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就赚钱,说什么创业?

赚钱就赚钱,说什么创业?_第1张图片

“创业”,是一个太过于理想化的词语,容易让人沉醉于一个自我幻想的英雄故事中。

对于“创业”这两个字,我只记得诸葛亮的《出师表》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道崩殂~~

现在大部分人变得更高效率,出道就崩殂。

整天把“创业”挂在嘴上,或者以“创业者”自居的人,十有八九都不能把当前的事做成。这种人以两类人居多:

初出茅庐的(在校)大学生

知道些互联网技能的老江湖

前者是被忽悠的,后者是来忽悠的。

反倒是心存谦卑,说自己下海的,做项目的,做小生意的,现在几年过后都赚了不少的钱。浪潮退去,岸边谁没穿底裤,望得一清二楚。

包括近年来被媒体吹捧的各种创业者,一时被冠上各种创业名号,名震四方,也一样逃不掉商业本质的截杀。倒闭的神奇宝贝,大力裁员高调转型的礼物说,沉寂的马佳佳......十个脚趾头都数不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创业这个词太书面化,书面的东西往往太理想化,所以创业这种“美好理想”和商业的“残酷现实”从来就是对立的。当你真正不缺钱,不用为创业中的商业化去负责的时候,你才真正可以说自己是在创业。

就像Snapchat 的富二代创始人,能让他做出这样一款威胁到Facebook的产品,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觉得在做一件有趣的事,而自己完全不用依靠产品的商业化而活,尽管产品可以为他带来很多收益。这种创业前提,让他在后续和投资人接触时也非常的强势,直接拒掉了很多巨头的投资。

而一般自称创业者的人,有几个不是为钱而创?

创业这种词,不适合穷人说。出去连自己都养不活,说什么创业?说自己做一个能赚钱的小项目,有什么可丢人的?浪费时间精力,还不能赚钱,才丢人。

现在一般领域都处于资本寒冬,过热的高科技领域又掺和不上,靠别人投资是指望不上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不如踏踏实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赚钱的事。那么问题来了,

做什么能赚钱?

这要先简单了解下国家经济运作的基本结构,和人的基本需求结构

一. 先说人的基本需求结构:

1. 生理需求:这是人作为动物生存的最本能需求。包括对食物,空气,水,居住,睡眠的需求。

2. 安全需求:这是人作为动物,需要持续生存的本能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护,财产所有物安全的需求。

3. 社会需求:这是人满足了动物的本能需求后,融入同类的心理需求。包括对亲情,友情,爱情,社群归属感的需求。

4. 尊重需求:这是人融入同类并获得情感收益的心理需求。包括得到认可,尊重,地位等。

5. 自我实现:这是人的终极需求,是融入同类但又独立于同类中的自主价值需求。独立自主,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 再说说国家经济运作的基本结构: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这里分成两个:基层建设,和自由市场。

1. 基层建设: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会把最根基也就是人人都需要的需求抓在自己手里去满足,即1和2的大部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很多基层建设或计划经济,都是国家一手包办,例如水电等基本生活能源,住房,出行设施,卫生,安保边防等等等等。

但国家的人力精力有限,也不是万能的。在保证了人民基本的生存需求,把其他可以由民众自己去做而且可能会做得更好的,交给市场中的民众自己去满足。这句话是小平爷爷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决策中的核心思想,于是有了以下市场。

2. 自由市场:除了小部分是1和2国家外包/合作的不差钱项目,其余绝大部分企业都是立足于3-5的三层需求去做生意。例如各种消费品,电商,居住旅行,社交通讯,娱乐消费等等等等。

越靠近底层需求1的商业项目,越赚钱,但是难度也越大,你懂的。

但,

“有求皆商,有别皆利。”

在剩余的三个层次的需求,有非常大的机会,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后,加快了信息流通的效率,让商业效益也跟着数百倍数千倍的扩大。

回归商业本质,我们用最基本的小学生数学公式去回答为什么会这样:

总利润=(单价-成本)X 数量

移动互联网比互联网更爆炸的地方在于:随时可上网,人群更集中。

这就至少意味着:

获客成本变得更低,边际成本甚至趋于零。

传播速度变更广快,购买数量上限无法预估。

在新的技术(AI,AR,VR,MR,机器人等)还没有突破性发展的前提上,一般人能基于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基础,做些什么类型的项目赚钱?适合大众的大方向至少有5种:

消费升级:喜茶只是万千消费升级中的一个小点,还有更多的消费升级类项目是适合有消费追求的人去做的,或许人人都可以做出自己行业的“喜茶”。包括围绕消费升级的服务项目,代理加盟好的品牌店,无论你在多少线城市,都是可以做的。

国际商务:Copy From China。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是全球领先的,国外很多国家还没有发展到我们的阶段,把中国的实体或者虚拟产品搬出去,本地化,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搞不好明天你就是“东南亚马云”“非洲马化腾”

数据服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只承担了创造数据的任务,而数据的分类/收集以及更多线下数据的互联网化,还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全中国走完这一波数据化,起码几十年,够你赚到老。

养老/婴幼儿: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开放二孩政策的实施,会让中国的老人和小孩市场更加好赚钱,包括一些周边服务例如养老保险,幼儿教育等。

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个风刮了很久,但是也没有真正的大规模刮起来,依旧是比较浅显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没有做到真正的深度个性化供需对等,释放出大众的个性化经济潜能。这些个性化需求覆盖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行行业业。现在各种领域的“优衣库”疯狂扩张,出门见的都是标品消费,会催生个性化需求时代的更加快速到来。

以上的每一个大方向,都有无数的直接赚钱机会,大至平台级垄断经营,小到工作之余接单赚外快。

所以,好端端的说什么创业呢?不如

把幼稚的话放在心里,

把该赚的钱拿到手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赚钱就赚钱,说什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