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览心智】03.音乐大咖如何保持专注?

>> 可点击这里收听本集节目英文原声(完整版)

本次向大家分享的这期All in the Mind的主题是《the distracted mind 一心多用时的大脑》

我在此将翻译原节目内容的第3部分,即原节目音频的〔12:00-22:10〕部分。


本文摘要:

1. Stevie Wonder 对他的音乐创作非常重视,他从不看表行事。也就是说:如果他正处在创作音乐的沉思状态中,他就会毫不干涉地任其流淌。甚至可以说他的整个生活都是这种节奏,当他在某种情感体验当中,即使无关音乐,他都会顺延着此种体验且行且感。Stevie会允许自己待在一种时间悬停的状态。

2. Sting 向列维亭解释道他建造这个空间是为了在每当他巡演到一个新的城市的时候,都能有这么一片空间让自己感到熟悉和亲切。如此一来,他的大脑就不必努力地“无视”这些不同之处,耗费精力。

3.列维亭表示:当然我们知道名人会有专人负责他们的交通、提醒他们接下来的事项。有一句开玩笑的话是这么说的“私人助理们充当了名人们大脑中的前叶(frontal lobe)”。然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其实可以从私人助理所做的事情中学习到一些可以应用于自身生活的规整方法。



本期节目的嘉宾学者丹尼尔·列维亭是一名神经学家,但他同时也曾是个玩音乐的音乐人。在他事业的早期阶段,他曾经为多位鼎鼎大名的音乐人担任过录音师。在那时,他就对这些摇滚明星们各自整理组织自己脑中事务的方式非常感兴趣。

他举例说Stevie Wonder会主动让自己处在一个和世界隔离开的环境中,为自己的创造力的生发创造土壤。

列维亭回忆道:

Stevie对他的音乐创作非常重视,他从不看表行事。也就是说:如果他正处在创作音乐的沉思状态中,他就会毫不干涉地任其流淌。甚至可以说他的整个生活都是这种节奏,当他在某种情感体验当中,即使无关音乐,他都会顺延着此种体验且行且感。Stevie会允许自己待在一种时间悬停的状态。

每个曾经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告诉你:如果你跟Stevie Wonder定了中午12点的约会,那么他完全有可能在上午11点到晚上6点这个时间段内的任何一个时间出现。他完全是根据自己随时有可能迸发出的灵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

这是一种美妙的“我行我素”,因为恰恰是他的这种特别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我认为是过去100年中最棒的音乐之一。


主持人谈到Joni Mitchell,这位伟大的音乐人也是主持人和列维庭教授二人共同非常欣赏的一位,列维亭也曾经与她合作过。当我们在想到艺术家的时候,通常会认为他们不习惯于把一切都归置的井井有条,那么对于Joni来说,是否是这样呢?

列维亭回答道:

当我们在想到艺术家这个人群的时候,通常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副随心所欲不修边幅的形象。在很多方面,他们的确是有些杂乱无章,他们时常会迟到。比如我就有过多次在机场没有等到本应赴约前来的音乐人的经历,因为他们忘了把身份证件带到机场,所以压根没能登上飞机等等。在那些方面,他们也许确实不是井井有条。

但是如果你想象一下一个画家作画的场景,他需要规整好所有他需要的多种颜料、画笔、画布,否则他根本无法作画。也就是说当面对他们专业的事情时,他们非常有一套规整的方式。

Joni也是如此。无论是当她作画时还是创作音乐的时候,她都会把她所需要的一切用具在面前规规矩矩地摆好。事实上我后来发现她的整个生活都是在这样规矩地安排之下的。厨房一尘不染、井井有条,所有的事情——包括什么时候该喂狗、什么时候该打理花园之类,都在日程表上列出来。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持续地探索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规整方式。对于有的人来说,他完全无法忍受每件东西都要整整齐齐地放到抽屉里面,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如果不这么做他就要疯掉。重点是:你要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那种方式。这正是我希望你能从我的这本书中体会到的:没有任何一种万能处方可以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你得去摸索自己的“舒适区域”在哪里。

当然我的这本《井井有条的大脑》并不是想要把每个人都变成像星际迷航中的斯波克一样死板的机器人,而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些结合实际的小改进,使我们超负荷的生活更加有序。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让自己在同样长的时间里发挥更高的效率。像Stevie Wonder, Joni和Sting他们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发现这种方式使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去做他们真正喜爱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列维亭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小花絮。几年前,在他受邀和 Sting 一起完成Sting 和警察乐队再聚首的巡回演唱会时,发现 Sting 在每一个城市的表演场地中都会用帐篷杆和非常美丽的布料搭建起一个小空间。

Sting 向列维亭解释道他建造这个空间是为了在每当他巡演到一个新的城市的时候,都能有这么一片空间让自己感到熟悉和亲切。如此一来,他的大脑就不必努力地“无视”这些不同之处,耗费精力。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拼命地吸收新信息,任何一个环境中的改变都会让我们的大脑的接收器作出相应的改变。如果你不希望让外部环境占据你的注意力,而是希望把注意力放在你正在做的瑜伽、音乐、冥想或者任何其他你手头的事情上面。那么尽量保持统一不变的环境是非常有益的。

Sting 还会让工作人员专门安排一段2小时长的“创作时间”。他的日程表已经非常满了,他要排练、要学习新曲子、要做采访等等。但是无论多忙,他都要在日程表中安排这样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只需要专注于创作,肆意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什么都行:打个盹、冥想或者创作音乐等等。

这2小时当然并不是他创作时间的全部,但是有了这2小时,他的创造力至少有了生存空间的最低保证。


不过我们很容易会想问:作为名人的他们有随身的一众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规划日程,打点琐事,而他们自己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事情。然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怎样训练我们的大脑,使它能够进入那种最专注的高效率状态呢?

列维亭表示:当然我们知道名人会有专人负责他们的交通、提醒他们接下来的事项。有一句开玩笑的话是这么说的“私人助理们充当了名人们大脑中的前叶( frontal lobe)”。然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其实可以从私人助理所做的事情中学习到一些可以应用于自身生活的规整方法。

比如高效地利用日历,这里所说的“日历”是一个动词,就是把你的日程活动都在你的日历上标识出来。我们现在常常使用的电子日历通常都具有自动提醒功能,实际上就是在像一位私人助理一样在恰当的时候对我们做出提醒。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我们想记住一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的生日,那么你可以用你的电子日历把那些日期设为提醒日期,并且设置一个提前一周的提醒,这样就可以给你足够的时间去准备礼物。

另外一个例子是:前几日我和一位大老板的私人助理在聊天,她是 AT&T (美国电信业巨头)公司总裁的私人助理。她向我介绍她是怎样使用日历的:比方说老板去看了医生,医生让他六个月之后再来复查,并且要求他在来复查之前做一些血液检查。

Linda也就是这位私人助理首先当然会把这个医生嘱咐去复查的日期加入日历提醒。然后她会打电话给检查科了解一下这个检查需要多久才能出结果,也许是两个星期,于是她便把下一次去见医生之前的两个星期的日子也做上标记。此外,她还会去了解要做这个血液检查需要提前多久预约,再把这个需要进行预约的日子加入日历。诸如此类,步步前推。有了这些尽职尽责的自动提醒,她自己就不用时时刻刻记挂着这些事情,想着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追踪进度。


然而这时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些提醒本身岂不是又成了新的打扰,它们难道不会降低你的功能性IQ吗?

列维亭回答道:这正好涉及到我们还没有谈到过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下面我们要谈到的做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尤其是在硅谷。我每年都会在硅谷待一段时间,我发现硅谷的那些高效率,高生产力的人们会主动的给自己设定一段“无高科技时间”。在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关掉所有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把全部的精力都专注在手头的工作上。

当然,如果你的工作是广播公司的记者,必须和外界保持联络,你自然不能关掉网络。但是你至少可以关掉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脸书、推特等。对于它们上面的资讯和信息,专门设定一段时间将它们集中处理,而不是让它们随时有可能蹦出来的提醒扰乱你的专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译览心智】03.音乐大咖如何保持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