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

“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_第1张图片
“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_第2张图片
如今的辽河口

早已干涸的河套里,生长着大片片的玉米,1958年辽河改道后,当年的辽河口虽沿袭旧称,但也不再和辽河相连。

河道中无数小道把两岸村屯连接起来,河道东是东九台子村,河道西是西九台子村,是当年义勇军司令部所在地。

盘山县沙岭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工作人员张玲说,在这块旧河道里,“老北风”张海天曾率9名义勇军战士成功阻击200余名日寇。

“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_第3张图片
“老北风”张海天

1931年11月,张海天率部活捉伪军司令凌印青(也有资料记载为凌印清)、日军顾问仓冈繁太郎,东北人民群情振奋,抗日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抗日义勇军队伍开始壮大。据《东北义勇军军史》记载:“远近许多绿林队伍前来合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抗日队伍扩大到5000人。”

在张学良的安排下,盘山义勇军接受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统一领导和支持,成为最早接受救国会任命和领导的义勇军。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由流亡到北平的辽宁省各界爱国人士阎宝航、卢广绩、高崇民、王化一等人,在张学良暗中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一个抗日组织。

义勇军的不断袭扰,使日本侵略者极为恼火。1931年11月8日的《盛京时报》(日伪报纸)登载:“匪首老北风一股,现率有匪众马步兵等共1500多名,到处横行,气势猖獗。闻彼前曾乘虚缴凌印表部下之军械,得有机关枪六架,步枪三百,子弹数万粒,因而精锐难挡。”

日军一方面继续在东北招揽汉奸,另一方面加紧围剿,派兵进犯九台子,进行疯狂的报复,企图一举歼灭张海天的队伍。

“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_第4张图片
占据一方的义勇军往往挖筑大规模的战壕,在村子的四方放出流动哨,戒备森严,密切监视日伪军的动向。

1931年12月中旬的一天,义勇军正在分散休整,日军出动飞机和200多名步兵,突然袭击九台子村义勇军驻地。

当时,张海天身边只有9名卫队队员,在敌我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紧急情况下,张海天依然沉着冷静,向队员们做了战斗部署,率队在辽河堤岸阻击敌人。

日本兵自恃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在机枪掩护下开始发起冲锋。张海天和队员们手握双枪,弹不虚发,9名队员拉成300多米的防线,打一枪换一个位置,眨眼间击毙十几个冲到结冰的河心上的日本兵,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冲锋。

“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_第5张图片
一个腰缠武装带的义勇军战士,埋伏在高粱秸里瞄准目标。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具体时间不详。

不一会儿,敌人又组织第二次冲锋,义勇军队员沉着瞄准,还是放一枪打倒一个,将敌人又打了回去。

当敌人的第三次冲锋发起时,三四百名当地百姓,手持钢叉、铁镐、铁锹、二齿钩子,冒着敌人的枪弹赶来参战助威,一时之间,杀声震天。

张海天等10人在群众的呐喊助威声中,战斗情绪更加高昂。枪声和着群众的喊杀声,将刚冲到河心的日本兵吓得又退了回去。

敌人深知张海天的厉害,不敢再冒险进击。看到那么多的群众,也不知道张海天的队伍究竟有多少人,最后,只得调用飞机投下两颗炸弹后,便逃了回去。

这次阻击战,以少胜多,神奇地打败了日军,张海天和义勇军声威大震。

张海天也受到了锻炼和启发,他深有感触地意识到:只有军民一条心,组织起来打鬼子,才能打胜仗。

在日军眼中,义勇军“皆英勇善战,为日军之劲敌;专事破坏,为大和民族进行大陆政策之阻力”,而张海天这个“辽西巨匪”,是他们处心积虑欲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

曾有后人题词赞颂张海天:“义勇军里为首,杀敌战场称雄;仗义忠心卫国,枪法惊人出众;日寇闻风丧胆,英名播满辽宁。”

开国少将、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参谋长的纪亭榭,曾作为进步青年,受东北抗日救国会派遣来到盘山地区,同张海天等人一起与日本侵略者作战60多次。他曾回忆说:“张海天是个大个子,有胆量,枪法准。”

关于张海天报号“老北风”的来历,有着不同的说法。

“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_第6张图片

一位盘山县沙岭镇的老人说,张海天不仅有好枪法,还身怀神行绝技,跑起来迅疾如风,故名“老北风”。

又有人说,张海天天生不怕冷,在天寒地冻中能光着头皮去顶刺骨的北风,所以有了“老北风”的绰号。

还有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打麻将时,坐“本庄”的最怕“北风”,而日本关东军司令的名字恰好叫本庄繁,张海天为表示自己是本庄繁的死对头,所以取名“老北风”。

这些说法未免传奇,但“老北风”这个报号,确实形象地反映了张海天威猛剽悍的体魄与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当然,“老北风”的名头能够响彻辽西,主要还是因张海天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

未完待续

文字:于海楠

摄影:杨光 杨晓华

策划:生姜乌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一八”特辑7:十名神枪手成功阻击二百日寇,真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