类问,你们来干嘛的?七肢桶回答三个并列的语素:观察,人类,七肢桶。人类就听不懂了。听一万次也听不懂,因为没有语序。故事发展到这,两边就交流不下去了。这时候,解决交流问题的,是七肢桶的文字。
七肢桶发现人类不停地问同一个问题,就把七根触手里的一支伸到了一个工具里,这个工具呼啦一下,喷出一堆文字。原来,七肢桶是有文字的。
七肢桶的文字,看上去就像一幅抽象画。每一个语素,是一个不同的图形,比如说“我”这个语素,是个小球,“人类”这个语素,是个小豆。人类发现,原来七肢桶是通过这些图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来表达语序的。
打个比方说,主语的位置比宾语高,如果你看见七肢桶这个词,压在食物这个词的上面,中间夹着一个吃这个单词。那就是七肢桶吃饭,而不是饭吃七肢桶。人类之前的问题,你们是来干嘛的,写出来就看懂了,七肢桶是压在人类这个词上面的,中间夹着一个观察这个单词,等于说七肢桶的回答是:我们的目的是来观察人类的。
故事发展到这,女主角就基本弄懂了七肢桶的语言和文字。他们说话,是一次性说完,打字也是一次性打完,也就是说,无论是文字还是语言,都不仰仗时间的流逝,全程和时间这个概念没有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让一个人类讲一遍《哈姆雷特》这个故事,那人类会说,一开始有一个王子叫哈姆雷特,后来怎么样怎么样,最后哈姆雷特死了。你看,我们人类还是不知不觉按照时间线索讲故事。不给人类一段时间,人类也说不完,也不知道最后的结局。
但如果换成七肢桶讲这个故事,他会一次性跟你说一句噗噜噗噜,里面叠加了很多个语素,比如有王子,宝剑,死亡,犹豫,皇帝,这些语素毫无逻辑,听是完全听不懂的。但让七肢桶给你写成文字,就能看懂了。七肢桶会一次性喷一幅《哈姆雷特》这个小说的人物关系表出来。哈姆雷特这个语素放在正中间,并且在旁边就有一个代表死的语素,还有代表优柔寡断的语素,这些语素都是用来修饰哈姆雷特的。在哈姆雷特旁边,就是他的叔父,叔父旁边也有一个代表死的语素,还有阴险这个语素。整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物事件的平面图,所有人物的命运一目了然。人类肯定认为这张图剧透得很厉害,叙事的快感完全没有了。但七肢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他们看来,时间的前后也根本没有区别。这就是七肢桶的语言和文字。
女主角在弄明白这些之后,她就恍然大悟,为什么七肢桶会进化出这样的语言和文字,是因为,他们来自一个没有时间线的世界。
这时候,女主角就问了七肢桶一个问题,未来对于你们来说是什么?七肢桶回答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未来,你们好像总在描述一种叫时间的东西,这个概念我们一开始听不懂,现在我们好像懂了。你们的世界是有前有后的,而我们的世界是没有前后的。
故事发展到这,小说情节发生了重大转折。可能因为女主角长期使用七肢桶的语言,她突然也获得了七肢桶的预测未来的能力,这个过程发生的具体过程,小说没有描写,总之,女主角就是突然掌握了看见未来的能力。
不过,这个变化是有语言学依据的,这个依据叫做“沃尔夫-萨丕尔假说”,这是两位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这个假说认为,语言结构能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长期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能看见那些留学英美很多年的人,客观地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天然会比不会英文的人要复杂,这是因为英文这种语言,天然适合表达条件从句,和状态从句。比如说,英文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在某某数据和某某数据不变或者某某人不中途离开的情况下,事情应该会朝对张三有利的方向发展,而这最终会导致李四的失败,正如王五之前所预料的一样,这就是典型的英文表达。而换成中国人说,就可能说:张三要赢了,李四要败了,王五之前说得真对。但是究竟鹿死谁手,还得看事态发展。所以有的学者就认为,中国人的逻辑能力偏弱,其实和中文都是这种短促有力的句子有关系的。
好,扯回来。这是关于沃尔夫-萨丕尔假说,也就是语言结构决定思维习惯。女主角既然熟悉掌握了七肢桶的语言,她就获得了和七肢桶一样的,看见未来的能力。整个世界的未来,就突然在她眼睛里平铺一样地出现了。
首先,女主角预先知道了人类和七肢桶的结局。
在未来,人类会变得越来越猜忌七肢桶,人类认为七肢桶没说实话。你说你的目的是来观察我,对不起,你肯定没说实话,因为在人类这种因果律的世界观里,观察这个动作就不是一个终极目的,你的观察,一定是为了导出下一个动作的。而七肢桶也很无辜,他想说的是,你担心我干嘛呢?无论我们做什么,结局都是一目了然而且确定的啊。就像哈姆雷特一样,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他要死啊。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影响未来。但是人类军方和政府不理解,总觉得七肢桶有后手。
这种隔阂,是一种哲学上的、世界观上的隔阂,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可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生活在线性时间,我生活在非线性时间。
所以,女主角看到的两个文明最后的结局是,人类不停地要求和七肢桶见面,希望弄清对方来的目的。最后,七肢桶会在一个晚上突然全部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意外,但对七肢桶来说,他们最开始就知道这个结局。
果然,真实世界发生的一切,和女主角预测到的一模一样。一天晚上,120个环幕突然全部熄灭了,七肢桶这个生物从人类生活里,突然完全消失。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郁闷的事情,因为人类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事情没有结尾,不了了之。
这是人类和七肢桶的结局。另一方面,女主角在掌握了这个能力之后,她也一眼看透了自己的全部人生,她的未来也提前剧透了。
这个时候,读者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整个小说之前的所有关于女主角女儿的情节,全都有意义了。这就是在女主角思维里不停地闪烁出现的未来。作者从最开始,就营建了一个破碎的,颠三倒四的时空,他不是在玩文学上的叙事技巧,而是让每个读者都体验了一般时空颠倒的物理效果。所有关于女儿的故事,3岁,15岁,5岁的,都是打乱的,它们都是平铺的,先说哪个都可以,因为时间不是线性的,所以故事,都是女主角一眼看穿的未来。这也是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的题目由来。
那我们要问,女主角的未来好吗?非常不好。
她看到,在未来,一个在一起研究七肢桶的物理学家会向他求婚,然后两人会生下一个女儿,在女儿十几岁的时候,物理学家会有外遇,并且离开女主角,在女儿25岁的时候,女儿会死于一场滑雪事故。等于说,在未来女主角会失去爱情和唯一的女儿。这是一个注定悲剧的未来。
但是,女主角不能拒绝这样的未来,未来像一个车轮,不可抗拒地向自己一点点碾压过来。在小说的最后。自己女儿的爸爸,未来会背叛自己的男人,向女主角求婚。这个男人当然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女主角唯一的选项,就是接受,她像每个恋爱中的女孩一样,微笑着接受了对方,去开始一段注定会分离的感情,去孕育一个早逝的生命,去落实一系列不可逃避的悲剧命运。小说到这就结束了。
第二部分
故事讲完了。我们看,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悲剧。表面上讲了一个外星人降临的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女主角看透人生,看透未来的故事。故事的结尾,作者可能在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人生观,也就是无论人生旅途是喜是悲,我们都要积极地面对,去拥抱生活。但这个结论稍微有些鸡汤,我们就不多往这个方面点评了。
在音频的最后,我们还是来重点说一下非线性时间这个话题。可能整个故事讲完,你也没明白,这些七肢桶到底过着什么日子,生活在非线性时空是一种什么体验。没错,这确实很难想象,就像我们这些三维空间的人,想象四维空间一样困难。下边,我来试着打一个比方,说说我眼中的七肢桶世界大概是什么样。
我们先来想象一个汉堡包,就像麦当劳的巨无霸那种汉堡包,有100层,每一层就对应我们人生的一年时间。生活在线性时间的人类的一生,就像从最高处的第一层开始往下吃汉堡包。第一层是面包片,第二层是牛肉饼,第三层是蔬菜,第四层是酸黄瓜,一层层吃。如果我们这么吃汉堡的话,我们永远不知道下面那层是什么,不吃完整个汉堡,我们没法知道它整体的味道,是个牛肉汉堡,还是个芝士汉堡。我们每个人不过完自己的这辈子,就不知道人生是个啥滋味。这种一层层吃,顺序不能乱的吃法,就是线性时间里的人生。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谁这么一层层地吃汉堡啊,吃汉堡当然是张开大嘴,一口横着咬下去啊。没错,这种横着咬的动作,就是小说里的七肢桶的时空观。在他们看来,整个汉堡是一目了然的,在没吃之前,这个汉堡多厚,有几张牛肉饼,有几层面包片,整个汉堡的口味,都是命中注定的。
在你们人类眼中,汉堡只有一个走向,是从上到下,一个越吃越薄的过程。但在七肢桶眼中,汉堡是一个横着吃,把汉堡这个圆柱体越吃越瘦的过程。每一口都包含所有层的食材,每一口都是面包、牛肉、蔬菜、酸黄瓜的混合物。
从人类的角度,会产生这么一种错觉,认为面包到牛肉饼,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这是面包,所以接下来要有牛肉饼了。但从七肢桶角度看起来,一切都是注定的。面包和牛肉饼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我们这里是去因果化的。这就是小说里描写的,七肢桶的非线性时空观。
那你听到这,可能会生出一个疑问,难道这种横着吃汉堡的办法,不也有一条时间线吗?因为你毕竟不是一口吞汉堡,人类是把汉堡越吃越薄,七肢桶是把汉堡越吃越瘦。一个竖着吃,一个横着吃。
没错。这就是小说真正开脑洞的地方,特德姜这篇小说的真的价值,是给我们描绘了,两种时间线相互垂直的生物的相遇场景。我们可以想象,两个种族在时间概念上的差别,就相当于立体几何里,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之间的差异。这两条坐标轴,是90度的垂直关系。人类站在自己的坐标系里看对方,当然觉得时间不是线性的。
好,当我们在数学上,给七肢桶的时间线做了定义之后。我们对七肢桶生活的想象,就可以有根据地展开了。
在音频最后,我们来试着猜测一下七肢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首先,七肢桶的人生在人类看来可能只有几个月,就是七肢桶来地球的那么长时间。但是和他们的语言一样,它们讲究的不是人生的长度,而是宽度。他们过的是一个超级浓缩的人生。七肢桶一出生,就是用很多个分身同时做很多事情,相当我们于一边上幼儿园,一边高考,一边求职,一边生二胎,一边抱孙子,所有事情都同时发生。而来地球观察人类,就是七肢桶人生旅途里一段必要的经历,这段经历对我们来说,没有原因,没有理由,也没有目的,就是发生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的一些动作,映射到我们这个时空里的结果。这段看上去无头无尾,不了了之的故事,其实是两个时空观碰撞的结果。
这就是小说给我们描绘的外星人形象和非线性世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的收获是——脑洞也可以这样开。小说超越了我们平时熟悉的事物,它并没有去想象那些外星人奇特的外貌,想象那些炫酷的飞船。它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也验证了那句话,无论我们飞船飞得多远,无论望远镜看得多远,都不能比我们的想象力,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