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兰大;再见,兰州

炎热的夏日,火辣辣的太阳不遗余力地炙烤着大地上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生物,我躲进火车车厢中,暂时避开火热的阳光。坐在返家的列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熟悉的景致,我掏出手机发了一条朋友圈——“3#315,再见!兰大,再见!兰州,再见!再见,带不走的旧时光。”以此作为我对这一生活了八年的城市的告别。

再见,兰大;再见,兰州_第1张图片

朋友圈里评论者众多,大多都是询问我毕业后的去向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祝福。一直都觉得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是对朋友的尊重,于是我一一做了回复,一一跟他们道别。

如果我的生命按照八十年计算,那八年就是生命的十分之一,这么算来,我在兰州这个城市度过了生命的十分之一时光。从2009年到2017年,我在兰大这所美丽的大学里度过了八年时光,从鲜衣怒马的鲁莽少年变成了低调稳重的文艺青年,从不经世事的高中生变成了满面胡茬的研究生。弟弟拿着我的身份证问我:“做了八年的兰州人,有什么感想?”我拿过那张住址是兰州市城关区的身份证,说道:“能有个啥感想,冒充了八年的兰州人,兰州市的一丁点实惠便利都没享受到,倒是给兰州人民贡献了不少银两”。

再见,兰大;再见,兰州_第2张图片

八年时光,时间跨度这么长,个中滋味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我曾经给跃斌说想以我的大学时光为素材写一本小说,可到动笔写的时候却感觉没什么可写的。跃斌说:“就咱们两个虚度过的那些时光,的确没什么可写的,你倒是可以写写你的那些风流往事,这方面你倒是有丰富的阅历”。他说的没错,大学五年的时光,如果让我高度概括,十个字就够了——“上课,打球,看比赛,看电影”;如果再多给我两个字,那就再加上一个——“恋爱”。很简单的12个字就把兰大这八年时光的前五年总结了,算上研究生的三年,那就再加上写小说。

八年,十五个字,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若是铺开了那就是满满的回忆,单单是大学宿舍的经典语录,我就总结了一长篇;至于以大学时光为题材的小说,只写了半本,后半部分应该会写完的,可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写我也不晓得。那些文字在电脑上敲出来不觉得有多少分量,临毕业的时候把前半部分打印了出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我的毕业论文都要厚,还挺有成就感。可是到了最后,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论是平庸还是卓越,不论是满心喜悦还是万分遗憾,八年时间都尽数沦为一页页被撕掉的日历。

毕业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那个容易让很多人忽略的部分,却是我 写的最认真的部分,我第一个感谢的是兰大。即便是说不上兰大有多好,说不清学校有多么辉煌的历史、获得过多少荣誉,也没为母校争光,可还是得感谢兰大八年来对我的庇护,让我在这一角天空下自由任性地成长。若是没有兰大,我不知道我能在西北这座灰蒙蒙拥挤的城市生活多久,一个月还是一年?我确信不会有八年这么久。记得有一次在兰山顶!看着山下那片杂乱无章的建筑,很容易就在里面找到了兰大本部校区。与周围拥挤杂乱的建筑不同,这一方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安安静静地坐落在闹市之中,唯一不能避免的就是城市上空那片灰色的天空,校园里或走或停的是同样安静沉稳的兰大学子。

再见,兰大;再见,兰州_第3张图片

就此远去,仍会时常留恋兰大校园里的时光。

一碗面,一本书,一座桥,一个城。

这就是金城兰州,一座我吐槽过很多次的城市。一碗牛肉面,在兰州的时候十天半月能吃上一回就算多了,可一离开这片土地,就会时时怀念这碗面的味道,尤其是在那种不怎么吃面的地方。一本《读者》,从读初中时就喜欢看,买过很多本,都渐渐遗失了,后来因为智能手机的缘故,看的少了,到现在,很少再买来看了。一座中山桥,外地游客常去的一个景点,以前在兰大二院实习的时候,老是去桥下的河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夏两季的景色倒也不错。

再见,兰大;再见,兰州_第4张图片

09年的时候,我不知道兰州的绝大多数路名,17年的时候,我自信不会在这个城市迷路,我大概也就只能做到这点了。

13年夏天去西安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天我会离开兰州,去一个我喜欢的城市谋生;15年冬天,从气候温润宜人的重庆飞回兰州,走出机场的那一刻,入眼是灰蒙蒙的天空,入鼻是弥漫着灰尘的空气,入耳是吵闹的喧哗,感官上的巨大落差再次坚定了离开的念头;16年冬天,好朋友聚餐,兴尽晚归,我在前面走着,听见熊熊在后面说了句:“这家饭店的汤锅挺好吃,等东子去西安了,我们以后就常在这聚餐,把那谁谁也叫上”,说的人无意,听的人却听到了心里,也是,是到了离开的时候。

17年夏天,毕业了,正儿八经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所以,再见,兰大;再见,兰州。

我在飞驰的火车上用手机敲下这些文字,前行的火车将带我前往一个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兰大;再见,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