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
最近,投资圈又诞生了一个新的风口——共享充电宝。
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不到半个月,共享充电宝就已经获得将近4亿融资,包括腾讯、IDG等大头都已经入局。
看这融资速度和巨头早期入场的节奏来看,似乎与共享单车不相上下。
充电宝小生意变大生意
实际上,通过线下缴纳押金、租赁充电宝算不上是一种新的、性感的生意。
在很多商圈,通常只要缴纳100元或50元押金就能在服务台获得实体充电宝,有些商场凭会员卡还免押金。
目前杀入市场的共享充电宝产品主要是机柜式租赁机器,与实体充电宝有很大的不同。
有来电、街电这种,租赁机固定,但可带走实体充电宝的;还有以小电为代表的桌面固定充电宝,机端连线充电,无法带走。
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一样,都是通过扫码付费的,一般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归还方式也类似:用户可以在App界面(或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针对可带走的)。
来电产品
手机充电无疑是一个高频需求,相关数据统计,国内目前的电量需求与电池性能存在巨大缺口,全球充电宝达到千亿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平均25.9%。
根据小电创始人唐永波的说法,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叠加,手机耗电肯定会越来越快,手机充电会成为一种刚需。
而如今,共享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因此共享充电宝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另外,由于智能手机用户基数大,全国拥有超过8亿智能手机用户,用户在家以外的地点给手机充电的次数多达1亿多次。
对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获客成本相对更低,而且产品更容易规模复制。
按照设想,当租赁机器占据了可观的流量入口、同时拥有足够强的网络,餐厅、商场、机场、车站等人口密集的场景。
每个城市假设有100万台充电宝的需求,全国主要城市至少需要2000万台。
如果按充一次或者充一小时1元来计算,百亿级的市场不在话下。
充电宝生意真的有这么大吗?
虽然创始人和投资方都万分看好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准备大干一场,但这个生意真的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大吗?
恐怕不是吧!
其一:与汽车和单车不同,充电宝百元内就可买到,基本人手一个,而且携带方便,也就是说,这个痛点并没有那么痛。其二:充电宝使用的时间更长,一般来说,一部智能手机充满电要一个小时,比共享单车半个小时使用时长更长,流转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其三:和单车赛道一样,充电宝分时租赁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街电产品
根据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的说法,充电宝租赁费用比单车收入更高,收入在每天4元以上。每部充电宝的硬件成本是100元,25天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数据真实,也就是说,一部充电宝每天至少要流转4次,每次2个小时(1小时以上收费)。
但事实上,手机一般充1个小时就能充满,即使要2个小时充满,至少也要使用6个小时以上才能耗完电吧。用户会在什么地方停留这么长时间呢?
而另一方面,充电宝是B2C的生意,抢占线下场景是必须的,刚刚也分析了,用户真正需要共享充电宝的场景就那么几个,火车站、高铁站及飞机场、大型商圈。
尽管目前并不清楚充电宝与B端的合作方式,但向B端让利、分成等形式都是可以预见的。
现在资本疯狂涌入就是为了在最短时间抢占更多的市场,如此一来,必然会陷入和共享单车一样的红包、补贴大战。
那么问题来了,钱花出去了,怎么挣回来呢,资本可不是吃素的。
资本围猎万亿共享市场!
尽管有很多的未知,资本还是盯上了共享充电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20多家机构入局,包括腾讯和IDG这两个资本大鳄。
作为最先投资共享充电宝的金沙江创投董事长朱啸虎十分看好共享经济,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共享经济在中国、在美国、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会持续关注共享经济。”
根据权威数据,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总人数达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万亿级市场的共享经济下,即使每个细分领域也有百亿、千亿级别,比如滴滴,五年时间用户过亿,估值350亿美元。
还有如今战火正燃的共享单车、联合办公、共享WiFi、共享短租平台等等,更多的资本、巨头都在入局。
共享经济无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享新潮流
除了上述这些火热的共享经济,你还留意到生活中有哪些共享潮流吗?
或许不经意的,你就错过了几百亿的创业机会哦~
共享经济,想合作创业吗?那就来“创业商机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