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珠海航展特辑:(1) 大国巨匠隆中对

距离两年一届的珠海航展还有17天,作为一个有着20年小小情节的业余爱好者,希望能借这个时机,整理、记录一些观察和思考。

回顾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有一个人的名字是绕不过去的:钱学森。
最近很偶然的一个机会,读了钱学森回国后提交的一份《意见书》,给我以很大的震撼。虽然作为非专业人士,我无法深入理解钱老在学术上的研究价值,也更不可能明白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任何细节,但是反复品味这篇短文,确能从一位巨匠的背影中管窥到些许灵光,如果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借鉴一二,则善莫大焉。

2016珠海航展特辑:(1) 大国巨匠隆中对_第1张图片
SpaceX 纪念墙

201610读后体会:

1、正确的组织实践不可能来源于群众讨论,而是基于先进认识和经验的设计
2、组织结构和工程实践的一致性,一般套路:领导、研究、设计、工艺生产
3、研究机构要严格划分长远理论研究、工业设计研究,它们的人才要求不同,工具方法不同,价值评估体系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4、作为落后国家(企业/人群等),不需要再来一遍历史已经发生过的演化路径,而是应当尽量在最新理论、技术、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完整“克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尽可能高的层次设计,利用外部因素,全面重构现有框架内容。

《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全文

一、 航空工业的几个部门

健全的航空工业,除了制造工厂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强大的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及试验单位,应该有一个作长远及基本研究的单位。自然,这几个部门应该有一个统一领导的机构,作全面规划及安排的工作。

为什么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和长远及基本的研究有分别呢?这个分别在于研究的性质有所不同: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有很大的计划性,必要在某一时期内完成某一工作,因此往往重点放在解决一定的问题而不放在完全了解这问题的机理。相反地,长远及基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完全了解一个问题的机理,因而我们不能把时间限制过于严格;也必须要把工作定得灵活些,可以随机应变,探索新方向。

这两种研究工作,在所用的工具方面也有所不同。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需要大型及重型设备。例如:大型风洞、大型结构实验台、大动力的推进机试验设备、高速推进机实验风洞等。长远及基本研究不要大型设备,但要比较突出的而精细的实验设计及计算工具,例如:高温及高超音速风洞、二元低骚扰风洞、高温金属融变机等。

这两种研究中的工作人员,也有些不同。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需要对生产过程有彻底了解,对研究能大力推进,按时完成不怕时间上的压力的工作者。长远及基本研究,需要对基本科学,如数学、物理、力学能能完全掌握,能对一个问题深入探讨的工作者。自然,有的科学家两方面的能力都有,两方面的要求都能适合,这些人就是重要的关键人物。我们要依靠他们来迅速建立起国防航空工业。

二、航空工业的组织

下面我们提出我国航空工业组织的一个草案。

1、领导机构

这是一个全面规划及安排的机构,应该包括科学、工程、军事、政治方面人员,这个领导机构设在国防部内。

2、科学研究

这是长远及基本研究的单位,在组织上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系统之内,但同时也归上述领导机构领导。现在在科学院内,力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或多或少都与航空工业有关,其他研究所中的高温材料研究、电子学研究、计算机研究也都与航空工业有密切关系。在将来很可能再设新研究所。估计在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在整个系统完成时有600人,其中有副博士水平以上的研究人员有120人至150人。

3、设计研究

这个单位是设计研究及设计新型飞机等的机构,它的任务是:生产新型成品,包括试制及试飞阶段在内,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机构,是一个复杂的机构。在整个系统完成时应有技术人员6000人,其中有副博士水平以上的人员500人至600人。这个单位可以名以航空设计院。直接在上述领导机构之下,其组成部分为:
空气动力学研究所
材料研究所
结构研究所
火箭推进机研究所
冲压推进机研究所
透平式推进机研究所
控制系统研究所
运用研究所
设计局
试制工厂
试飞站
估计这个研究中心需要电动力15万千瓦,初期也要5万千瓦。需地200平方公里。

4、生产工厂

这是航空生产的一系列工厂,它们把航空设计院的新型设计,大量生产。它们中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原料工厂,各种零件制造厂。自然,燃料工厂也在这一系统内。这些工厂主要地是由第二机械工业部来领导,但有些也属于重工业部及石油工业等部。所以它们仍然要有一个统一规划的机构,这就是1所述的领导机构。

三、国内现状

我国现在航空工业是十分薄弱的,我们在最近才从飞机修理阶段转入飞机生产阶段,有了飞机工厂和喷射式推进机厂。但是这两个工厂现在完全依靠苏联供给的图纸。自己还不能够设计新型飞机,更不能做出为设计用的工程及科学资料。至于飞弹火箭,我们是完全没有。

说到航空用的材料,我们的情况也是一样的薄弱。现在只有一个年产20000吨的铝厂。我们所必需的航空特殊金属还是要由国外进口。电子器材厂也是正在开始,还不能完全生产各种类型的零件。

至于航空研究,我们只有些主要地为教学用的风洞及其他实验设备。我们还没有专为研究用的设备,更没有大型为设计研究用的设备。所以可以说,我们完全没有航空研究可言。

人力呢?我们也是很薄弱。以整个力学来说,估计全国有180人从事力学教学;力学研究的高级干部,中间最有能力的,能做领导工作的只30人左右。力学人才只是航空人才中的一部分,人是更少了。我们可以开出下列的一张名单,(很不完全的名单)

空气动力学方面:沈元 陆士嘉 庄逢甘 罗时钧 林同骥 潘良儒
航空结构方面: 王俊奎 钱伟长 王仁 杜清华 胡海昌 钱令希 郑哲敏 李敏华 范绪箕
推进机方面:吴仲华 陈士橹 梁守槃
火箭方面:任新民
这是最高级人员,如考虑青年干部,估计尚可调出50人有两三年教学经验的。

四、发展计划

问题是如何从约15个高级干部和50个青年干部的人力中,以最迅速的方法,建立起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三部分:研究、设计和生产。显然地,我们看出,如果只能靠自己,这非二三十年办不到。要在短时间做到,非争取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的大力帮助不可。我们以为在原则上是:研究、设计和生产三面并进,而在开始时,重点放在生产,然后兼及设计,然后兼及研究。

具体步骤是:
1、立即在国防部成立航空局,为全面领导机关。
2、选择我国航空最高技术人员10人左右,每一专业有1或2人,配合相应军事及政治人员,组织一航空参观团,在二三月内到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参观及商议合作大体方案。
3、在今年暑期高等学校毕业后,选派两种人到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一种是到合作国家学习飞弹火箭制造工业,同时请合作国家的专家为我国设计飞弹火箭制造的一系列工厂,预备到1958年生产我国自制的飞弹及火箭。第二种人,约300人,到合作国家学习设计及设计研究,这是建立航空设计院的基础力量。他们每人学一个专门方向,以2年或3年为期。同时请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代我们设计大型风洞及推进机试验设备(也要利用我们在国外的上述留学生),争取在1957年开始航空设计院的基本建设,1959年300名留学生回国再请兄弟国家200人来我国。配合青年干部600人,开始航空设计院的工作。以后每年加入青年干部600人,到1967年达到6000人足数。
4、逐年扩大中国科学院有关航空的研究工作,在1967年到6000人。
依照上述发展计划,每年需要高等学校航空有关科门的毕业生如下:
1956年 400人 (100人工艺, 300人设计)
1957年 400人 (完全工艺)
1958年 400人 (完全工艺) (开始飞弹制造)
1959年 600人 (完全设计)(开始航空设计院工作)
1960年 700人 (100人工艺,,600人设计)
1961年 700人 (100人工艺,600人设计)
1962年 800人 (200人工艺,600人设计)
1963年 800人 (200人工艺,600人设计)
1964年 800人 (200人工艺,600人设计)
1965年 800人 (200人工艺,600人设计)
1966年 900人 (300人工艺,600人设计)
1967年 900人 (300人工艺,600人设计)
到1967年,共有工厂技术人员2400人,设计院技术人员5700人。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七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珠海航展特辑:(1) 大国巨匠隆中对)