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央视亲子记录片《镜子》后的一点感受

看央视亲子记录片《镜子》后的一点感受_第1张图片


文/轱辘马司机(ID:singly4)

央视社会与法制频道拍的三集亲子记录片《镜子》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朋友或者青春期的小朋友看了。我熬夜看完了三集,聊聊我的看法和感受吧。

这部片子我是站在两个视角来看的。

一个视角是家长的视角——自家孩子将来也要走到十四五十六七的年纪,我很好奇到那个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如果遇到片子中的状况,我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

另一个视角是曾经的青少年——虽然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但也是打那个年纪走过来的,而且走得也挺惊心动魄、抓心挠肺的,片子里的几个小主人公很容易引起我的同感,同时也让我产生一些反省与思考。

站在家长的角度,对片中四个家庭的父母,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心疼。他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希望靠自己的教育培养能让孩子拥有光明的前程和美满的生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却和他们的期望背道而驰——辍学,狂躁,沉迷网络,早恋,更重要的,他们对父母一腔怨恨,甚至有对父母动手的状况发生。这些父母在孩子这样的状态下束手无策,仿佛陷入了绝境。

没有哪一个家庭的孩子是不费吹灰之力就长大成人的,无不经历了父母极大的付出,精力上,经济上,时间上,体力上,事业发展的机遇的牺牲上,等等等等,但殚精竭虑栉风沐雨养大的孩子却变成了魔鬼一般,任什么样的父母也难以面对。

父母们作为社会普通的一员,虽然说其中三个家庭的父母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都很不错,但依然要承受生活的重压,有生存层面的压力,有职场提升的压力,有完成业绩的压力,还有面对市场经营风险的压力,除此之外,这些为人父母者也许还要承受夫妻关系不和睦的煎熬,此时再加上孩子出问题、出状况,无异于在他们脆弱的心脏又狠狠捅上一刀,在他们不堪重负的肩膀上又压上一块巨石。

在主流社会无意识的催逼下,在他们还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各种可能性的前提下,他们不敢给予孩子最渴望的“自由”,不敢让还不成熟的他们“选择走自己的路”,他们只能按照最传统的方式,希望孩子按部就班好好读书,顺顺利利考上大学,之后稳稳当当找一份工作或者谋一份营生。

在这种心理基础上,他们有意无意地从方方面面归束孩子,控制孩子,只要好好上学,其他都不要乱想,所有爱好梦想都可以放弃,生活日常他们都可以代劳。他们自觉已经为孩子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所有心血,结果却是孩子的失控,这些半大孩子对他们恶语相向大打出手,而且打死也不去上学。

作为这个时代的家长,说自己不明白孩子青春期的变化那是假的,但迫于艰涩的现实和他们自身的能力,他们明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们正是力量爆棚想法喷涌的年纪,但他们不能给予放手,只能在和孩子激烈的冲突中凭借一己之力设置一道脆弱的防线,苦苦支撑,不让孩子跑偏。他们特别恐惧的事是一旦放手,孩子就再也无法在主流社会立足,成为这个社会的异类,只能在社会最阴暗的角落苦苦挣扎。

作为家长,他恐惧,他专制,他从各个方面打压控制孩子,都是因为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为孩子追求自由所可能造成的无法挽回的结局买单。说出来很无奈,但这就是现实。这世上毕竟能翻手云覆手雨掌控环境的父母还在少数,大多数父母都不得不遵循这世道的所有明规则潜规则,只为求安稳度日,在规矩内力求生活得更好一些。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作为子女,应该给予家长理解。

而作为曾经的青少年,成长的痛楚也感同身受。

很多父母的控制欲已经过分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少年对世界的热情和好奇是激烈的、旺盛的,他们想感知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想经历各种各样的体验。客观的说,这其中有一些想法确实不成熟、不现实,也比较愚蠢,但有一些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父母们是谨小慎微惯了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总是拒绝,总是打压,他们总是活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恐惧中。

十几岁的年纪,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很多和自己有关的事情,都想自己做决定,做选择,既包括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包括一些人生关口的选择。但是我们的父母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似乎已经习惯了为子女做决定,他们对此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就替孩子们做了决定,却忘了自己也许和孩子一样,并没有足够宽广的视野和犀利的眼光,给孩子做的决定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以忍受了,有时孩子都发现父母跳了坑,但迫于家长权威却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有的家长连孩子买什么样的衣服都自行决定了,把有思想意识的孩子活活逼成行尸走肉,总有一天,孩子要么变成万事不承担责任,不拿也不会拿主意的人,要么日久天长,在某一件事上彻底爆发,什么事情都和父母唱反调。

做父母的还有一点最让人痛苦的就是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有很多事儿孩子觉得是天大的事儿,他们觉得屁大点事儿也矫情;有时候孩子处于挫折或低谷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与安慰,但很多时候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冷嘲热讽或恶语相向。更有些时候,孩子成了父母宣泄不良情绪的沙包,无论职场上受的委屈或糟心事儿,还是从配偶那里受到的伤害,都在不自觉地变相传递给了孩子,比如有些妈妈的歇斯底里,用恶毒的语言咒骂孩子,有些父亲家暴孩子,把自身对社会的无力感用拳头统统发泄到孩子身上。

把孩子比喻成父母的镜子,真是最为贴切不过,当你发现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出问题了,也许就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的婚姻关系和个人心性了。对孩子的控制,是自己立世的能力不够,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而不是自己越弱小,越变本加厉控制孩子。

同时作为叛逆期的青少年们,一味用极端的方式挑衅父母,挑战他们的底线不但显得幼稚愚蠢,而且效果非常不好,因为它会让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深受伤害。当你感觉自己已经怨念丛生想要爆炸的时候,希望还能残存最后的一丝理智,向专业人士求助,继而对父母渐渐产生理解,并且尽量与其达成和解。其实最好的反叛方式是自己的翅膀真正硬了,自己的眼光磨炼准了,当有一天用现实的成绩证明给父母看,他们的控制自然就会变成支持,而你在磨砺自己的过程中形成的气场,也会让他们自动放弃控制,以你为傲。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央视亲子记录片《镜子》后的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